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世界是不公的,但未至于黑暗一片。

尤其是当许多人看《我不是药神》鼻子变酸,甚至是流下眼泪的时候。

被潜藏的良心觉醒的时候。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01程勇的良心觉醒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灵魂角色。编剧往往是透过这个角色来传达影片的主旨。

徐峥扮演的程勇无疑是《我不是药神》的灵魂角色,读懂这个角色,电影也就看懂一大半了。

当然首先要懂得区分,现实中的故事原型陆勇程勇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达到戏剧效果,编剧把陆勇的人设都给改了。于是程勇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事业失败,婚姻也失败的Loser。

陆勇一开始很生气,但看到后面还是理解了编剧的用意。因为对于电影来说,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编。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虽然编剧韩家女说,写剧本的时候自己是受到了索德伯格《永不妥协》的影响,但大家还是联想到了情况更类似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实际上与电影成片更为相似的是韩国的《辩护人》,导演十有八九是看过的,不止是结局的借鉴或者说致敬,更明显的是宋律师和程勇的“角色成长曲线”是基本一致的。

《辩护人》前半段,宋律师也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同样性格也很暴躁,但因为老板娘的恩情,后半段才激起了藏在他内心深处的良心与正义。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和宋律师相比,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烂人”,人到中年,却还是一无是处。

不过电影的开头部分比起《辩护人》要简洁许多,着重塑造程勇与家人的关系,实际上是给后面的角色转变做伏笔。

程勇虽然很烂,很穷,但为了家人,还是很舍得花钱,说明他这个人并不完全是烂到无可救药的,他重视家庭,他还有良知。而铤而走险走私的最主要动机,也是他的家人。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电影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程勇为什么会转变。这是需要符合逻辑的,冒然的剧情推进,烂人突然就变伟人,《我不是药神》就不会这么神了。

人是会变的,但不会平白无故就会变。程勇直到电影开场40才有了转变的第一个诱因,尴尬地撞见思慧的女儿。他是个重视家庭的人,对于别人的家庭他也会有同理心。

这事提醒了他在突如其来的暴利的面前,什么是比金钱更重要的。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于是到了后面张院士的情节,程勇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是做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人的本性自私是一方面,但他的台词已经向观众交代了最根本的原因:

“我TM上有老下有小,我被抓进去他们怎么办!”

潜台词是,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等了1个小时,我们才等来了导致程勇角色转变的导火线,伙伴接二连三的意外。这个方法也是促进角色成长最简单粗暴的。

程勇是个重视家庭的人当他看着白血病活生生地把伙伴的家庭摧毁的时候,同理心、昔日情谊等各种因素激发了他的转变。所以在此之前,安排他和吕受益的家庭戏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另外演白血病人吕受益的,正是《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王传君,他的演绎丝毫不逊于徐峥。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徐峥的表演并非华语颠峰,颠峰请参照《活着》里的葛优。但山争老师已经演得足够优秀了,程勇一前一后并非只有造型上的改变,至少肢体动作是判若两人。

而在谈及程勇的“角色成长”时,编剧韩家女在接受中国电影报道专访的时候却说,程勇并没有随着剧情展开而“成长”,只是善良的一面被激发出来了。

这确实并不像美剧《西部世界》里的Dolores,是真的在成长,讲的是意识觉醒。意识是机器人一开始没有的。

但人的良心,是一开始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哪怕像开头程勇这样的“烂人”,Loser,也一样有存有良心。

《我不是药神》主要所讲的,其实也不是对社会不公的抗争,而是良心觉醒

就算想要生存,也不应该失去良心。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02生存与良心

《我不是药神》关注普通大众的生活,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做着我们都在做的事,生存。

主角程勇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铤而走险与吕受益合作;吕受益为了生存,也迫切需要程勇的帮助。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刘思慧为了生存,为了家里的女儿,不得不跳舞出卖色相。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黄毛为了生存,不得不玩命抢药。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警察曹斌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工作,就算他知道病人需要这种低价药,也必须揪出幕后的药贩子。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哪怕是无良药商张院士,他何尝不是为了生存才踏上卖药的道路。只可惜剧情没有留空间交代他的家庭背景。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电影站在了普罗大众的角度,把权贵势力渲染成大魔王形象无可厚非。然而现实是,正规药厂的药之所以贵,也是有理由和苦衷的。

