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下大單的,未必是詢盤最詳盡的

給你下大單的,未必是詢盤最詳盡的

外貿工作中,詢盤是我們極度渴望的,無論是上平臺,開網站,做展會,燒流量,基本都是奔著一個目標:訂單, 而得到訂單的第一步自然就是獲取詢盤了。

實際外貿工作中,詢盤的格式千差萬別,而內容的詳盡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簡單籠統,有的模糊不清,有的極為詳盡,對於各種各樣的新詢盤,很多人都是帶有色眼鏡看待和處理的。

比如把內容詳盡的詢盤針對性做出具體報價,快速全面具體;而對於簡單籠統的詢盤並不在意,只是大致回覆一下價格就草草了事,琢磨著類似這樣的簡單的平臺模板式詢價,購買意向不大,可能只是隨便問問抑(看朋友在做或者市場不錯,想大致瞭解一下)或來比價格的(獲取供應商區域其他供應商資料,以此向老供應商施壓,以獲取更多利益)。

其實,上面的想法無可厚非,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像這樣的模板化簡單詢價一樣要同等重視,因為可能這只是客戶的工作風格與行為習慣,並不是每次採購都交代的非常清楚,需要後期交流才能獲取更多信息。就像一些大型超市的代理採購,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採購單一項目,需要在一定時間段內採購齊所有需要的產品,這個時候,他們的目標並不唯一,而蒐羅價格信息和產品信息以便對比後備,成了他們的主要任務。如果你輕視了甚至忽視了這類詢盤 ,那麼很可能會與一些大訂單失之交臂,而失去的並非這一個訂單,而是一個大客戶長久的訂單,長久的利益流入。

那麼,既然沒有具體的內容,看起來就像是隨便問問而已,意向不大,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常見案例:

給你下大單的,未必是詢盤最詳盡的

Please send your catalog and price list

We're interested in your products, pls send details.

Send me pictures of your products.

Send your production video pls.

...

是不是收到這類詢盤的時候,往往都很煩躁,很討厭?!其實大可不必,認真對待每個詢價客戶,用心提供所有產品需求,才是我們真正該做和該去思考的。

我們可以大致有幾種方向去思考:

給你下大單的,未必是詢盤最詳盡的

1官網調查發問

收到詢盤後,我們首先大可不必著急將自己手中的產品目錄和報價表格發給詢價的客戶。我們可以先去看看客戶公司的官網,觀察客戶的經營項目和經營類型以及面對的市場和市場受眾情況,然後貼合對比自己公司的現經營產品,針對性做出材料推薦,以供詢價客戶參考。

客戶詢盤的個人落款下並沒有公司網址,那麼就結束了?你可以根據客戶的郵箱,電話等信息去谷歌搜索,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如果還是搜索不到,直接問客戶好了。(前提是你真的提前自己去搜了一下,能不麻煩客戶的儘量自己做)

2歷史對比發問

除了調查官網,貼合對比分析以外,我們還可以採用封閉式問答和開放式問答,直接向客戶發問,以獲取更多我們需要的信息,增大自己報價的精準度,以此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比如,“您之前採購的產品是哪種類型和規格的呢?” “您之前採購的產品型號是多少呢?”等等類似的開放式發問,獲取更多信息,尋求精準化突破口。

3最新詳情發問

除了調查官網,歷史對比發問,我們還可以直接向客戶進一步索取現在的詢盤情況,搞清現在面對的買家是什麼想法,結合開放式問答和封閉式問答,拉出客戶的關注點,找到突破口,這樣回覆、跟進與談判就會就更加準確和具有針對性了。

比如“您有沒有具體的採購詳情,以便我們針對性報價?” “您這次的採購有沒有目標產品,用處是什麼,主要針對什麼客戶?”等等。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問幾句,客戶會不耐煩,或者問了客戶不回覆,總是選擇性跳開你的問題,堅持索取價目表,其實這樣的有三種可能,第一是客戶真的不缺供應商,你發不發無所謂,只是參考價值而已;第二可能是競爭對手的偽裝馬甲過來試水的;第三者可能是你的發問缺乏技巧,讓客戶懶得回答。

很多人會直接問,“你能買多少啊?” ,“給你最好的價格,能給我下個大單麼?” ,“你們以前的供應商是誰啊?”, “你以前多少錢買的啊?”等等,像這樣,問題都是廢話,根本沒技巧,沒意義。因為這樣的問題只會有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就是客戶選擇性忽略你的問題或者直接忽略你這個備胎;第二種結果就是客戶胡編一通告訴你,海吹一頓忽悠你。

畫大餅是每個買手的一貫伎倆,現在能夠答應你一萬噸,買的時候也許不夠一噸,“嗯,我先下一個試訂單試試”

所以,不要試圖忽悠客戶,也不要在郵件裡寫廢話,問一些毫無意義的傻瓜式問題,要每一句都講究,每一句都有意義,有目的性。因為整體的引導才是你獲取客戶芳心的正軌,半吊子亂晃,難免後期出現什麼問題就把你雪藏或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