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野蛮生长的两年多

2014年12月18日,魅蓝品牌宣布成立,从那一天起往后的大约两年,魅蓝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核心焦点之一,至于原因,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然后,经过这两年的野蛮生长之后,魅蓝是否还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个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打磨联发科P10”已经成为很多媒体用来“预测”魅蓝新品配置的口头禅。然而,就在2016年底,李楠突然宣布魅蓝的这种演唱会模式即将赢来改变,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2017年,魅蓝品牌一共推出的新品如下:魅蓝5S,魅蓝E2,魅蓝5A,魅蓝Note 6和魅蓝6,而这5款机型中,只有魅蓝Note 6和6,是在魅蓝品牌宣布独立运作之后推出的。其实搭载高通神U骁龙625的魅蓝Note 6,更是以魅蓝品牌旗舰的身份推出——嗯,起步价1099元,最高价1699元,然后被冠以旗舰二字,可以,这很魅蓝。至于百元机魅蓝6,鉴于我对千元机的兴趣都极度有限,就更不用说它了。

但是,对于魅蓝这个品牌来说,无论是从配置、定价等方面来看,魅蓝Note 6其实能算得上是旗舰,更何况,魅蓝Note这个子系列,在魅蓝品牌成立的这几年里,一直都是该品牌的性能、配置和产值担纲,也许品牌的定位就是这样的吧,哪怕是在这个国产手机变得越来越贵的时代。而且,为了份额与销量,魅蓝估计也顾不上去想怎么提升产品定价的问题吧……所以,有这样一个现状倒也不算奇怪。“毁品牌的见过,但毁的效率这么高的,可能也就魅蓝了”——这是媒体之间的一个总结。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但要是把那些涨价、全面屏之类的单相思期许放在一边,对比一下之前那一条冗长得连魅蓝自己人都无法分辨的产品线,冷静地看看魅蓝Note 6,我们不难发现:魅蓝前两年,可以像发牌机一样撸出一堆机器——想想吧,两年半多一点的时间,魅蓝Note后边的数字已经变成了6,但是,打造“爆款”的能力貌似依旧没有缺失,要知道,降价之后的魅蓝Note 6,个人认为足以成为当下最值得入手的千元机之一,哪怕它不是“全面屏”的。

产品力是不变的王道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性能尚可,但14nm制程赋予骁龙625良好的发热与功耗表现,再加上4000mAh的祖传大电池,魅蓝Note 6的续航能力是完全OK的,18W功率的mCharge快充、用过之后就很难释怀的mBack腰圆键操作、Flyme OS,这些都是魅蓝家的祖传配方,不仅仅是这样,魅蓝Note 6上所搭载的索尼IMX362/三星2L7传感器大底1200万像素传感器,更是让它成为这个价位上影像方面身体素质最好的机型。其实从产品力上来看,魅蓝Note 6对比同价格的对手,是真心不弱的,特别是对于很多智能手机入门级用户,或是拿来当一枚备机,它真心是不错的选择。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之前有过传闻,魅族整个体系都面临着很大的库存压力,其中也包括魅蓝。是的,此前如此快的产品节奏,给研发、渠道和推广各个方面带来的压力都是巨大的,个人觉得这也可以是在2017年下半年这个全面屏到来的初始时代,魅蓝产品突然脱节的原因之一——在解决掉老问题之间,新的决定必须谨慎视之。再说了,当下全面屏的概念还处于争议之中,正是一个切换之中的临界期,借着年底的几个消费脉冲点,多跑跑量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之前近三年的时间里,整个魅蓝品牌旗下已经积累了多达4500万的用户,这些用户基础,再加上Flyme OS的运营收益,还是可以给调整期中的魅蓝带来一定的缓冲期——这只是调整,并不代表着是三星Note 7那样的致命事件。只是,在现在国内智能手机的竞争环境里,这样的缓冲期长度是极为有限的。目前我得到的消息,2018年初,魅蓝品牌的全面屏产品就会发布,同时,也会切换到定位更高的骁龙6系列平台上(8系列还是交给魅族品牌来做),希望魅蓝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吧。

写在最后

成长后的蛰伏,终于有了来自魅蓝的声音

在落笔之前的晚上,我还碰巧遇上了一位从魅蓝体系里出来的高管,闲聊了几句。用他的话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整个魅蓝存在着不少的误解,但在我看来,近几年,媒体和业界对于魅蓝的信息获取渠道其实很单一,也不算太通畅,信息量自然就有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也很希望能从各个方面,了解魅蓝的现状与规划,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带给感兴趣的朋友。希望明年,这种情况也会随着魅蓝产品线的调整结束,新品推出随之改变吧,好歹,这也是一个自己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