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不是药神》直戳痛点: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提前火遍全网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今天上映,你看了吗?

电影讲的什么?

影片《我不是药神》直戳痛点: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电影预告片片段

这部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白血病患者,他们的绝望无助更多的不是来自病痛,而是贫穷。

男主角程勇是卖“印度进口”王子神油的药贩子,当有白血病人找到他,托他从印度带一些仿制的药品格列宁时,他发现仿制品与正版竟然有几十倍的价格差,于是开始铤而走险。

当被假药贩子举报时,程勇改行了。然而仿制药的断供,让买不起正版药的患者离死亡更近。曾经托程勇带药的吕受益,还没等嗷嗷待哺的儿子叫出“爸爸”,因难忍病痛,选择了自杀。这给程勇极大的震撼。他又恢复卖药。只是这一次,他分文不赚。

因没有正规手续,程勇的卖药行为很快被警方盯上,但在经历了生死离别之后,他决定就算倒贴钱,也要继续卖药。因为他要给吃不上正版药品的患者续命。

患者们也秘而不宣。面对警方的问询,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是情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情?警察迷茫了,患者迷茫了,程勇也迷茫了。

据了解,影片改编自当年热议的“陆勇案”。

陆勇,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企业老板,2002年被查出慢粒白血病,尽管曾经是个收入不菲的私营企业主,但面临高昂药价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来自印度的仿制药。

2014年3月,陆勇因使用网购的信用卡,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药,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

戏剧性的是,当陆勇被抓后,数百名病友联名为他求情,请求司法机关认定陆勇无罪,他们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普通市民。

2015年2月,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做出最终决定,认为陆勇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

看过电影后或许你会问,影片中的白血病,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药价会那么贵?

影片《我不是药神》直戳痛点: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影片中的格列宁是格列卫,

是慢粒白血病的救命药

和老百姓熟知的白血病不同,慢粒起病慢,大部分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手术前无意中发现的,只有少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乏力、左腹脾脏肿大等症状。

然而,一旦当慢粒进入急变期,患者的状况就会急转直下,很快就会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所有的新发白血病患者中,约15%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电影里的格列宁真实名字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又名格列卫,一种由瑞士某制药公司生产的进口药。

以前,慢粒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至4年。格列卫的出现,大大地延长了慢粒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长期存活。

相比骨髓移植,药物的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好。这也意味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患者而言就是“救命药”。

为啥格列卫,这么贵?

格列卫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为 23500 元 / 盒 / 月,一年的花费超过 28 万元。

影片《我不是药神》直戳痛点: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或许,正如影片中假药贩子所说的一句很现实也很残忍的一句话:听说你这次不赚钱,挺仗义的,不过哥得劝你几句啊。卖药这么多年发现,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是没法治啊!

6月8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上升较显著的有:子宫体癌,由55.1%上升至72.8%;甲状腺癌,由67.5%上升至84.3%;宫颈癌,由45.4%上升至59.8%;骨肿瘤,由17.1%上升至26.5%;食管癌,由20.9%上升至30.3%。其中,食管癌等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高于部分发达国家。

从现在开始,为了你的健康,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坚持锻炼。

俗话说“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坚持并且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还能够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健康饮食。

“药补不如食补”,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人制定了八条膳食指南:“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

第三,保证睡眠质量。

莎士比亚说过:“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给予人的温柔的看护。”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增强智慧、保证健康十分重要,睡眠是最好的养生。

第四,劳逸结合。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第五,定期体检。

“讳疾忌医”是很多人的通病,但是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任何具体症状的,如果不能提早发现,很可能会酿成“大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