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病了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

jessica宣

孩子得病了到底要不要抗生素,這取決於是否有細菌感染的依據。得病不等同就是細菌感染,因為很大部分為病毒感染。

1、小兒使用抗生素指徵

1、從臨床判斷,如果膿涕,黃涕,黃濃痰,扁桃體白色分泌物滲出,皮膚有膿皰,皮膚感染有膿性分泌物的往往提示細菌感染。

2、從發燒時限判斷,病毒性往往在5天左右體溫會下降趨勢或者退正常,如果體溫退而復升,或者超過一個星期,發燒伴有明顯寒戰的,細菌感染可能性比較大。

3、從孩子簡單血常規判斷,白細胞升高明顯,尤其大於1.5萬,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4、超敏CRP (C反應蛋白)化驗超過30以上,往往提示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5、SAA (血清澱粉樣蛋白A)聯合CRP指標,更有意義,CRP和SAA都不同程度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6、PCT(降鈣素)指標大於0.5 ng/ml是,細菌感染可能性大,大於2 ng/ml,提示嚴重細菌感染。

7、結合其他,如影像學,如胸片,CT等檢查結果。

8、結合臨床經驗和指南,如急性鼻竇炎或者中耳炎往往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合併細菌感染導致,尿路感染。

小兒常用抗生素分類

1、青黴素類,包括青黴素針,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苄西林等。

2、頭孢類 常見分3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氨苄 、頭孢唑林。

第二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呋辛 、頭孢克羅 、 頭孢替安 、頭孢西丁等。

第三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他定 、 頭孢三嗪 、頭孢噻肟 、頭孢哌酮 、頭孢地嗪 、頭孢克肟等。

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4、其他在兒童使用很少。

總之,臨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如何選擇抗生素,是要結合臨床表現,化驗結果,臨床經驗和疾病指南綜合決定的。但有時也很難判斷,這時也可以從孩子平時免疫情況判斷,一個免疫力低下的孩子發生感染,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上比免疫力正常孩子要積極一點。

抗生素是雙刃劍,如果有明確細菌感染不使用,會造成病情加重。沒有細菌感染,濫用會造成菌群紊亂或者耐藥發生。所以在小兒抗生素使用上需要專業兒科醫生檢查後再使用,這樣更安全也更有效,避免了濫用抗生素的風險。(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所以,總體來說就是有細菌感染的時候使用抗生素,沒有細菌感染的時候用了也沒有用。但是有沒有細菌感染是由醫生來判斷的。具體使用哪種抗生素,也要分情況來看。孩子年齡大小不一樣,用的可能不一樣。感染的細菌不一樣,用的也不一樣。加上抗生素種類之多,進口的國產的,一代的二代的,窄譜的光譜的,這些都是醫生專業領域內的事。所以如果家長非得要一個使用抗生素的標準,真的是強人所難。怎麼用,就用一張圖來結束吧。還是記住,遵醫囑。mm


小蘋果兒科醫生

  泛泛的說抗生素好或者不好,都是毫無意義的言語。因為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因為細菌傳染或感染導致大量患者死亡,其中兒童更是死亡名單上的常客。隨著公共衛生的改變,疫苗和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人類進入了歷史上空前的健康黃金時代,要知道在不太遙遠的過去,高達50%的兒童是無法活過五歲的。如果不知道這樣的背景,就去談論疫苗、抗生素這些手段和藥物的利弊,那就是作死而不自知。但是,人類對安全和健康的追求永無止境,這導致了兩件事:

  1. 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出現耐用性,從而需要更高劑量的抗生素才能起效,或者乾脆就失效,需要更新更“高級”而昂貴的抗生素才能起作用。

  2. 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滅微生物,而某些幼兒腸道中的微生物一旦被殺滅,就容易產生特有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為腸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腸道健康是有利的。而抗生素腹瀉,可以較輕微,如果停藥腹瀉很快停止,那就比較簡單,但擔心的就是即便停藥,抗生素腹瀉也不停止,就可能非常的麻煩這,因為腸道菌群失調還會導致有害維生素在腸道中快速繁殖,引發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這就是廣譜抗生素對部分孩子不那麼友好的原因所在。

  


三思逍遙

辣麼,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小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抗生素?

