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錢驚動中南海」、「改革開放第一爆」,這些故事與他有關!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南方工報推出——

《“40職業40人”系列報道》

給大家講述40年來的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推出這期就厲害了!

他摁下了“改革開放第一爆”的電鈕!

“4分錢驚動中南海”的故事起源於他!

“4分錢驚動中南海”、“改革開放第一爆”,這些故事與他有關!

1979年,深圳特區建設元年,蛇口炮聲隆隆,聲震海外。昔日的荒灘野嶺,轉瞬間熱火朝天、紅旗飄揚,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航局”)工人有幸成為特區建設的急先鋒,併成為“四分錢驚動中南海”“改革開放第一爆”等“歷史大片”中永不褪色的主角。

離港高潮中

湧起改革開放大潮

1978年,時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的袁庚在李先念(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劃撥的寶安縣蛇口半島(現深圳市南山區轄內)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創建蛇口工業區。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業區正式運作。當年,沈長林34歲,正當年富力強。

建蛇口工業區,要先建蛇口港碼頭。1979年6月15日——沈長林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四航局第二工程處第一施工隊(以下簡稱“二處一隊”)施工籌備組一共12人來到蛇口。沈長林是籌備組組長兼二處一隊副教導員。他還將是四航局蛇口工區黨支部書記。

“4分錢驚動中南海”、“改革開放第一爆”,這些故事與他有關!

▲袁庚視察蛇口。

沈長林回憶,當時的蛇口處處荒灘野嶺,人煙稀少,菜價奇貴。比如空心菜,在廣州只要2分錢一斤,在當地卻高達三毛三一斤。施工隊發揚南泥灣精神,用毛竹搭建工棚、養豬、網魚,並發動職工種菜,當年就產菜3萬斤,足食之餘,還可外賣。

四航局第二工程處首批到蛇口的有三個施工隊:第一施工隊、第四施工隊和機械隊,總人數400多人。此後到達蛇口參加建設的四航人達1000多人。

在物質匱乏年代,廣東乃至內地居民頻掀“逃港潮”,從深港邊界偷渡到香港。蛇口港一帶可能是偷渡的主要“通道”之一。蛇口港與香港隔海相望,兩地直線距離僅五六公里。沈長林回憶,工地附近的一個村莊只剩下老年人,青壯年都逃港了。

沈長林說,進入蛇口的四航局施工隊伍,首先要保證沒有一個人逃港,並且要積極幫助當地派出所防偷渡。作為教導員,沈長林是第一責任人。

他們還真的碰到了逃港者。“好幾次,我們的炊事員正在煮早飯,伙房裡湧進來一幫人,看起來像‘爛仔’,低低地說:‘對不起,請你們幫我們解決吃的。’”

他們看到的偷渡失敗者更多。“每天都有屍體從海上漂浮過來,浮到碼頭施工區域內,周圍幾百米都是臭的。”於是,沈長林帶頭,乘小交通艇,用竹竿把屍體拖到岸上,挖坑深埋。“不知埋了多少。發現屍體最多的一天,聽說有四五十具”,沈長林說。

工人們還常在海邊撿到單車,那是逃港者丟下的。駐蛇口當地部隊還撈起許多小船,堆積如山,顯然是逃港者上岸後拋棄的。

耐人尋味的是,1978年上半年,正是廣東逃港高潮期。而同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潮也正在蛇口湧動。

“四分錢獎勵”

驚動中南海

在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後,1979年7月,四航局二處一隊開始建設蛇口工地的第一座碼頭——五灣首期600米長的順岸碼頭。這座碼頭要炸山填海,大量的土石方需要轉運,這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屬於超大工程量。尤其在碼頭後方堆場施工中,要清理大量淤泥,換填石渣和開山土。清理淤泥是又髒又累的活,當時由於缺乏相應的激勵制度,工人們按步就班地開著運泥車,清淤回填進展緩慢,合同工期很難保證。

