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跟曹植他們倆的關係如何,是否真的容不下去?

說到曹植,我們想到“七步成詩”的典故。多少年來,曹氏兄弟之爭,人們多要對才華橫溢的曹植掬一把同情之淚。

但《七步詩》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爭議。因此事僅為《世說新語》所錄,是否為史實待考,而且此詩並未收錄於《曹植集》。
曹丕跟曹植他們倆的關係如何,是否真的容不下去?

看史書中曹植並沒有主動參與爭奪儲位,反而他手下人楊修、丁儀兄弟不停鬧騰,想要扶曹植上位來謀取利益。曹操一開始就是對曹丕區別對待的,給很多兒子封了侯,唯獨曹丕是五官中郎將、丞相副,在一門多侯的情況下,不封侯的那個是要繼承老爹的爵位的。所以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時的詔令【汝等悉為侯,而子桓獨不封,而為五官中郎將,此是太子可知矣”】我覺得曹操的令文的意思是這樣;你們鬧騰什麼,曹丕早就是我定的繼承人,否認自己曾經欲立曹植引起的政治風波。

而且如果沒有儲位之爭,曹植應該是與曹丕關係最好的兄弟了,同母,又都是文豪才子,惺惺相惜,從這兩人的諸多遊宴和詩文唱和中就能體現。但既然都是有天賦有才華的文人,難免個性強,脾氣大,喜歡矯情。即使從歷史記載的事實來看,丕、植爭儲根本不算慘烈,在當事人的主觀視角下,也很能折磨人了。所以曹丕寫了一堆怨婦詩,曹植一再安慰其兄還幫忙跑腿,其實就是這兩個人在矯情。
曹丕跟曹植他們倆的關係如何,是否真的容不下去?

曹丕當上太子以後,丕、植兄弟應該和諧了一段時間,“翩翩我公子”的表白就在這時候嘛。但曹丕上位以後,情況不一樣了:曹丕即位魏王的過程相當驚險,曹操一死又發生小規模內亂,吳蜀還在虎視眈眈。曹丕要搶先根除一切不安定因素,趕緊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裡,所以必定拿曹植及曹植黨開刀

而且曹丕不只防兄弟,還防外戚防宦官防宗親防士族,只要歷史上出現過的可能亡國的不安定因素,他全都要防,防得他一個人當孤家寡人就安全了。但曹植與其兄政見不和,認為兄弟一起和諧掌權的局面是可以存在的。曹植是參與立儲之爭失敗的人,還想以王佐自居。只能說,這兩兄弟一個心眼太小,一個心眼太大,矛盾衝突是必然的。曹丕不讓,曹植就鬧,什麼發服悲哭、私祭先王、醉酒悖慢使者、寫《九愁賦》,估計就是這麼回事了。曹丕也容不下曹植這麼撒潑,肯定是要治一下他的。

於是在黃初年間,曹植一再被監國謁者告上去,就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以曹丕指使灌均、讓三公議(三公不會幫曹植說話)為由,證明曹丕有心害曹植;二是從曹丕並未重罪責罰的結果看,證明曹丕對曹植很好。其實兩種都是以偏概全。


曹丕跟曹植他們倆的關係如何,是否真的容不下去?

但曹丕只是想整一下曹丕並不想殺曹植。曹丕是寫出“文章乃經國之大業”、極力反對文人相輕的人,作為文人而不是皇帝,他對曹植的才華應該是愛惜的。曹丕心機深重,熟讀史書,不可能不明白共叔段、劉長、劉武是怎麼死的。所以,他的目的不是殺曹植,是想讓他安分老實些。等曹植老實下來以後,他還在黃初六年去雍丘看望了一下,證明兄弟感情是確實存在的。
曹丕跟曹植他們倆的關係如何,是否真的容不下去?

而且《世說新語》是出了名的喜歡黑曹丕,但每條記載後面,都不忘加一筆“卞後干預”。這個邏輯表面上成了:因為曹丕又是害親兄弟、又是強佔父親小妾,所以卞後恨他,恨到臨死都不去見最後一面。但事實上的因果關係也許是反過來的:因為曹丕和卞夫人的關係的確很差,兩晉南北朝又特別重孝道,所以要證明母子關係為何這麼差,所以只能給篡漢逼弟的曹丕加黑料。所以,《世說新語》把曹丕逼弟的事實濃墨重彩化,說不定是為了洗白卞夫人對長子的冷淡寡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