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作者 | 周淮安

01

在登山界,海拔8000米是一个“槛”,将专业高手与一般爱好者区分开来。

包括珠峰在内,全球海拔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共有14座,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能够全部登顶这14座山峰的人被称为“十四座俱乐部”,全球目前仅有30多人。

虽然登山难度与海拔高度不一定成正比,但8000米以下的多数山峰,登顶的人就如过江之鲫了。

如果高度降到6000米,这一级山峰大多数算“初级”--普通人经过训练,在专业人士带领下登顶不是难事。

但是,在云南、西藏交界的横断山区,一座海拔6740米的雪山却至今未被征服。

它就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

自1902年开始,多个国家的登山队试图征服这座不足七千米的雪山。然而,历时百年,数度攀登,付出惨痛代价,却没有一支登山队成功。

1989年,中、日两国联合登山队首次攀登梅里雪山,沿西北山脊攀登,途中遇到了大冰河、断层,攀登失败。

1991年,中、日两国联合登山队再次攀登梅里雪山,在海拔5100米的三号营地遭雪崩袭击,17名队员全部遇难。

1996年,中、日两国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梅里雪山,一切顺利。在即将向顶峰发起冲击时,天气预报有特大降雪,队员紧急下撤,功败垂成。

最接近成功的1991年,距顶峰仅差270米……

此后,出于文化保护原因,梅里雪山被禁止攀登。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

02

震撼人心!这是很多人第一次看见梅里雪山的感受。

十三座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在蓝天下如画卷一样展开,连绵150公里,气势恢宏,圣洁高远。

金字塔状的主峰卡瓦格博傲然耸立云端,晶莹的冰川散发幽蓝的光芒,山下点点的藏族村落犹如世外桃源,澜沧江在峡谷中奔腾激荡……

尤为让人震撼的是“日照金山”奇景。

日出之时,万籁寂静的雪山冷峻幽蓝,第一束金色的阳光首先打在主峰卡瓦格博“金字塔”的塔尖,然后慢慢扩展开来,将整座雪峰渲染得金碧辉煌,镶嵌在碧蓝的天空之上。金色阳光中,一抹浮云从山脚慢慢升起,如同向神山敬献上洁白的哈达。

20多年前,第一次见到梅里雪山时,内心瞬间被击中。立即跳下车,不由自主磕了个长头,热泪盈眶。

在藏民的心目中,梅里雪山是守护八瓣莲花铺地的香格里拉的“神山”,主峰卡瓦格博是格萨尔王帐下一员骁勇无敌的战将,白盔白甲,骑着白马,忠诚地守卫着这片土地。

绕着梅里雪山“转山”是藏区重要的信仰和福报。“外转山”的徒步线路长达170多公里,穿行澜沧江、怒江的高山峡谷,跨越云南、西藏两省区高海拔地区,徒步一般需要10天以上,也有藏民用“磕长头”的方式转山,那就是一个漫长的修行了。

当年,第一次到梅里雪山时,正赶上转山的季节,德钦县城满是从青海、四川、西藏等地来的朝圣者,他们衣衫褴褛,风餐露宿,却目光坚定从容,心生欢喜。若逢藏历羊年,转山之路上的藏民更是络绎不绝。

卡瓦格博峰终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据说虔诚与善良之人才能得睹真容。我每次去梅里雪山都看到令人震撼的“日照金山”与雪山全貌--看来神山鉴定我是一个好人。

其实,选对时间很重要。云南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雨季”与“干季”。在5-9月的“雨季”,即使人品再好,一睹卡瓦格博的机率就很小。而在“干季”,尤其是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是观山的最佳时节。

但即使在观山的最佳时节,梅里雪山也是变幻莫测,有时前一天还一览无余,第二天雪山就躲进了云雾;上午还见到“日照金山”,下午就开始起云“拉窗帘”。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位于澜沧江东岸的飞来寺是观赏梅里雪山的最佳地点

03

自然的伟力与宗教的神性,使梅里雪山充满了神秘莫测的魅力。中日联合登山队连续三次攀登失败,进一步给“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1991年那次山难,由日方4人、中方2人组成的第一突击队在1990年12月28日已经登达海拔6470米高度,距顶峰仅差270米,但由于天气变坏,遂下撤等待时机。

队长井上治郎甚至拟好了一份成功登顶的电报,交给中方队员张俊,让他待登顶成功后将电报立刻发出。于是,29日下山送电报的张俊成了唯一幸存者。

1991年1月3日,一切正常。山上队员向大本营报告,由于连日降雪,三号营地雪深已达1.2米,帐篷被雪埋住三分之二,每两小时需挖一次雪,其他并无异常。

当晚,一场特大雪崩掩埋了睡梦中的三号营地,17名队员全部失踪。

此后,国家动员了各种救援力量,包括出动飞机寻找,但都没有发现遇难者踪迹。令人惊奇的是,七年之后的1998年,遇难者的遗骸竟然“越过”山脊,出现在雪山另一侧的明永冰川海拔3800米的地方。

