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幾十里地跑一趟,要聽黑妮把戲唱


河南林州市東姚鎮,位於市區東南二十餘公里處,每到農曆二月初七日,村民都邀請安陽市豫劇團唱大戲。

豫劇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每逢唱戲,周圍的百姓跑十幾里路也要趕來聽戲,都說是要聽黑妮把戲唱。

豫劇, 也稱河南梆子、高調。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

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所以解放後定名為豫劇。

 豫劇產生於明末清初,初時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因而發展非常迅速。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藝人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

後在開封一帶的,形成祥符調;傳至商丘一帶的,形成豫東調;流入洛陽的一支,發展為豫西調。

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稱為沙河調。豫劇的伴奏樂隊,過去曾有"一鼓二鑼三絃手,梆子手鈸共八口"的說法。

早期的豫劇在樂器上還使用四大扇(大鐃、大鈸)和尖子號(管長1米左右),以此來製造雄壯熱烈的氣氛。

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開封后,獅吼劇團、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團體和演員先後到西安。

並以西安為中心,在西北城鄉演出,擴大了豫劇的影響和流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