抗生素對身體是否真的危害呢?


真相就是:抗生素的功能就是破壞其中某一種結構從而抑制細菌繁殖或殺死細菌,它只針對特定的細胞有效果,被篩選出作為藥物的抗生素都是專門針對致病菌的,並不傷害人體正常的細胞。


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如何辯證地看待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寶寶僅僅只是感冒發燒,就給寶寶吃抗生素,固然此種方法是不正確的,對寶寶的病情無益不說,還會產生抗藥性,降低寶寶抵抗力!但是如果矯枉過正,因為害怕濫用抗生素造成的後果,從而拒絕一切抗生素,這顯然也不是明智的做法!


什麼時候該用抗生素

發炎只是一種症狀,並不是寶寶生病的原因!很多人都錯誤地將抗生素直接等同於消炎藥,一有什麼炎症問題,就直接想到使用抗生素,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從主觀上造成我們對於抗生素的依賴,從而引起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寶寶發炎的原因有很多,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內分泌等等這些問題都會讓寶寶生病有“發炎”的症狀。而只有當我們確認孩子的疾病是因為細菌感染而引起之後,我們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1、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要矯枉過正,抗生素也是如此

藥物不能殺死病毒,抗生素只對由細菌引起的發炎才有效!如何區分孩子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需要交給專業的醫生,通過驗血、血項、白細胞等指標等判斷。而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寶寶生病,粑粑麻麻需要有耐心,給寶寶一點時間,戰勝病毒的同時,寶寶的抵抗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4、服用抗生素的時候,一定要吃夠醫生要求的劑量


抗生素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說了這麼多,粑粑麻麻一定很想知道,抗生素對寶寶身體到底有沒有危害!抗生素只針對特定的細胞有效果,被篩選出作為藥物的抗生素都是專門針對致病菌的,並不傷害人體正常的細胞。而所謂的 “抗生素殺白血球”,是因為白細胞是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中吞噬有害細菌的細胞,因此有細菌感染時,體內白細胞自然會高於正常水平,而當抗生素開始起作用後,炎症得到緩解,細菌少了,吞噬細菌的白細胞自然也就少了,這其實並非是抗生素殺死了白細胞。

其實歸根到底,我國一直被人詬病的是濫用抗生素,而並非是抗生素本身的問題!濫用抗生素會造成細菌的耐藥性,增加治癒的難度,另外由於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過量服用抗生素會加重肝、腎等內臟的代謝負擔。


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合理使用它,是戰勝炎症的利器,濫用對身體有副作用。所以很多時候當孩子生病時,抗生素未必是“靈丹妙藥”。當孩子感染病毒時,服用抗生素可能是弊大於利。

一是能不用就不用,二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特別是兒童,沒有特殊情況,不能超過一週。最後希望天下所有的寶寶都健健康康,身體棒棒,永遠不生病!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只要提到抗生素這三個字,家長們就會打心底全盤的拒絕,抗生素在公眾的心裡就像是毒藥一樣留下來烙印。這樣的觀念完全就是一種誤解,就像問題中那句話“都說抗生素對身體不好”,看來有這樣想法的人群還不少,這是在不瞭解藥物屬性情況下,對抗生素的一種嚴重的偏見。

  • 按照各種抗菌藥物等治療劑量範圍給藥,嚴重感染或抗菌藥物不易到達的部位感染,可選擇較大劑量治療。
  • 抗菌藥物的給藥途徑應取決於感染等嚴重程度,危重感染、全身性感染患兒初始治療需要靜脈給藥,病情好轉後及時改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口服給藥。當然,輕微感染並可接受口服的孩子,應選擇口服給藥。
  • 根據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決定給藥的頻次,到底一天一次,還是一天多次。抗菌藥物的療程取決於感染類型,一般的感染用藥至體溫正常,症狀消失後72-96小時,嚴重感染療程可能會更長。
  • 常規的普通感染一般選擇一種抗菌藥物治療就可以了,除非是一種藥物控制不住感染,或者是同時感染兩種類型的病原體,才考慮聯合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
  • 兒童是特殊人群,應避免使用具有肝毒性、腎毒性,耳毒性等的抗菌藥物,比如氨基糖苷類藥物、萬古黴素和去甲萬古黴素。應避免使用對骨骼發育有影響的藥物,比如沙星類藥物。應避免使用對牙齒有黃染的藥物,比如四環素類藥物。或者是說明書上面強調禁用於兒童的其他抗菌藥物。

