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闹翻了大唐 当过此官的赵匡胤称帝后 把节度使弄成了啥

古代封建王朝的官职设置和称谓,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且极具其时代特点。从秦汉、唐宋到元明清,各种官职名称会看得人眼花缭乱。觉得还真是很复杂很有意思。

节度使闹翻了大唐 当过此官的赵匡胤称帝后 把节度使弄成了啥

(剧照)

今天借助史料记载,来了解一下唐宋时期的“节度使”。

节度使,意为节制调度,是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官职名。因为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调度管制军政,所以称作节度使。

研究者认为,古代的节度使,大体与现在的省级军区司令相当。

唐代初期就用此称谓以明确指挥权限,如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城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均受其节度。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以后,由朝廷派出的行军总管或经略大使,常受敕节度诸军,因而渐获诸军节度大使的名称,但还不是固定职衔。

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始于唐睿宗李旦当朝时的景云年间。史料载: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他成为第一个正式节度使。

景云二年,又任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先后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今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多的。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

节度使闹翻了大唐 当过此官的赵匡胤称帝后 把节度使弄成了啥

节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军司马、判官、推官等;将校有押衙、虞侯、兵马使等。由于观察使是采访使的改名,所以唐代后期节度使照例兼任所在道的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

唐天宝年后,节度使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观察使,开始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形成朝野外重内轻,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发生之后,朝廷基本失去对大部分藩镇的控制。普遍出现藩镇割据,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重的乱局。

魏博节度使是唐中期开始设立的军镇,其统治范围约为今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的大片地区。这个藩镇与范阳镇、成德镇并称“河朔三镇”,是唐朝各藩镇中军队战斗力最强的藩镇。“河朔三镇”的节度使自唐朝后期到唐末乱世,再到五代十国都是强悍的割据军阀,无论是唐朝皇帝还是其他乱世枭雄都无法有效的控制他们,最后甚至还被这群骁兵悍将反噬而死。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宋太祖赵匡胤就曾任节度使。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时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史称“陈桥兵变”。

有了唐代节度使“尾大不掉、割据一方”的教训,宋朝建立伊始,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都采取各种手段,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先是对各节度使采取赏钱夺权,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诸如迅速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节度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权。

乾德三年(965年),赵匡胤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必须全部运送朝廷,从而剥夺了节度使过去拥有的自行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权。

节度使闹翻了大唐 当过此官的赵匡胤称帝后 把节度使弄成了啥

在平定湖南时,赵匡胤甚至直接宣布湖南各州府直属中央,不再隶属于节度使。宋太宗又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中央,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

此后。宋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规定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

这样,节度使基本成了荣誉职务。如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节度使荣誉之称也用于武臣的加官,南宋时,有加至三镇者,就是说名义上兼任了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如护国、宁武、保静军节度使刘光世;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张俊;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韩世忠等。人们熟知的民族英雄岳飞,32岁时因功晋升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是两宋时期最年轻的建节者。

据介绍,辽、金王朝也都仿唐制设置节度使,但皆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高。到了元朝,将节度使设置彻底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