可能导演考虑到观众需要一个宣泄的对象,所以干脆就这样设定了。只是略显仓促的结尾似乎是宣告大魔王胜利了?结局一味催情,却没有给予大反派有力的回击,显得他们只是为了增加戏剧矛盾而存在,甚至是可有可无。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好在次要角色有所缺陷,并不影响影片主要表达。除了程勇和帮助他激发善良一面的伙伴之外,不同阵营的警察曹斌、无良药商张院士也完成了自己的良心觉醒

曹斌站在了主角的对立面,也许把他设置成大反派会更加地矛盾。身为一个警察,他所面对的矛盾挣扎并不比程勇少,而且站在警察的角度,更能体现仿制药错与对的争辩。

老太太说的“我们都得等死”那番话,是他良心觉醒的主要推力。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谁不想活着?

曹斌想,张院士更想,为了生存,他们都做了与良心相违背的事。程勇也一样,为了生存,他也做了违法的事。

似乎不昧着良心,我们就很难活下去。

但如果没有了良心,我们又怎么在一片黑暗,看不见希望的世界里活下去。

法与情的辨证很矛盾,道德与人性的挣扎更矛盾。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03看到了希望

Dying to Survive,剧组别有用意地给电影起了个英文片名。

字面上理解,Dying指的是病人,他们想要Survive,所以才需要“假药”,推动主剧情。

过度理解一下,这句英文可以翻译成“向死而生”。到底谁要向死而生?

Everybody,所有人。

包括每一位观众,还有我们的中国电影。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昧着良心挣钱,似乎能更容易生存下去。

张院士同志就这样的典型。其实现实中像张院士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苛刻工资的老板,用地沟油的店家,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的开发商......

当然除了生存本能的驱使,也还有贪念的驱使。反正,不择手段减少成本想赚更多钱的,或多或少都要昧着良心。

如果钱那么好挣,就不会总有人想歪点子了。

电影则用了黑色幽默讽刺了张院士的这种做法,宁浩监制,真的不只是放个名字而已。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更有趣的一个设定是,随着程勇的良心逐渐觉醒,他卖药所赚的钱越来越少。

等到他真正觉醒的时候,他亏本了。

也就是说,他需要牺牲自己,才能成全大义,像那些超级英雄一样。

一开始所说的,我不要拯救世界,我要挣钱;变成了,我要拯救世界,我不要挣钱。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人的价值观很难改变,对于他这种视钱如命的人来说,这样凭良心做亏本生意,无疑就是自杀。

也就是说,Dying也可以是指灵魂角色程勇,他这是在“向死”。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也只有当他良心觉醒的时候,他才成为了英雄,他的生命才有了价值和意义。在那个时候,他才是真正的“生”,真正地在活着。应了雨果那句:

“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无法生存,就丢失自己的良心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凭着良心,就算最后死亡,我们也曾真正的生。

否则,就只能像没有良心的人一样,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没有良心的人也可以指那些为了圈钱拍电影的人,把张院士比作电影行业老手教育程勇这个“无知”的新人也十分合适。

《我不是药神》背后的坏猴子影业凭良心做电影的这种做法,和程勇凭良心买药的做法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向死而生。

电影的最后,程勇看到了自己的良心,才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希望。

《我不是药神》的大爆,也证明了中国的电影不昧着良心请流量明星玩套路,凭良心做电影也是可以挣到钱的。

这部作品虽然仍有不足,也不能算是华语巅峰,但却让中国电影看到了希望。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更大的希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存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这才应该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不必去逞能抗争社会的不公,也不用管法律与人情谁对谁错,当年的“陆勇案”到底谁是谁非,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醒自己,良心才是我们唯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我不是药神》提醒了我们,因为我们是因程勇的良心而流泪。

像星光一样的泪光,也许能照亮整个世界。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我不是药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