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钱进口粮食,拖垮了国内粮食价格”这个谎言为什么总有市场?

伊藤英明

钟情三农以为,这样的言论流传已久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利用了农民对于国家粮食政策不理解的这个空档,

2、加之农民对于网络一些不实言论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

3、广大农民这些年的种植收益并未有明显的上涨,心有不满!

所以这类的言论才在广大农民朋友之中流传的比较广泛,让他们错误的以为,“正是因为国家出钱进口粮食,才拖垮了国内粮食价格!”

国内粮食价格真的被拖垮了么?

首先,咱们来看这句话,看一下它的结论——国内粮食价格被进口粮食拖垮!可事实真是的如此么?

纵然,这些年我国粮食价格不及往年,但是也并未有大幅度的波动,都是在平稳的运行,在前些年都是以上涨的态势来运行。以我国目前的小麦市场价格为例!

众所周知,我国的小麦市场价格一直都与托市收购价格密切相关,在其上下浮动,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仅为1400元每吨,在随后它一路走高,到2014年的时候达到一个顶点,为2360元每吨!至少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小麦价格是逐步上涨的!

不仅仅小麦是如此,玉米、稻谷的市场价格也是如此,在2014年以前,不管世界粮食粮食如何下跌,我国的粮食价格是整体上涨,而且远比国际粮食价格要高!

我国粮食价格一直高于世界粮价!

熟悉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以及国际粮食价格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实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是和世界粮价倒挂严重,长久以来都是比国家粮价要高,不管是玉米、大米、小麦这些主粮作物,还是大豆、菜籽和芝麻这些传统的油料作物,哪怕是一些中国传统种植的诸如绿豆、芸豆之类的小杂粮,进口价格还是要高于国内粮价。

2018年,我国的小麦托市价格出现了13年来的首次下滑,较去年下滑了0.03元每斤,可即便如此,我国小麦市场价格还是明显高于世界小麦均价。

目前,世界小麦贸易中均价仅为1800元每吨,而我国的小麦市场价格多在2300元每吨左右。

不过说句实话,我国的粮食市场价格逐步走低,和世界粮价接轨也是一个必然!

今后的粮食补贴标准或许将大大提高,笔者认为,粮食价格低点没关系,只要农民种植收益不降低即可。


钟情三农

从2018年最新公布的2017年粮食进出口数据来看:

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

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

2017年国内粮食生产一共是61791万吨。

把这三组数据一对比,可能大家都吓了一跳,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居然占了粮食生产总量的六分之一?

如果简简单单这样看数据的话,“国家出钱进口粮食,拖垮了国内粮食价格”的谣言也就这样产生了。而实际上,把数据仔细看一下,我国2017年进口的粮食其实主要是大豆,大豆占了95%以上,13062万吨粮食里有9553万吨大豆,而真正的粮食稻米、小麦、玉米的进口量和国内的粮食生产总量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中国统计粮食进口量的时候,习惯于把大豆也算进去。这也就给这个谣言提供了土壤。如果咱们把大豆撇开,看看中国三大主粮的进口量,是非常的少的。

可能说到这里,又有人要喷了!难道进口那么多大豆没有拖垮国内大豆的价格么?

大豆是进口了那么多,可是大豆进口那么多的原因是啥?不就是中国大豆生产不够么?网上总有些喷子不食五谷、不知三农,他们认为中国这么大,中国这么多耕地,怎么可能种不出来大豆呢?中国人吃豆腐?吃豆油还能吃多少大豆?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耕地现状,也不知道进口大豆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干什么的?更不知道中国人一年能吃掉多少猪肉?

也不知道,大豆的种植亩产量比起小麦、玉米来要低多少!

他们只知道,中国有得是农民,有得是耕地,只要说种就能种出来,任何农产品都不能进口,必须自己种出来。

自己种得话,肯定不能是转基因品种,也不能打农药,还要少上化肥,而且卖得太贵了,还嫌贵。

目前,国内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心态。

中国粮食完全够吃,大豆必须要进口,不进口大豆就没猪肉吃,要是自己种大豆的话,就得少种三倍的小麦和玉米。这就是眼前咱们的现状。

当然了,我并没有说粮食价格就该这么低,中国的粮食价格确实低,但是咱们一码事归一码事,粮食价格低和进口粮食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言尽于此,喷子永远是喷子,多说也无益!


