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因为打着织造局的招牌借粮赈灾,得罪了整个利益集团。最终落得个引火自焚的下场。沈一石死后,他的家产本来要上交国库的,但是杨金水却偏偏将其贱卖给徽商,而赵贞吉也默许了。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国库亏空,战事紧急,急需军饷这些都是面子上拿给天下人看的理由。根本原因在于国产与宫产的差别。沈一石的家产若走正常程序,奉旨查办,则那么多财务都要从户部走账,全全充入国库,嘉靖以后再想用这笔产业可就难了。

而织造局私下将其卖了,则仍是织造局的产业,所不同的是之前总经理是沈一石一人,而现在成了徽商五人。但是每年上缴宫里的棉纱绸缎,一切照旧。

杨金水敢这么做,是有宫里的旨意。赵贞吉同意这么做,是其揣摩圣意,逢迎皇上的结果。胡宗宪诘问“那个给我讲阳明心学的赵贞吉哪去了?”海瑞给出了答案“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赵贞吉贪名,干的就是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那一套。”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至于为什么沈一石的财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一向机敏聪慧的赵贞吉开始也是疑惑不解。不过经杨金水一字点拨之后,赵贞吉立刻明白了,因为上面要“倒严”。我们来看看剧中是怎么说的:

杨金水看着他,好久才说道:“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部堂的亲谊!”

赵贞吉有些激愤了:“为什么!”

杨金水看着他这幅神态不敢接言,而是用左手揭开了身边的茶碗盖,伸出中指在茶水里蘸了蘸,然后在案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严”字!

杨金水:“赵大人,最近内阁的变动你也知道了。皇上把内阁的实权交给了徐阁老。你可是徐阁老的学生,何必要为了别人牵上这个字呢?”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赵贞吉何等精明,经杨此点拨立时明白了:为甚么沈一石的财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因为朝廷要倒严,准确说是为日后倒严做准备。

杨金水提醒赵贞吉,内阁的变动,是指由于浙江贪墨一案牵涉到严家,故严世藩被逐出内阁,严嵩被架空实权。而嘉靖则命徐阶以次辅之身暂行首揆之权。这在吕芳、杨金水等一干明眼人眼里是明显的“倒严”的信号。严党势必要倒,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回头来看,将这些财产转卖给徽商一是解了眼下燃眉之困:国库空虚,军饷匮乏。二来为将来倒严做准备:严党之所以能屹立朝局二十余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胡宗宪这样公忠体国的人才实心用事、扶撑危局。而这些人才也成了将来倒严的最大障碍。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剧中提到浙江二十余年来三任总督、五任巡抚唯胡宗宪一人与沈一石无账目往来。胡宗宪清廉如此,几乎没有把柄。而这次将徽商牵扯进来,则授人以柄,为将来倒严去除严党的大将提供口实。

可为什么没有立即倒严?因为时局。严嵩现在还不能倒,亏空的国库尚需严党填补,东南的大局还需要严嵩举荐的国士胡宗宪扶撑。

“国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倘若不倒则严党很难倒下。可一旦胡宗宪扫除倭寇,靖清东南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即将上演。可怜可叹!公忠体国的国之干城,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可最终还是成了朝局斗争的棋子与弃子。而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即使胡宗宪看穿了这一切,却仍然选择尽快荡平倭患,而没有像严阁老后来信中所要求的那样养寇自保,徐歼自卫。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这让我想起了胡宗宪在教导马宁远时所说的“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圣人教导我们做事不问可不能可能,但为应不应该。”这也是对胡宗宪一生最好的写照。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宗宪的亲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