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姐,我想去纽约,听说SVA好,你觉得怎么样呢?”

我问他,“SVA是不错,你打算学什么专业?”

他说:“我不知道呢,什么专业我还没想好。”

因为他本专业是工科,所以我给了他一些平面和交互的作品,还有纽约其他院校的介绍,建议他先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这样也好根据他的情况把能匹配上的信息筛出来,再给他综合分析。

过了几天,他找我开口第一句:听说SVA很严格啊,要求也高,就算艺术生申请,竞争也很激烈啊。

“好学校竞争都很激烈,这样去了能学到的东西才多,钱也不白花啊,看了我给你的东西了吗?”

“没呢,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申上呢。”

听完感觉有点无奈。出国对每个人都会有未知的暗礁,事情如果算计到十拿九稳再行动机会也错过了,对他来说最有效的建议或许是:迈出这一步再说。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01 没想到,纠结出现在决定出国之后

想起来自己也是工转艺申的时尚管理来着,本科纺织工程,可以说就是转专业本人了,还是纯大跨那种,比一般学设计转申另一个设计专业的难度大多了。因为当时本专业学的东西跟艺术完全不搭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要看现在也有textile design,貌似也沾了“纺织”的名字,但我那时候学的98%的课程内容都是机械工程、机械制图、染整化学...同学们可以感受一下,画风是这样的: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最文艺的是织布...还记得有一门课真的就是自己手工算经纬纱图纸,手工选纱,手工穿梭织布的: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一想到再这么下去没准将来最直通的应该是纺织工厂,心就很塞,这种情况下申不申请研究生意义都不大,反正本专业又不喜欢,其他专业申了也要继续在国内,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出国对路子,因为做中国学生我真的已经做够了,不想留遗憾。

决定申请时尚管理,一方面是出于对时尚设计的喜欢和幻想,另一方面我知道自己的工科背景并不占优,那就能帮上多少是多少吧。这之后我也担心过,因为太多的未知出现了:

  • GPA3.3,能帮我申上好学校么...
  • 理工科周围也没什么人申艺术,诶,孤军奋战...
  • 去了发现不如想象中好,还不如攒2年工作经验,咋办...

胡思乱想,越想越焦虑,这时候就连看别人找实习或者成群结队报考研班,都让人感到质壁分离。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而事实是,我永远“等不来”一个万全之策,也永远没法空降一个万事俱备的时候我的英语课由于我自己很丧的状态还耽误了不少,一直在往后拖。丧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我终于看不下去自己消极怠惰的样子,决定主动出击。

02 主动反击,是万事爽快的开始

我开始主动和语言班、中介联系(12年时尚管理还不需要作品集),明确所有的课程规划、文书材料、以及需要我去自己学校跑的手续。给自己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表,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和学校老师办各种文件、什么时间再check一遍院校信息。

把所有事儿都明确在google doc上,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记之后,感觉就是解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种感觉,就好像给之前丧过的自己一记老拳后的绝地反击。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所有的幸运都出现在状态改变之后,语言二测马上提高了0.5;之前一直压在学校磨磨蹭蹭翻译不出来的成绩单也拿到手了,还是盖完章的。

杂七杂八的手续跑完,心理多少有点底,我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给自己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

刚好那时候学校服装工程学院有个比赛,名字忘记了,是一个关于纺织品设计的全国赛,拿不到名次就当提前长见识呗,于是就报名了。天天不是泡在实验室织布,就是和老师研究怎么能把设计的感觉再突出一点,那段时间我是满身机油味的“织女”...

出国这件事,你就是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

可能因为参赛的机会确实来之不易,我那阵子那个勇啊,估计眼睛是成天放绿光的:

  • 材料不出彩就跑去材料学院做纱线改性
  • 布料做5组就够我做8组到处问别人意见
  • Ps和Ai软件从完全不会到笨笨磕磕上道

大二下学期的3个月,在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尝试和把自己榨到榨不出一滴油水之后,还真的歪打正着拿了个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的冠军。然后,当然是喜滋滋让中介帮我添加进Personal Statement里。

03 写在故事的结局之后

故事的结局,我去了南安(Southampton)。虽然今天看来UAL可能更牛,但当时对于一个从来不知道设计为何物的工科女大跨度申请来说,这个结局至少我很满意了。

说这么多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想给亲戚世交家那位弟弟,以及无数个和那个弟弟一样,和曾经的我一样的大家一点鼓励。

也许想得太多是现代人身上的通病,迈出一步之前思前想后,总觉得脑子里除了1000种可能之外还会有1001种,如果不把他们都考虑到,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就会不可控,而自己没法承担这可能出现的后果。

想出去,又怕自己申不到理想的学校?

万一申上了,去了发现不喜欢怎么办?

跨专业申请,去了发现跟不上可咋办?

这种时候,脑子里的拧巴和纠结,就成了行动上最大的障碍和负累。

想起来一个笑话:有个衣衫褴褛的人每天跑到教堂,乞求上帝让自己中彩票,勤勤恳恳地描述自己过得有多惨,终于有一天,上帝怒了,朝他吼道:让你中大奖也可以,问题是你先买一张彩票啊!

想要好结果,光想不行,对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