新农民

题主所说的这个“谎言”,其实真的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人信的原因也大多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有些多少了解一些的,可能也是进口粮的“受害者”。当然,也存在一些凡是来自国外的,都是对我们有所企图、要危害我们的“受虐妄想症患者”。

一、所谓国家出钱进口粮食,并不准确。因为进口到国内的粮食,除了一部分是国家必要的库存调节之外,其他都是企业行为。加工企业、贸易企业根据国内外粮食价格对比、自身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去采购国外的粮食。比如,我国优质小麦的产量一直以来,都满足不了消费量,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是做面包的原料,那只能去进口像加拿大、美国的小麦,而且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国外的小麦都是单一品种、连片种植,品质上比较稳定,国内的大多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小麦种子也比较多、比较杂,收购的时候也容易混杂在一起,造成品质不稳定。还有一种就是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调节需要,比如对泰国香米的进口,虽然国内也有香米,但前些年的种植还是比较少的,市场供应不足。这些企业的进口贸易,肯定用的是企业的资金,不存在国家出钱进口之说。

二、进口粮食拖垮国内粮价更是无稽之谈。粮食进口量的增加,特别是国际上的粮食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确实对国内粮价会产生影响,会打压国内市场,但我国的主要粮食价格形成,始终是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作用的,而且“有形之手”发挥了主要主导作用。像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保护价收购、托市价收购、临储价收购等等,国家每年都会对下一年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制定一个指导价,或者叫托底价,参考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农民的种粮成本。远的不说,自200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储收购价政策之后,国内的粮价是稳步走高,比如稻谷的价格2004年只有0.7元/斤左右,到2017年的托市价最高达到了1.50元/斤,即使2018年稻谷保护价调低了,粳稻的价格也在1.3元/斤。而国际上的粮价却经历了两次大幅的波动,特比是2012年经历了大涨又大跌的行情后,这几年因为供需环境宽松,总体上一直是震荡走弱的行情,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企业对进口比较青睐的主要原因,价格便宜有优势啊

但是,我国对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实行关税配额限制,

这几年的配额基本上没有啥变化。其中小麦进口配额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简单解释一下,国营比例,是国有粮食企业可以去申请的比例,其他就是社会化企业可以申请的比例,具体的申请流程国家发改委都有公布

三、最后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市场上会对进口粮食比较敏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以海关的数据来看,2005年总的粮食进口量是3286万吨,2010年翻一番达到6695万吨,但从2014年开始突破1亿吨,到2017年达到了13062万吨。其中,主要的进口还是大豆,占的比例在70%以上,最高的时候能达到90%。另一方面,除了大豆进口是刚需之外,因为对外依赖程度高,还有一部分品种比如刚才说的优质麦、泰国香米等是对国内的一种调剂,更多的让市场“诟病”的是其他原本国内有着充足供应的品种,比如饲料用的玉米、高粱、大麦等,比如大量走私进来的东南亚大米。再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国内不怎么缺的粮食进口过来呢?很简单,国际上的价格低,国内的粮食价格高,加工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毕竟对企业家来说,都是逐利的

最后呢,这几年国家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其中的“适度进口”,就是要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补充国内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国有限的耕地更好的发挥作用、休养生息。


粮小咖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民生之根本,种粮的农民不仅盼望着每年有个好收成,同时也期待着粮食能卖个好价钱。很多农民看到自家种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而另一方面又进口粮食,自然而然就觉得是进口粮食影响了自家的粮价。进口粮食的确会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只是这帽子扣错了地方,买进口粮食的钱不是国家出的,而是相关企业自己承担的。个人认为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这句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吃瓜群众太多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听风就是雨,不假思索的把自己心中的怒火传递给他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情绪,容易博得他人同情。祖国这么大,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又不同,什么样的话都有很大的市场。

二、不明白粮食卖不上价格的原因

国内粮食价格低迷归结于进口粮食,实际上是没有找到原因,从部分国家进口粮食关税低或者免税,导致进口的粮食比国内粮食价格低,这种价格差就给贸易商看到了赚钱的希望。商人重利优先考虑价格便宜的进口粮食,冷落了国内的粮食,好在国家在进口粮食上有配额限制,不然这些企业更疯狂。