面對工期的巨大壓力,四航局二處處長兼蛇口工區主任李洪(已故)召集大家討論該如何“抓”進度。

一隊黨支部書記沈長林無意中看到1979年8月2日《光明日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介紹了北京內燃機廠、河北廊坊棉紡廠等單位實行獎金獎勵的做法。當看到“獎金”兩個字的時候,他的眼睛放出光來。他仔細讀完那篇報道,琢磨著:“別的單位可以搞獎勵,還上了報紙,說明國家支持這種做法,那麼我們也可以搞。”他在報紙上貼了張“請一隊支部委員認真學習”的字條。

在討論會上,二處黨委書記王振之和李洪一致認為,內地尚且搞獎金,在深圳,尤其在蛇口更應該搞。大部分同志都表示支持,當然也有人擔心犯“政治錯誤”。

“當時我們採取的還是慣用的平均主義獎勵辦法,即每月在工人中評定一、二、三等獎,按等級分別發給7元、6元、5元獎金。”這種獎勵還是調動不起工人們的積極性。沈長林建議:可以設超產獎。“我核算了一下,一輛車跑28趟夠本,我們就以40車為基數,從第41車開始,每車發4分錢超產獎金。”

建議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沈長林很受鼓舞,迅速擬了一份蛇口工段“全優工號獎”書面方案,提交到蛇口工區。

“4分錢驚動中南海”、“改革開放第一爆”,這些故事與他有關!

▲沈長林講述當年故事。

當時,招商局也為工程進展緩慢而焦慮,當他們接到工區關於獎金分配新方案的報告後,馬上就同意了。

獎勵方案10月份開始施行,工人們的幹勁一下子就上來了。一個工人一天能多運70多車。天很熱,他們肩上搭條毛巾,背個大水壺,關上車門就不出來,連上廁所都沒空。一天下來,掰著指頭一算,都很開心:“今天又掙了一塊多!”為了一天能多跑幾趟,工人們早晚都主動檢查車輛,不用維修工動手。

制度實行第一個月,一隊的平均獎金就達到14元。第二個月,升至18元。而且拉開了差距,個人最高獎金有達到30元的。項目工程進度也突飛猛進,生產效率的大提升讓各方都為之一震。一隊開了個好頭,其他兩個施工隊也跟上來,分別制定了適合自己的獎金方案。

但是,他們的獎金制度,尤其是“4分錢獎金制度”,已經大大突破了當時國家對於獎金總額的限制,即“每人每年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工資額”。

於是上級派的工作組來到蛇口工區,沈長林還被找去談話。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好在工區領導承攬了全部責任。1980年4月,上級有關部門以“糾正濫發獎金的偏向”為由,勒令四航局停止實行已經執行的獎金制度。

工人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像水銀柱一樣直線下降。當月開始,車隊工人每人日均運泥數量又下降到二十來車。他們磨洋工,一上廁所就一個小時。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不見了,施工的進度也急劇慢下來。

袁庚著急,到了現場。

1980年5月,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向交通部、國務院進出口管委會、廣東省委特區管理委員會遞交報告,題為《關於蛇口工業區特區基本建設按經濟規律辦事實行定額付酬辦法的請示報告》,文中提出,

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傾向不能調動廣大建設者的積極性,已成為工業區建設的障礙。工業區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措施,實行特殊政策,堅持和推廣前段時間實行的按經濟規律辦事,搞定額制,超額增加付酬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快蛇口工業區建設。

1980年7月30日,《關於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碼頭工程停止實行超產獎,造成延誤工期,影響外商投資建廠》的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送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案頭。胡耀邦非常重視,提筆批示——

“請谷牧(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同志過問一下此事。我記得中央討論獎金時,中央並沒有哪位同志同意獎金額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工資額的規定……看來我們有些部門並不搞真正的改革,而仍然靠做規定發號施令過日子。這怎麼搞四個現代化呢?請你順便在財經領導小組例會上提一提。”

