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溫州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回溫

2018-07-06 08:49 | 溫州晚報

回来了!温州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回温

彭徵在示範課上與新疆學生親密互動(照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回来了!温州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回温

李林錦抱著孩子哭了

5日下午4點半,溫州龍灣國際機場T2航站樓,12位溫州市第九批第一期援疆專業技術人才,帶著新疆阿克蘇拜城人民的祝福回到溫州故土,家人、朋友都捧著鮮花在國內到達出口等候。

去年2月,溫州市選派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23人對口支援拜城,其中援疆教師醫生12人深耕教育、醫療等領域。過去的將近500個日夜,他們發揮組團優勢,為拜城送去先進教學理念和醫療技術,留下數不清的感動。

援疆醫生李林錦

“移植”溫州微創技術

填補當地的手術空白

昨天,看見人群中鑽出的大兒子和9個月大的小兒子,援疆醫生李林錦緊緊抱住,親一口,專注地看了兩秒,再親了一口。突然,小兒子因為“怕生”哭了,李林錦也跟著淚流滿面。

2017年2月,李林錦出發前往新疆時,妻子剛懷二胎,8個月後,小兒子出生,雖然每天晚上都會跟孩子視頻聊天,但是因為孩子沒在現實中聞過父親的味道,抱在一起的瞬間,還是“怕生”了。

正是這句話,點燃了李林錦內心援疆的激情。得知妻子懷孕後,他知道那時援疆不是最好的時機,但最終還是帶著牽掛開啟了這段新徵程。

數百例的泌尿手術,讓李林錦與新疆患者結下了救治情緣。他的行李中,躺著一封患者母親寫給他的感謝信。

昨天,李林錦雖然人回到了溫州,但是他的心還牽掛著拜城的病人。

問他的心情如何,他笑著說,用一段歌詞來表達吧:不要問,不要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冷和熱,點點滴滴在心頭,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這一刻,願心中,留著笑容,陪您度過春夏秋冬。

援疆教師彭徵

組織教育科研月活動

創設“生命之樹”課程

今年高考結束後,拜城縣第四高級中學一本上線217人,上線率為18%,比去年提高了7%,其中該校最高分653分,創下拜城縣近10年最高分紀錄。這背後,是拜城縣第四高級中學副校長彭徵帶領的援疆教師們舍小家、為大家,用行動所做的註腳。

彭徵原是溫州市第八高級中學黨委委員、學生實踐活動處主任,2017年2月,他離別愛人、5歲的兒子和2歲的女兒,來到拜城,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作為主抓學校教研工作的副校長,彭徵很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

剛到學校時,他進行了摸底,組織全校教師參加了自治區二模的考試,糟糕的成績讓人觸目驚心;進行聽課調研時,發現老師們都是“滿堂灌”,教學方式方法非常落後。如何才能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呢?他諮詢了一些教育專家,也查閱了很多資料,最終定出四條途徑:以賽促研、以研促教、以師帶徒、以己示範。

一年多來,他牽頭開展拜城縣高中教師素養提升大賽,組織“拜城縣首屆教育科研月活動”等;規範教研製度,開展主題式校本教研活動;依託援疆教師工作室吸納了當地學校優秀骨幹教師24人,搭建平臺,結對幫帶了72位教師;對國語不達標的54位教師開展培訓,以同伴互助的形式進行漢語水平專項培訓。

“要想讓人服你,那在專業上必須得有兩把刷子,不僅要有先進的理念,而且最直觀的就是課要上得好。”彭徵說,他在拜城四中開了28節示範課,15場講座,指導磨課研課68節,收穫了老師們欽佩的目光。除此之外,他還與當地教師合作開發校本課程,編印了《晨讀暮誦》《生活中的趣味數學》兩門12.5萬字的校本教材,填補了拜城四中校本教材的空白。

援疆一年半,讓彭徵尤為自豪的是,他在拜城四中創設了“生命之樹”課程體系,其中的“心肺復甦”培訓課程,深受該校師生歡迎。如今,拜城四中的400多名教師、4000多名學生,都學會了“心肺復甦”。“在心臟驟停的3分鐘內,心肺復甦可以救人一命,讓全校師生都學會,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昨天,回到溫州的彭徵回望援疆經歷,最大的感觸是:一年半的時光,磨鍊了自己的心智和耐心,對以後的工作肯定起到更好的幫助。所以,與其說付出,不如說是收穫。

【浙江新聞+】

第九期第一批人才

智力援疆碩果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