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概念“独角兽”集中上市:小米 拼多多 优信 美团等能否垮塌?

网络概念“独角兽”集中上市:小米 拼多多 优信 美团等能否垮塌?

但市场好像并不买账,破发也已经是常态。爱奇艺、哔哩哔哩、精锐教育、格林豪泰、尚德机构在上市首日均出现“破发”。其中,备受关注的爱奇艺也出现了上市首日大幅下跌,跌幅超过13%,bilibili上市首日跌幅也达3%。Wind数据显示,在港股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中,除了阅文集团没有破发之外,其余四只均已破发,易鑫集团最新收盘价相对发行价跌幅近60%,雷蛇最新收盘价相较发行价跌幅达到53.35%。而号称“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的优信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前数小时,将发行区间从10.5-12.5美元下调至9美元,总股数从3800万股下调到2500万股。募资金额也随之从3.99-4.75亿美元下降至约2.25亿美元,腰斩一半以上。

究其原因,公司业绩仍然是支撑股价的核心。与老牌巨头们有雄厚的盈利基础不同,这批上市的公司中大多数处于巨亏之中。爱奇艺招股书显示,其近三年净利润亏损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亏损25.75亿元,2016年亏损30.74亿元,2017年亏损37.37亿元。哔哩哔哩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净亏损分别达到人民币3.73亿元、9.11亿元、1.84亿元。

拼多多此番募资能否获得认可还是未知数,但选择此时启动IPO,背后应该更多是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态势下,一批互联网创业公司已经急不可耐套现,投资人似乎也没有信心等到它壮大之后再收割。他们都想在泡沫破灭之前,赶上IPO的末班车。即便是小米也不例外。截至6月28日招股结束,小米公开发售部分累计获得约11万人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达到约8.5倍(而之前的预期是100倍),冻结资金接近230亿港元。其IPO很可能定价17港元,位于发行价格区间17-22港元的底部。这个结果低于不少香港券商与对冲基金预期。

可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批互联网企业都想搭上资本市场的末班车,但这趟末班车正在垮塌。主要原因有:

全球贸易战有越演愈烈之势。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现在已经进入相互报复阶段,这对全球贸易及产业链都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推升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由于中国已成为美国贸易战的重点打击对象,投资者认为中国市场的风险度在上升,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风险厌恶程度。

中国经济基本面下行风险加大。从今年以来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投资、消费以及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国内债务风险也不断显露,这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风险。实体经济走弱,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支撑也会变弱,因此,资本市场对在此时上市的中国互联网概念也不会买账。

创业资本急需套现对市场形成压力。国内宏观层面正在去杆杠,降低负债率。在退出2014和2015年前后投资的项目前,风投基金也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去投资新一批公司。因此,哪怕眼下行情不太好,也面临估值缩水的风险,但是创业者需要储备资金过冬,背后的资本急需套现。这对不堪重负的资本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

互联网泡沫风险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股走出了大牛市,其中科技股成为主导市场的主要力量。剔除科技股后,标普500指数的其他成分股自2013年以来一直表现低于整体市场。这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科技股的主导地位非常接近。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很多警告信号”,比如科技行业监管审查力度加大,这预示着互联网泡沫热潮可能就要褪去。因此,资本市场对新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也会更加谨慎,做好风险防范。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资本市场迎来末班车。而不幸的是,这趟末班车正在垮塌。因此,一大批所谓的独角兽,将面临蜂拥而出的踩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