域外|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極具「特氏風格」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對外公佈其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甫一出臺,立即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

一般來說,一個成熟的戰略主要包括目標、威脅、利益和手段四大要素。特朗普的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文部分洋洋灑灑長達55頁,對這些要素均做出了明確界定。

關於戰略目標,簡言之,就是推行“美國優先”。關於威脅,新戰略延續了以往美國政府的做法,將威脅主要分為大國對手、流氓國家和跨國組織,分別對應的是中國和俄羅斯、朝鮮和伊朗、“聖戰”恐怖組織和跨國犯罪集團。

關於戰略利益和手段,報告認為,美國有四大關鍵國家利益,它們構成了國家安全戰略的四大支柱。

第一,保護美國人民、國土和美國的生活方式。美國將加強邊境管控,改革移民系統;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打擊網絡黑客;構建多層國家反導體系,保護本土免遭導彈襲擊。此外,還將採取先發制人的方式,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源頭進行打擊。

第二,促進美國繁榮。報告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維護經濟安全的主要舉措包括:重振國內經濟,發展自由、公平、互惠的經濟關係,在研究、技術、發明和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充分發揮美國作為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創新國的優勢。

第三,憑藉力量維護和平。主要做法包括:重建軍隊,保持美軍領先地位,確保其能威懾對手並在必要時打贏戰爭;綜合運用國家實力中的各種手段,阻止其他國家在世界任何地區稱霸;增強美國在太空、網絡等空間的能力;加強同盟友之間的關係,鼓勵盟友承擔更多責任。

第四,擴大美國的影響力。為保護國家利益,捍衛美式價值觀和原則,美國將在多邊國際組織的框架內展開競爭並行使領導權。美國政府將發揮“催化劑”作用,推動私營部門帶動經濟增長,幫助友好國家成為美國未來的貿易和安全夥伴。同時,還將繼續對外提供大量援助。

報告認為,過去20年裡,美國的政策基於一種假設,即認為美國與對手進行接觸,將其納入國際制度和全球貿易,便能使其轉化為善意的行為體和值得信賴的夥伴。但是,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廂情願。

因此,特朗普將新戰略定性為“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在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中,現實主義是一個重要流派。其基本觀點是,強調權力關係對於國家行為的影響,關注民族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以及對國家利益的追求,認為國際政治充斥著權力鬥爭,各國通過這一斗爭尋求自身的利益,主張國家在決策時,權力與利益的考量高於理想或道德。

奧巴馬時期的國家安全戰略,在推廣美式民主上著墨頗多。不同於此,特朗普的新戰略強調,將以結果而非意識形態為導向。報告稱,美國為本國的歷史自豪,對未來表示樂觀,並自信給世界做出了積極榜樣,但也意識到,美國的生活方式並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不能強加給他人。

簡言之,特朗普政府雖然將維護美國價值觀視為根本利益,但不尋求輸出美式民主。如果說奧巴馬時期,美國政府看重的是“世界應該怎樣”,特朗普則更加看重“美國能夠得到什麼”,這也符合其商人的“重利”本質。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虛張聲勢的“反華論”

可以說,“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更多地採取博弈思維來處理國際關係,將國際政治看成一樁買賣。特朗普上臺一年來的外交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與奧巴馬時期相比,新國家安全戰略在內容上的確表現出更多的競爭性色彩。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將中國和俄羅斯並稱為“修正主義國家”。這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歷史上還是頭一遭。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會像很多國內媒體所炒作的那樣,更加反華呢?筆者認為,並不一定。

事實上,稱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並非特朗普首創。2015年,奧巴馬政府在其《美國國家軍事戰略》中就曾使用過這一說法。其時,雖未指明中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目前看來,在傳統安全領域,新報告的“中國威脅論”至少沒有比以往更甚。報告將保護美國人民、國土和美國生活方式視為最根本的國家安全利益,但該部分內容對中俄少有著墨,主要是認為朝鮮和“聖戰”恐怖組織對美國構成了嚴峻的現實安全威脅。

中國更多的是被視為長遠的潛在挑戰。報告在“促進美國的繁榮”部分,指責中國“竊取”美知識產權。在“憑藉力量維護和平”部分,稱中國試圖取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地位,增強其經濟模式的影響力,重塑地區秩序。報告認為,中俄兩國挑戰美國的權力、影響和利益,試圖破壞美國的安全和繁榮。兩國在讓經濟“更加不自由、更加不公平”的同時,發展軍隊,還控制信息和數據來擴大影響。但是,報告同時也指出,中俄的意圖並不明確,美國隨時願意在多個領域與兩國展開合作。

對於如何應對中俄挑戰,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更多強調與中俄在經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展開競爭。報告認為,曾一度被認為已消亡的大國競爭,如今又重返國際舞臺。中俄等對手認識到,美國常常以二元化觀點看待世界,即認為只有“和平”與“戰爭”兩個狀態。但事實上,國際形勢是一種持續的競爭。對手不會以美國的方式進行鬥爭,因此,新戰略間從軍事和外交兩個大方面強化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新戰略高度重視奪取制信息權,多次強調信息數據的重要性。新戰略認為,對信息的爭奪加劇了美國同對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競爭。

需要指出的是,新戰略認為,競爭並不等同於敵對,也不一定會導致衝突。阻止衝突的最佳辦法,是贏得競爭。軟弱只會招致挑戰,實力和信心則會制止戰爭,並促進和平。

可以預見,今後幾年內,經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競爭,或將成為中美之間的常態。但是,僅憑措辭便斷言美國將更加反華,有失偏頗。在國際關係中,意識形態之間的差別,往往才是最不可調和的矛盾。相比充滿理想主義的奧巴馬,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反而更加務實重利。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逐漸成形的“印太”概念

自2017年10月底以來,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及特朗普本人,都一直在推銷一個新的地緣政治概念——“印太”(Indo-Pacific),以取代“亞太”(Asia-Pacific)。在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這一概念得以正式確立,並作為區域戰略的第一部分,排在了歐洲、中東、非洲等所有區域之前。

報告中,該部分內容首先對“印太”做了地理上的界定。其範圍從印度的西海岸直至美國的西海岸,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關於挑戰,報告認為,中國在該地區正通過經濟上的恩威並施和軍事上的威脅,來說服其他國家接受自己的政治和安全議程。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貿易戰略強化了其地緣政治抱負,在南海建立軍事前哨的行為,“威脅別國主權並破壞地區穩定”。中國快速推進軍事現代化,其目的是限制美國進入,以利於自己更方便地主導地區事務。報告妄稱,中國的“野心”威脅到多數印太國家的主權,聲稱地區各國都呼籲在美國的長期領導下,集體對此做出回應。

報告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進行了盤點,認為其在應對共同威脅,維護印太地區共同利益上負有至關重要的責任。這些國家既包括傳統盟國,如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泰國,也包括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夥伴,如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報告特別強調,歡迎印度成為全球領袖和美國更親密的戰略防務夥伴,將加強美、日、澳、印四邊合作。在區域架構上,將以東盟和亞太經合組織為核心,將其作為推進“自由秩序”的主要平臺。

新戰略將印度定義為美國的主要防務夥伴,支持印度在整個印太地區發展與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報告還特別提出,將在“一箇中國”政策下維持與臺灣的密切關係,如根據《與臺灣關係法》,對臺提供支持,以滿足其“合法的防禦需求”,並“阻止(來自大陸的)脅迫”。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7月上)

精彩回顧

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域外|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极具“特氏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