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黑瓦白牆,飛簷翹角;清幽素雅,屋舍儼然。在南京東南30餘公里處,楊柳湖就坐落在這青山綠樹間,沿著曲折的湖岸向前,一條墨青色的石板路慢慢地、慢慢地將遠方拉長……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在這個暑氣未散的日子裡,住在楊柳村成了一件讓人嚮往的事情。草木欣榮,藤繞枝連,綠葉蔽日,給人曲徑通幽之感。庭院深深、薄煙嫋嫋,置於其中,時光彷彿都慢了下來。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走過“古楊柳村”的牌坊,右側有一湖。依欄憑眺,白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的在遠方佇立,兩岸垂柳依依,湖中荷葉田田,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畫。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沿著長廊向湖心亭走去,腳下的湖水,清澈見底,映照出遊人的影子,風帶著涼意拂過水麵,撩起陣陣漣漪,濺起的水花落在渾圓的荷葉上,先是打了個滾,然後又回到水裡。坐在亭子裡的人都變得慵懶了下來,也不聊天,只是盯著湖面,默默地享受藍天白雲下,詩意而又雅靜的閒適。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仲夏時節,湖裡的荷花已是姿態萬千,粉紅的荷花,淡黃的睡蓮,深綠的荷葉,相互映襯,不爭不搶,惹人心醉。“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跳出水面的荷花,穿梭在荷葉間,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來往的遊人時而拍花,時而拍人,恨不得將這份美麗永遠的保留住。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依山傍水的楊柳村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97年),村莊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為“堂”。原來的宅院之間的閭巷,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為石階,是一條潔淨的“青石街”。所以古時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的說法。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村裡有兩個收費的景點,一是“紅館”,一是“朱家大院”。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這裡因為保留了一片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又被南京人稱為“小九十九間半”,也稱“朱家大院”,始建於明代,又經過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先後改建並遺存下來的古建築群。這“小九十九間半”相傳是明朝開國皇帝11代孫朱侯山及後人所建,當時朱侯山是名聞金陵的大富翁,在城裡擁有當鋪十八家,銀行十八家,銀錢、田地更是不計其數。朱侯山有三個兒子,這“朱家大院”開始就是朱侯山為兒子建造的,後來,朱家子孫繁衍人丁興旺,房子就越蓋越多,以至於整個楊柳村都成了“朱家大院”。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宅院內雕樑畫棟,圖案製作十分精美,每座門樓有題額,每座宅院有堂名。宅和院的規模以及格局,保存了江南水鄉民居建築的傳統風格。現在“朱家大院”現存比較完整的17個宅院,多為坐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牆深院,一般為3—5進。門廳、書房、廚房、轎廳等,樓宇之間婉轉相通,走入其中,有如曲折迴轉的迷宮,稍一不注意,就會找不到方向。

在南京,始於明代被稱“小九十九間半”的這個村落,好多人沒去過

逛完後還可以帶些板鴨回去,湖熟板鴨是江寧久負盛名的特產,相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感受“禪房花木深”的歲月靜好,還有湖光山色的靜謐愜意,趁著微風不燥,不如來楊柳村享受別樣的江南水鄉吧。

(安叔 恰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