幾分鐘後,批件被送到谷牧辦公室,谷牧馬上作出反應並批示。

僅僅隔了一天,8月1日,四航局二處蛇口工區定額超產獎四分錢獎勵制度就宣佈重新實行。期間,四航局還細化了四分錢制度,將其完善為“定額超產獎勵制度”。

這個制度按照完成任務、質量、安全、節約、勞動態度和出勤六個項目逐項評分,綜合總分評定班組和個人獎勵等級;機械隊實行計件獎,工人每人每個工作日勞動定額為運泥55車,完成這一定額者每車獎2分錢,超過定額者每車獎4分錢。

制度重新實施的當天,人均運泥車數一下子躍升到100車以上,幹勁最大的一位工人曾創下一天運泥131車的記錄,單日獎金達4.14元。因為“多勞”,一個月下來,每個工人能“多得”100多元。而在“四分錢獎勵”之前,月獎金最高的一等獎是7元。

“後來我們又把這個四分錢獎勵制度加以推廣和延伸,工人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使工程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這看似是‘四分錢’創造的奇蹟,實際上是四航人在改革開放中觀念改變所創造的奇蹟,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的結果。”沈長林總結道。

四航人

按下“ 改革開放第一爆”電鈕

1979年10月4日,四航局第二工程處第四施工隊按下了後來被稱為“改革開放第一爆”的電鈕。

1979年7月,以倪鶴安為隊長的第二工程處第四施工隊進入蛇口。按照當初規劃,蛇口工業區要興建兩座水深-3米的碼頭、一家鋼鐵廠和一個拆船灘以及一批工業廠房。工區安排四隊和機械隊負責整個蛇口工業區的“五通一平”(通路、通電、通水、通郵、通話,平整場地)工程。

為儘早實現“五通”,須搬掉五灣和六灣之間一座佔地數平方公里、土石方量超過500萬立方米的攔路山頭。工程量之大,以常規速度爆破、開挖,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而整個蛇口工業區的建設合同工期才一年多。為不誤工期,四航局蛇口工區指揮部召集了工程技術人員商討對策,提出了採用集群爆破施工法。以工程規模和作業難度而論,該項爆破在國內同行業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省內外幾支爆破作業專業隊到現場勘探後,都望而卻步。

四航局遂決定自己組織發動職工技術攻關和實施爆破作業,工區組成了以二處技術骨幹為成員的爆破作業小組,經兩三個月的技術攻關,最後決定採用鬆動爆破作業方案:豎井挖洞、裝炸藥填土、用雷管電線控制炸藥的爆破。他們挖出30多個10多米深的豎井,每個井間距離3-5米,並在每個豎井井底刨出2個寬2米、深1米的洞室用於裝炸藥。所有井洞共放了近30噸炸藥。

1979年10月4日上午9時許,倪鶴安按下電鈕,只聽震天動地一聲響,炸出了6萬立方米的土石方。此爆被形象地稱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第一爆”。爆破聲驚動了毗鄰的香港,也震撼了中國大陸。

年 鑑

1978年底,時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在李先念劃撥的寶安縣蛇口半島(現深圳市南山區轄內)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創建蛇口工業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第一人。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進駐蛇口,獨立開發和經營蛇口工業區。6月,中交四航局率先進入蛇口施工,建蛇口碼頭。

1979年10月4日,中交四航局蛇口工區採用集群式爆破,被稱為“改革開放第一爆”。10月30日,蛇口工區改革分配製度,實行“定額超產獎”。

1980年7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關於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碼頭工程停止實行超產獎,造成延誤工期,影響外商投資建廠》的新華社國內動態內參清樣上作出批示。8月1日,中交四航局蛇口工區恢復“定額超產獎”。此謂“四分錢驚動中南海”事件。

1980年3月,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改組,袁庚任總指揮。

1982年,為了激勵工人,袁庚在蛇口碼頭打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

1984年1月24日至2月10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期間於1月26日上午參觀深圳蛇口碼頭時,表示袁庚提出的口號“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