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如果你去印度旅游,所有的旅游指导手册上都会专门开辟一个页面,教你怎么安全坐车,以及预防上“黑车”。这似乎是告诉全世界的游客,无论你在自己国家用什么方式出行,到了印度,都要接受新的法则。

丛林法则只在

可能是唯一一本出租车主题杂志书

《骋客》02丨计程人生

上海汽车博物馆诚意出品

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且种姓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这一点在你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会有深刻体会。

在印度,的哥也有很多种,从赤脚拉人力车的苦力型车夫,人力三轮车的三轮车夫、电动车的“蹦蹦”的哥,到开国产小汽车的的哥......他们的交通工具代表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人力车和三轮车自然最便宜,车夫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也最低。如果你坐普通出租车多给小费,司机会给你个温暖的微笑;但你若坐人力车多给小费,他们会双掌合十晃着脑袋向你致谢。光顾人力车的主顾也多是穷人,甚至一辆车能挤上一家老小。而慷慨的外国游客一出车站就会被出租车司机截胡,在去酒店的路上已然完成包车服务的宣传和预订。作为海外游客,考虑到旅行时间的紧迫性,当然可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蹦蹦”电动车。不过从无产阶级大家庭的角度出发,短距离坐坐人力车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电动车的哥“勾搭”老外的技巧十分熟练,他们会先给你看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他拉过的各国游客留下的感谢话语,证明自己人品可靠。然后试探你接下来的行程,同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会给你最公道的价格,作为交换,你要跟着他去几个关系户的店,买不买东西是你的事,反正司机有回扣拿。

最爱拉外国游客的的哥以“蹦蹦”司机为主,他们价格实惠,且车型小巧,能在印度那复杂到变态的交通状况中任意穿梭。

印度的交通情况之复杂,有着其他国家无法理解的社会原因。比如野狗公然在马路中间奶小狗,所有车辆均熟视无睹,灵活地绕行而去。至于牛,虽已被一些城市禁止出现在新城区,但在旧城区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这个把禁止宰牛写进宪法的国家,牛自然有恃无恐,它们善良勤恳正直的品性虽依旧留存,但也多了几分狡黠算计的城市智慧。它们会突然停留在某家杂货店的窗口,不给吃的就不走。而印度人或印度司机,永远是一副“不关我事”“哥今天忙”的样子。不关我事是不关我事,但一旦你欺负牛,那就是天大的事。

如果你想摆脱这些复杂的市井问题而选择包个小轿车,那就要忍受交通规则以及更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和人群,毕竟在丛林中庞大的动物很难快速行进。轿车司机也深知这一点,他们绝不轻易开口,只专注于服务商务客人和机场路线,毕竟只有在高速路上他们的优势才能展现,而这些业务足够他们赚的。拉一趟机场赚的钱,是那些人力车夫好几天的收入。由于拉的客人层次高,司机们也会受到“感染”,神情和气势都与普通车夫差个十万八千里。

超级“耐撕”是怎么炼成的?

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印度司机阶级的构成,那未免太天真了。他们里面还有宗教、种族之分,大家都更愿意用自己人。比如,信仰印度教的司机对于目的地是穆斯林地区的活儿多半没兴趣,信仰伊斯兰教的司机听说你要去甘地墓马上摆手不去。其实,背后起作用的未必就是势不两立的政治立场,而是司机估摸着从那个地方回来多半要空驶,不划算。

印度的哥不会随便和你聊自己的政治或宗教立场,他们会在车里摆神像求事业发财、出行平安,不会为了钱而区别对待客人—在这种多种族多宗教混居的国家,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引发大骚乱,大家习惯了在这方面谨言慎行,尤其是独自一人的时候。虽然那是他们的城市,但他们深知,这城市依旧通行着丛林法则。

在丛林法则的磨炼下,大多数的哥都堪称“忍者”—这其实并非出租车行业的独特优势,大多数印度服务业从业者的脾气均超级“耐撕”:五花八门的客人,酷热多雨的气候,效率超低的社会,没个好脾气你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和印度的哥讲价钱、说路线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直来直去,不用担心他会不高兴,他们绝不会轻易生气。伺候好你才能获得一份收入,如果还有机会多拉去一家关系户的店,他就能多拿一份回扣,做人就要想开点。不少司机在包车业务上精打细算,土产店、服装店、珠宝店不带重样地拉你去,具有聪明的商业头脑。让客人开心钱就能赚得多,是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印度的哥们对于外国游客的共识,可以说接待理念和服务体系都相当成熟。

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在印度,各种信仰、文化和交通工具都能在狭窄的空间内各行其道、相安无事。

大城市的的哥们见惯了大世面,也习惯了每天拉各种陌生人。而在小城镇,的哥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里相对大城市混居度低,贫富世代相传,游客这种宝贵资源又更加珍稀。因此小城镇的的哥们会殷切地守候在汽车站、火车站的出口处,看到从里面走出人来便蜂拥而上,使出浑身力气手舞足蹈地拉客,但多卖力气也不会把路堵上,那景象和电影里演的一模一样。

我亲眼看到一位穿着体面的印度大哥,从车站里出来酷酷地低头走路,看都不看左右就把自己的公文包往身边一递,争相拉活儿的司机中的一位,从接过包的那一刻起,便完成了从拉客司机到忠实家仆的瞬间转换过程。他弯腰谦恭地紧跟在大哥身后,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依旧低头的大哥,两人一起往停车场走去,到了停车场司机快走两步到自己的车旁,那侍奉节奏、服务精神以及两人的协调搭配,让我这个外国人叹为观止。

小镇的哥的贴身服务

小城市相对会更保守、传统一些,阶级分化也更鲜明,从大哥甩包的那个动作就能体现出来。估计这位大哥要是在德里或者孟买,也是不敢这么耍酷的。

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原文/印度出租车的丛林法则

文/mahoroba

《骋客》02丨计程人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