最充满悬疑和戏剧性的是1996年那次。经过了近5年的充分准备,人力、物资和保障都十分充足,中日联合登山队第三次向梅里雪山发起冲击,志在必得。

参加过前两次登山、时任中国登山队秘书长的张俊在199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本次攀登梅里雪山是条件最好的一次。攀登雪山最理想的条件是冰壁上积一层薄雪,雪太厚了,踩一步 ,又得拨出一步,体力消耗很大;长期是晴天,则冰壁太多,登山队员要使用冰锥等器械,增加了攀登难度。而薄雪既安全,又省体力。在今年的攀登之前,梅里雪山地区下过雪,这对登山十分有利。事不过三,大家在攀登前都有信心登顶。”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万事俱备。

但当队员攀登到海拔6260米高度,准备冲顶时,天气却开了个“国际玩笑”。

12月2日,日本气象部门、中国中央气象台、云南和德钦的气象部门都确定,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梅里雪山地区在4日至6日将有特大降雪,降雪量与上次发生山难时的雪量差不多。为避免1991年的灾难重演,登山队紧急下撤。

令人称奇的是,队员下撤到大本营后,忽然从西藏南下一股气流冲击而来,将孟加拉湾上来的气流压了回去--梅里雪山地区不仅没下雪,而且晴空万里!

中方队员木世俊说:“当我们看到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之时,大家抱在一起痛哭起来了。因为即使再攀登也没有体力了,一切希望只能今后再来努力。”

冥冥之中,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人类向神山挑战。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中的雨崩村,至今不通公路,宛若雪山环抱的世外桃源。

04

接连失败与惨重伤亡,使各种梅里雪山的“神迹”广为流传。

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藏民反对攀登神山,喇嘛们聚集在梅里雪山对面的飞来寺不断诵经,祈祷神山发怒惩罚登山者,于是,山难发生了……

就我多年前向当地官员及民间人士证伪的情况看,这大体属于报告文学的臆想了。

在1996年之前,当地民众对攀登梅里雪山并不反感,山下西当村与雨崩村民不仅没有阻拦登山,还积极抢运了约4吨登山物资。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开放度,发展旅游业;在接连失败,尤其是发生山难之后,民间舆论才开始出现反对声,认为不该攀登神山。

还有一种更荒诞的说法:梅里雪山是座“爱国”的神山,讨厌日本人,不仅日本人登山必失败,而且只要有日本人在场,梅里雪山就会隐身在云雾中。

实际上,攀登梅里雪山的难点主要在多变的小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梅里雪山处在孟加拉湾气流、西藏寒冷气流交汇之处,小气候恶劣多变,降雪量大,加之纬度和海拔都很低,冰雪松软,地形陡峭,极易雪崩。

梅里雪山虽然海拔只有6740米,但攀登高度为3200米,而且基本上在都在雪线以上,雪崩频繁,危险性大。据1991年参与搜索遇难者的人士回忆,仅5月8日一天24小时纪录,在海拔3500米笑农大本营听到和看到的雪崩就多达85次。

我曾经沿笑农大本营爬到海拔近4000米的冰湖,并越过雪线,沿途可见雪崩的痕迹,再往上即禁止攀登了。但即使在雪线以下徒步,游客也面临着雪崩的威胁。2007年“五一”黄金周,雨崩村至神瀑山路上雪崩,造成游客2死7伤。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笑农大本营之上,海拔近4000米的冰湖。

05

“神山虽然神,但屡次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估计不足和实力不济。”一些亲历者和业内人士如是说。

1996年12月最后一次攀登失败后,新华社当时一篇体育报道直言不讳,标题就是《技术力量薄弱和对困难估计不够是第三次攀登梅里雪山失利的主要原因》

前两次攀登,中日双方开始都想得很轻松,毕竟海拔还不到7000米。

即使“准备最为充分,志在必得”的1996年第三次攀登,登山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不高。

因上次山难导致主力损失殆尽,日方拟登顶的7名队员中,连担任主力的3名队员其体能和技术都一般,打一个钉至少要花40分钟。中方4名队员中,只有2人参与过中韩联合登山队攀登西藏穷母岗日峰(海拔7048米)。

此外,梅里雪山难以征服的另一重要客观原因在于:攀登的次数太少。

珠穆朗玛峰,无疑是一座比梅里雪山更难攀登的山峰。但它的登顶人数,却是世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中最多的,已有6000多人--因为攀登的人多,路线、经验都十分成熟。

“神山”固然是难的,但如果它的攀登次数再多些,技术水平更高些,结果可能不同。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06

20世纪30年代初,从南亚次大陆起飞的一架飞机迫降到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一个深藏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森林环绕的湖泊、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金碧辉煌的庙宇、幸福吉祥的藏民……

这是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一个人间天堂。

1997年9月,云南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原型在迪庆”。主要论据就是,小说中的金字塔雪山,与梅里雪山惊人的一致,周边环境也大同小异。

虚构的“香格里拉”其实无需论证,但真实的大自然却需要我们敬畏。

1999年,当西藏登山队准备再次发起对梅里雪山的攀登时,不少人提出了留片“净土”的呼吁,并推动有关部门最终永久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云南籍著名自然保护者奚志农当时在《请留住她的圣洁》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的一千年已经证明:大自然不曾、也永远不会被人类所征服。”

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却从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神瀑,为转山者向往的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