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熟地黃,酒洗良。忌萊菔、蔥、蒜、諸血。

甘,平,無毒。入手足少陰、厥陰。滋腎益陰,填髓生精,黑鬚烏髮,聰耳明目。經候胎產取肥地黃洗淨,以揀下瘦短者搗絞汁,投石器浸漉,甑上蒸數次,光黑如漆也。近時造法,砂仁末在內,拌勻,入柳木甑內,蒸曬數次。今布中惟以酒煮熟耳。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熟地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均可應用。補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黨參、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配當歸、白芍、川芍、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2.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常與山茱萸、丹皮等配伍應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可與龜板、知母、黃柏等同用。

【處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熟地炭(熟地炒焦後應用,主要用於止血)。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減少其滋膩礙胃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按語】

1.地黃一物,在臨床應用上根據加工情況不同,有下列三種,新鮮的叫鮮生地,古稱生地黃,現市上所用大都是如手指粗的未長大者;長大而曬乾者叫生地,古稱乾地黃;用生地加工蒸熟後叫熟地黃,簡稱熟地。鮮生地長於清熱涼血;生地長於涼血滋陰;熟地則專用於滋養,能補血滋陰。熟地黃與山萸肉、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等都是平補的藥品,熟無論腎陰虧虛或腎陽不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補益肝腎的功效較好,而且還有補血作用。

2.本品性滋膩,易於助溼礙胃,故脾胃虛弱、溼阻胸悶、食少便溏者不宜應用;如果血虛、肝腎不足等症而有脾胃運化不良,應用熟地時可與理氣健胃的藥品如陳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減少它滋膩礙胃之性。

【方劑舉例】四物湯《和劑局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

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腰膝疫軟,頭目眩暈等。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文獻摘錄】《珍珠囊》:「主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

《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

《本草正》:「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不足以緩之。」

《本草備要》:平補肝腎,養血滋陰;甘而微溫。入手足少陰、厥陰經。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聰耳明目(耳為腎竅,目為肝竅。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聰),黑髮烏髭。治勞傷風痺,胎產百病,為補血之上劑(丹溪曰∶產前當清熱養血為主,產後宜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證,從未治之。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中國藥典》:熟地黃

【性味】甘,微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用法用量】9~15g。

補血、養陰,熟地黃一味即可!

《中藥大辭典》:熟地黃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

①《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②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無所見。"

③《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日,黑鬚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④《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髮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傷風痺,陰虧發熱,乾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後脛股痠痛,產後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便閉,諸種動血,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