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心外无物”?

飞龙在天9783

主体存在才是万物意义的支点!

“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

首先要理解“心即理”。

儒家孟子有重视“心”的传统,孟子的四心之说“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四心是孟子人性善的根源。



陆九渊接过孟子的思路,提出同心同理说,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相同的,都是同一个理。

“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

每个人的心都具有的普遍性,成为一个充塞宇宙的永恒之心。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理不在心外,与心是现实同一的。

其次,又“心即理”出发,把心本论贯彻到底,提出了“心外无物”的命题。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把宇宙存在的价值纳入到“吾心”之中,万事万物之理皆具于人心之中,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皆是由人心所关照,万事万物存在的意义也是由人心论断。

《传习录》“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所谓“心外无物”不是说具体的客观事物只存在人的心中,而是它们被人观照时,被人看时,才会“一时明白起来”,才会显示存在的状态和意义。心是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返身内求,外在世界尽管还在那里,但毫无意义可言。

这里的“心”不是一团血肉,而是指人的内在意识,人的知觉灵明。人的心(灵明)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没有我的心,就没有价值判断和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我的心,我的灵明只有在与天地万物感应时,才会呈现出来。


我是一个小书虫

额,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心”为何物?心学中的“心”和佛家的“心”并不是同一个心,是有所区别的。

一个是通过“格物”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良知,一个是通过“观自在”照出来的自性。两者差之毫厘,误之千里。没办法言语描述出来,只能在你自己的内心上去体悟。

当你的良知显现出来后,你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是“心外无物”。


尘谷行知

所谓心外无物。可以这样去理解。作为一个人,你只能用人的心智去理解和知觉事物。那么,一切所谓的物,都是依于人这个东西而呈现,也因此而被人所感知。如果有某种东西根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人发生这种关系,那么对人来说,这个物就相当于无,甚至人根本就不能够知道这种无。而人之所以能和“物”有联系,是因为此物从根本上就和“心”是同源的。因此才有所谓“心外无物”。


易家之言解梦技术

这问题好难!一时找不着北之感,嗯,心的外面,即客观一切存在吧,而且,是禅文化里的名词吧,再者,心,易被什么所累?名,利罢了,反观自己,我也看不透,不知,寺院里修行的高人,怎么看待——如也存在的职务职别之分?先看淡,然后放下,对了,还有,恩与怨,爱与情,尘世中人,又怎能“心外无物”,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