三、粮食国际交易相关信息还不够透明

在进出口贸易这块,大部分农民搞不懂,比如进口粮食交易的价格、数量等信息都比较难找到,往往只有事后某个新闻中可能说下,信息不透明就容易造成误解。国内粮食和国外粮食在农民眼里是互相竞争的,二者只能选其一,自己的地盘当然是希望用自己人的东西。



粮食价格在很多人眼里是由国家掌控的,比如水稻、小麦等,公布最低收购价后,基本上收购商就按照最低价从农民手里收粮。很多农民想不通,国内的粮食库存都很充足,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这也没办法,加入了WTO推行自由贸易,竞争与机遇并存。如果您有什么观点,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这个说法既对又不对!

我们先来看看入世以来我国粮食的进口数量。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年粮食进口量已经达到1.3亿吨,其中大豆进口量约为9500万吨。按照我国粮食产量6.18亿吨计算,进口量占到整个年度供应量的17%以上,在这大宗商品市场来讲,是个足够引起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变动的数据。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我国控制粮食进口势必对国内粮食价格带来强力支撑。

但实际情况我们也清楚,我国加入WTO后,通过农产品等消费领域市场的开放,获得了工业的长足发展,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可做——所以,这个对错很难界定。当然,如果仅仅从对粮价的影响来看,进口压低国内粮价是有合理性的。

但这句话又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粮食市场是放开的,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绝大部分是市场化的。而根据国家粮食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国内允许加工进口粮食的企业有2100多家,粮食进口市场完全是市场化行为,除了必要的中央储备外,所有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特别在粮食进口方面,国家还没有大方到给这些企业发钱去买外国粮的地步。

而且,从进口的粮油品种来看,主要是一些高端大米、小麦(用来满足国内的高端需求)和大豆(主要用来满足养殖业)等,都是因为国内有市场才进口的。

所以,从这个方面讲,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每日粮油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8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2018年大豆进口数量没有公布。而大豆的进口数量9500万吨是2017年。


从这些进口粮食数量看,玉米、小麦、大米数量不多,对国产粮食价格影响不大。玉米价格下跌主要是库存数量太多,压力很大。据权威人士透露现在库存还有1.8亿吨玉米。这些玉米会经常向市场投放。

其实国家进口粮食并不是打压粮价。而实际上国家对种地的农民给于了一定的资金补贴。特别是对小麦、水稻还是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些措施是鼓励农民好好种地。


国家为什么要进口粮食呢?最主要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家提出一定要保住18亿亩的耕地面积这个红线。如果再低于这个数字,将影响14亿人吃的问题。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粮食种植数字显示: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是5.3亿亩,小麦种植面积是3.6亿亩,稻谷种植面积4.5亿亩,豆类1.5亿亩。这些主要粮食和豆类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亿亩。剩下的3亿亩是薯类,瓜果蔬菜以及经济作物等。从这些数字来分析,小麦和稻谷是人的主要粮食食物,这两种作物种植面积是必须要保住的。

我国大豆亩产为300—500斤。生产一吨大豆需要5亩地。2017年大豆进口数量近9600万吨,这些大豆在我国种植需要4.8亿亩土地。这些土地面积从哪取呢?如果把玉米地改种大豆,那么玉米地只剩下了0.5亿亩,这是不可能的实事。所以必须进口粮食和大豆。


山野50

我们国家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价格和国内的粮食的价格的差距有多少?也不一样的。比如小麦,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的便宜一些。而燕麦,香米的特种粮食,进口价格贵一些。


-微笑阳光

市场经济下,进出囗已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是国家在出钱。企业要盈利,只要国内外存在价差有利可图就会有进出口的动力。在三大主粮上,国家有进口配额限制,利用关税杠杆防止过多进口。


农业家内参

基本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那种无知谎言和阴谋论的同类!


帝国历史观察者

什么谎言,瞎说真的好不,在国外一块买来,卖给国内商家一块五,商家两块在卖给老百姓,这样都赚钱了你懂的,地方粮库基本都是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