兒科藥師梅貳康

一般來說,孩子得病了要不要用抗生素,取決於孩子有沒有細菌感染。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小學生都能理解:體內有細菌感染則用抗生素;沒有則不能用。但是,這個邏輯又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首先,如何判斷體內有沒有細菌感染。目前公認的金標準是取病理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比如取病人的痰液、膿液、尿液或血液進行細菌培養,細菌培養如果是陽性,進一步用這些細菌做藥物敏感試驗,找出效果最好的抗生素給病人使用。這是多麼完美、多麼無懈可擊的標準作業規範!

別說重症病人等不及細菌培養,就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患者都不可能等細菌培養再用藥。所以臨床上通過一些炎症指標檢測來判斷有無細菌感染,比如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一般可認為是細菌感染,結合臨床症狀就可以使用抗生素了。而有些緊急情況下必須提前使用抗生素才“贏天半子”把病人從死神手中搶過來,更是連血常規的結果都不必等了。


懸壺小兒科

很多家長誤將抗生素稱為消炎藥,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藥物。

想要了解什麼是消炎藥,首先要清楚什麼是炎症。炎症是指生物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發的生理反應。是致炎因子對機體損害所誘發的以防禦為主的局部組織反應。炎症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很多因素會引起炎症,如外傷、高溫、射線、強酸、強鹼等。消炎藥是抑制致炎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通過抑制致炎因子的產生,使炎症減輕、消退,同時緩解由炎症引起的症狀。

而抗生是生物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即一種生物通過分泌化學物質來抑制、排斥另一種生物的現象,主要發生於微生物(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屬)之間。利用抗生現象,人類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比如,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細菌或真菌。

另外,有一類藥物叫做抗菌藥,抗菌藥是比抗生素更大的概念,抗生素包含在抗菌藥的範圍內。凡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物質統稱為抗菌藥。抗菌藥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藥(胺類藥、喹諾酮類等)以及抗生素。

寶寶如果確實需要服用抗生素,那麼一定要遵醫囑按照正確藥量和頻次服藥,足量用藥,用夠療程。不能擅自更改藥量、停藥、更換藥物。服藥期間出現任何過敏症狀都應立即停止服藥,並儘快就診。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46841dfb4fd9b82cfd5a7b75c495860\

健康情報局

“我家孩子18個月,感冒發燒了三次,我們一直堅持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但是確實每次折騰的寶寶難受,我們也難受!堅持這個原則的過程真的非常考驗人。”抱著孩子來就診的田女士告訴醫生,由於結婚多年終於有了這個孩子,一家人都把孩子當寶貝,為此夫妻倆從懷上寶寶開始就買了一堆育兒書,並堅決按照書上所說的執行。因為平時接觸的知識比較多,對抗生素的瞭解也越來越全面,田女士說,“很多書上都說濫用抗生素對孩子的健康不利,所以我們對使用抗生素的態度是拒絕。”

濫用抗生素話題,引起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但重視並不代表方法正確

而劉女士則代表著另一些家長的極端態度。“我家寶寶25個月了,我是奶奶,寶寶的父母白天上班管不了,只有我和老伴帶孩子,要是孩子感冒發燒半天好不了,兒子兒媳會不高興的。”她說,“再說了,寶寶生病真是既心疼又折騰,就想他趕緊好,所以孩子病了我覺得就要趕緊用藥。”

熊主任建議家長們不要談抗生素色變,醫生和孩子家長都要了解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原則,家長不要按照自己的經驗給寶寶使用抗生素。時斷時續、不按時按量等,其實才是在濫用抗生素。


健康那些事兒

沒辦法,感覺做父母真不容易,都快自學成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