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2018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乘坐飞机从青岛返回太原。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从机舱窗口向外望去,地面先是平原,后来地势渐高,逐步从平原过渡到高山。我知道,飞机已飞临太行山上空了。

这使我不由想起几年前游历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经历。

初入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便觉人的渺小。只见峡壁高峻陡峭,植被无数,目力所及之处除了山还是山。这里的空气非常好,潮润而有香气,沁人心脾自不用说,仿佛还能戒浮躁之气。

我久久地站在山脚下,望天地之大而知己之渺小,想起了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在征讨高干时所作乐府诗《苦寒行》,第一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就已道出太行何其险峻难行,后面几句又描绘了峡谷内树影摇曳、野兽出没、风雪肆虐之景,把太行山峡谷之阴森可怕刻画得入木三分。

沧海桑田,但太行山大峡谷本色未失,除了“险”,最令人倾倒的还是他的雄、奇、幽、秀。

踏着前人的足迹,我先后游览了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紫团山,这“三峡一山”可谓太行山大峡谷之精粹。

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太行山大峡谷风貌

红豆峡

红豆峡,因峡谷内有成片的珍贵树种——红豆杉而得名,又因红豆寓意相思,这里又被誉为“中国情峡”。

红豆峡入口狭窄,腹地开阔,两侧悬崖峭壁高耸对峙,上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与同伴沿着石阶紧贴山壁而行,再往里走,又遇悬于半山腰的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为宁静的山谷注入了无限活力。河谷流水潺潺,鸟鸣不断,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如此美妙的自然之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欢快的协奏曲。我已听得陶醉。

岩壁上覆盖了厚厚的青苔,还长出许多花草树木。如此之多的植被,竟是平时见不到叫不上名儿的品种,层层叠叠,绿意盎然。我边走边留意它们的姿态,好似步入了一座植物宝库,被彻底迷住了,早已忘却来时的舟车劳顿,于不知不觉中登上了崇云寺。这座寺院虽是新建,香火却很旺,在此拜佛祈福的人多之又多。

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红豆峡内的一处瀑布

八泉峡

八泉峡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桥后山,沟里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被前人称之为“八道水”,加之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源均为八个泉眼,所以得名“八泉峡”。另一种说法是从高空俯瞰峡谷内的河道,河水转弯处形似“八”字,就有了“八泉峡”的叫法。两种说法皆道明“八泉峡”水资源丰富。所以,游玩的乐趣也很多。

观光车将我们送到了码头。

登船,出发。这里的水清澈见底,两岸的崖壁好似长长的臂膀,始终将我们紧紧地护拥。身处其中,大有穿越万重山之感。与自然贴得如此之近,怎能没有返朴寻真的感觉呢!

到了岸,人们游兴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忽听有人高呼:走,攀索道去!

于是,我快步跟上人群,沿着悬崖壁上开凿出来的羊肠小道,往索道乘坐地走去。

走了很长一段路,我们来到索道乘坐地,即刻被眼前无比雄壮的山川风光所震撼——何等的美丽啊!巍峨绵延、层峦耸翠……任何一个形容“山”的词语用在这里都贴切。可想而知,乘坐缆车观岩层之丰富多变,山形之逶迤多姿,树木之繁茂葱翠,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体验啊!

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八泉峡全景

青龙峡

因峡内有黑龙潭而得名“青龙峡”。峡口有高约百米的双龙瀑,飞泻而下落入潭中,瞬时银花飞溅、烟雾飘渺。

听说青龙峡内有丹霞地貌,我就迫不及待走进峡谷去寻找。这里的路真是不好走,但走起来又十分有趣,有石板路、栈道这样的小径,还有用大小形状各不同的石头在浅滩上拼成的“石头路”……路如此多变,足以说明青龙峡地貌丰富而奇特。走到丹碧园,岩石形态逐渐丰富起来:色彩艳丽,呈红、灰、褐、棕;层理交错,时而像书,时而像波浪,有一位小朋友指着一块岩石对他的母亲说:“妈妈,你看这像不像切片面包?”我仔细一看,孩子的描述的确既形象又生动。

一些岩石断面犹如刀切一般光滑,另一些则在流水的长期侵蚀下,变得圆润优美。我站在岩石脚下,抬头望天,仿佛瞻仰巨人的风姿,想起了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写的堂联,其下联为“壁立干仞,无欲则刚”,意思是千仞峭壁之所以巍然屹立,是因为没有过多的欲望。做人,也应当有这样的风骨。

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青龙峡

紫团山

紫团山,又名翠微山、抱犊山。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自号“抱扑子”)曾遍游天下名山。他对抱犊山评价甚高,《壶关县志》载:“晋人抱朴子称‘天下名山者,南有武夷,北有抱犊’。”

“紫团山”一名也有其由来:山腰处有一形成于30万年前的天然溶洞,坐东面西,每天日出、日落时,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自宋代起,“抱犊山”就已改名为“紫团山”。

整个山峰苍松翠柏,山峦起伏,形状奇异,或刻削如利剑,或怒涌如云团,或纤秀如少女。大家乘车行驶在一条新开不久的盘山路上,行车至半山腰,导游建议我们下来看看风景。果然,向上看,棵棵松柏映人眼帘,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向下观,条条山涧尽收眼底,悬崖峭壁,惊心动魄。

到了山顶,视野极为开阔。我深吸几口气,朝向远方大声呼喊,心情顿感畅快,心境由自觉渺小转变为自信,大有“山高我为峰”之感。游紫团山,留有一点遗憾,未能在傍晚时分于山顶观日落,据看过的人描述,日落之时,万道晚霞红似火,山也被染成了火红色。那一刻,天地之间就像开启了时光隧道,任由你穿越。

如果真有这等美景,我将再游紫团山。

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游“三峡一山”就够了

紫团山上天然溶洞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