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姐,我想去紐約,聽說SVA好,你覺得怎麼樣呢?”

我問他,“SVA是不錯,你打算學什麼專業?”

他說:“我不知道呢,什麼專業我還沒想好。”

因為他本專業是工科,所以我給了他一些平面和交互的作品,還有紐約其他院校的介紹,建議他先看看自己對什麼感興趣,這樣也好根據他的情況把能匹配上的信息篩出來,再給他綜合分析。

過了幾天,他找我開口第一句:聽說SVA很嚴格啊,要求也高,就算藝術生申請,競爭也很激烈啊。

“好學校競爭都很激烈,這樣去了能學到的東西才多,錢也不白花啊,看了我給你的東西了嗎?”

“沒呢,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申上呢。”

聽完感覺有點無奈。出國對每個人都會有未知的暗礁,事情如果算計到十拿九穩再行動機會也錯過了,對他來說最有效的建議或許是:邁出這一步再說。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01 沒想到,糾結出現在決定出國之後

想起來自己也是工轉藝申的時尚管理來著,本科紡織工程,可以說就是轉專業本人了,還是純大跨那種,比一般學設計轉申另一個設計專業的難度大多了。因為當時本專業學的東西跟藝術完全不搭邊,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要看現在也有textile design,貌似也沾了“紡織”的名字,但我那時候學的98%的課程內容都是機械工程、機械製圖、染整化學...同學們可以感受一下,畫風是這樣的: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最文藝的是織布...還記得有一門課真的就是自己手工算經緯紗圖紙,手工選紗,手工穿梭織布的: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大二下學期的時候,一想到再這麼下去沒準將來最直通的應該是紡織工廠,心就很塞,這種情況下申不申請研究生意義都不大,反正本專業又不喜歡,其他專業申了也要繼續在國內,思前想後決定還是出國對路子,因為做中國學生我真的已經做夠了,不想留遺憾。

決定申請時尚管理,一方面是出於對時尚設計的喜歡和幻想,另一方面我知道自己的工科背景並不佔優,那就能幫上多少是多少吧。這之後我也擔心過,因為太多的未知出現了:

  • GPA3.3,能幫我申上好學校麼...
  • 理工科周圍也沒什麼人申藝術,誒,孤軍奮戰...
  • 去了發現不如想象中好,還不如攢2年工作經驗,咋辦...

胡思亂想,越想越焦慮,這時候就連看別人找實習或者成群結隊報考研班,都讓人感到質壁分離。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而事實是,我永遠“等不來”一個萬全之策,也永遠沒法空降一個萬事俱備的時候我的英語課由於我自己很喪的狀態還耽誤了不少,一直在往後拖。喪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我終於看不下去自己消極怠惰的樣子,決定主動出擊。

02 主動反擊,是萬事爽快的開始

我開始主動和語言班、中介聯繫(12年時尚管理還不需要作品集),明確所有的課程規劃、文書材料、以及需要我去自己學校跑的手續。給自己做了一個詳細的規劃表,什麼時間上課、什麼時間和學校老師辦各種文件、什麼時間再check一遍院校信息。

把所有事兒都明確在google doc上,用不同顏色做了標記之後,感覺就是解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這種感覺,就好像給之前喪過的自己一記老拳後的絕地反擊。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所有的幸運都出現在狀態改變之後,語言二測馬上提高了0.5;之前一直壓在學校磨磨蹭蹭翻譯不出來的成績單也拿到手了,還是蓋完章的。

雜七雜八的手續跑完,心理多少有點底,我開始琢磨是不是可以給自己一些“錦上添花”的東西

剛好那時候學校服裝工程學院有個比賽,名字忘記了,是一個關於紡織品設計的全國賽,拿不到名次就當提前長見識唄,於是就報名了。天天不是泡在實驗室織布,就是和老師研究怎麼能把設計的感覺再突出一點,那段時間我是滿身機油味的“織女”...

出國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動太少

可能因為參賽的機會確實來之不易,我那陣子那個勇啊,估計眼睛是成天放綠光的:

  • 材料不出彩就跑去材料學院做紗線改性
  • 布料做5組就夠我做8組到處問別人意見
  • Ps和Ai軟件從完全不會到笨笨磕磕上道

大二下學期的3個月,在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嘗試和把自己榨到榨不出一滴油水之後,還真的歪打正著拿了個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冠軍。然後,當然是喜滋滋讓中介幫我添加進Personal Statement裡。

03 寫在故事的結局之後

故事的結局,我去了南安(Southampton)。雖然今天看來UAL可能更牛,但當時對於一個從來不知道設計為何物的工科女大跨度申請來說,這個結局至少我很滿意了。

說這麼多並不是炫耀自己,而是想給親戚世交家那位弟弟,以及無數個和那個弟弟一樣,和曾經的我一樣的大家一點鼓勵。

也許想得太多是現代人身上的通病,邁出一步之前思前想後,總覺得腦子裡除了1000種可能之外還會有1001種,如果不把他們都考慮到,萬一出現什麼狀況,就會不可控,而自己沒法承擔這可能出現的後果。

想出去,又怕自己申不到理想的學校?

萬一申上了,去了發現不喜歡怎麼辦?

跨專業申請,去了發現跟不上可咋辦?

這種時候,腦子裡的擰巴和糾結,就成了行動上最大的障礙和負累。

想起來一個笑話:有個衣衫襤褸的人每天跑到教堂,乞求上帝讓自己中彩票,勤勤懇懇地描述自己過得有多慘,終於有一天,上帝怒了,朝他吼道:讓你中大獎也可以,問題是你先買一張彩票啊!

想要好結果,光想不行,對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