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大唐贞观二十年九月十五日塞上古城灵州沐浴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来自西北各民族的数千名首领、使者及随从齐集这里,迎接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到来。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灵州城内外,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人们纷纷穿戴起节日的盛装,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唐太亲李世民将在灵州接见来自突厥、回、铁勒等部数千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设宴并召开民族团结的盛会。为什么会在灵州举行这么重要的活动呢?这还要从唐朝与突厥、薛延陀之间的百年恩怨说起。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突厥,是隋末唐初兴起的重要汗国。突厥人建立起一个版图辽阔的游牧大汗国,到了隋炀帝时期,突厥借机犯边,打破了北方安定的局面。中原一些割据势力为了谋取天下,纷纷借突厥力量互相攻伐。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河北高开道、武威李轨等纷纷向突厥称臣。突厥不仅插手中原内乱,还不时南下掠夺财产和百姓,阻挡唐朝统一战争的进行。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唐采取了忍让的态势,以大量财吊贿略突厥,维持北方较安定的局面。武德三年,突厥人乘唐朝发生玄武之变,内部不稳之机,率10万骑兵大举进犯,一直打到渭水便桥北,距首都长安只有40里。唐太宗亲自率六骑至渭水便桥南,隔河责备颉利可汗负约侵唐。可汗见唐太宗镇定自若,毫不惊慌,认为唐朝一定有防备,遂不敢再轻举妄动。太宗和颉利在渭水桥上杀白马为盟,退兵握手言和。但过了不久,颉利可汗又再次兴兵南下,贞观元年,突厥境内突降大雪,羊马大批死亡,突厥人以会猎为名,引兵入朔州。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于贞观三年,向突厥发动全线进攻,重创突厥主力,俘虏颉利,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唐太宗讨平突厥后,漠北又兴起一个名叫薛延陀的部族开始称霸草原,屡屡进犯唐境。薛延陀是铁勒九姓中的大族,由薛和延陀两部融合面成,在漠北以游牧为生。隋朝,突厥征服了薛延陀部落,由于突厥对薛延陀人非常残暴,迫使薛延陀联合其他部落奋起反击,多次打败突厥的进攻。唐贞观元年薛延陀可汗夷男乘突厥内乱之机,联合起来反抗突厥颉利可汗。此时唐朝攻伐突厥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唐朝为了尽快打败突厥,便派游击将军乔师望到薛延陀部落,约夷男一起前后夹击突厥,并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薛延陀有了唐朝的支持和册封,在漠北草原的声望与日俱增,开始成为漠北最大的势力。夷男还派他的弟弟到长安朝贡,唐太宗在接见时,赐给薛延陀部宝刀金鞭,还说:“卿所部有大罪的用宝刀斩之,有小罪过的用鞭子鞭打之,你们就代替我在草原上行使权力吧。”有唐朝这个坚强的后盾,夷男如虎添翼,建牙于郁督军山下。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此回纥等铁勒诸部都以薛延陀为首。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薛延陀部众在夷男的率领下,尽占突厥故地,成为继突鱖之后最大的汗国。贞观十六年,夷男想和唐朝通婚,娶唐朝公主为妻,以扩大自己在漠北诸部中的声望。他派自己的叔父到长安请婚。

唐太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群臣都认为漠北小部落,没有资格和大唐联姻。但唐太宗却答应许婚,决定把新兴公主许给夷男为妻。但前提是夷男必须要备厚礼,亲自到灵州迎聘,夷男知道后,非常高兴,对部下说:“唐朝天子如此看重我,不仅让我统率漠北众多部落,还把公主下嫁给我,这是最大的荣耀啊。”但铁勒诸部离灵州万里之遥,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备好如此丰厚的聘礼,十分困难,作为聘礼用的牛羊还没有赶到灵州,就死掉了一半。唐太宗见夷男迟迟没有备好聘礼,误认为夷男没有诚心,就派人责备夷男,还下诏与夷男绝婚。这对于薛延陀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夷男在铁勒诸部的威信一落千丈。由于太宗悔婚,夷男十分愤恨,不久就病死。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此,薛延陀开始与唐朝时断时续的战争,一直严重威胁着唐朝北境的安全。刚刚即位的薛延陀可汗多弥,认为太宗督战辽东,无暇北顾,就率军侵犯河套,不料唐太宗早有防备。薛延陀采取与唐敌对的政策,引起了回纥等部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奋起反抗。多弥被所杀,唐太宗借此机会,派大将李道宗、薛万彻等配合回纥等部,一举灭掉薛延陀。薛延陀败亡后,所谓“铁勒九姓”等11个部落纷分别派使臣南下向唐朝朝贡。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唐太宗非常高兴,要求使者返回各部后,转请他们的首领,到灵州参加会盟。在唐太宗看来,这是一次彻底解决北方各民族内部以及与中原汉族人民的矛盾,进而实现蕃汉大团结的好开端,才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亲赴灵州,主持这个重要的民族团结大会。唐太宗到达灵州时,先期到达的诸部首领和使者已有好几千人。灵州城内一片忙碌,到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唐太宗看到灵州城内歌舞升平,四海一家的欢乐景象,不禁感慨万千,想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起兵反隋,历经多少苦难,才开创了太平盛世的局面,内乱方平,外患又起,突厥、薛延陀相继称雄北方,唐朝边境不稳,国力尚弱,他亲率大军,东征西讨,马不解鞍,人不解甲,如今外患以平,大唐的国威和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切都是他亲手创造的。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他不禁豪情万丈,感慨良多。唐太宗更是亲手题下:“除凶报千古,雪耻酬百王”的诗句。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唐太宗抵达灵州仅仅几天时间,从西域各地来到灵州的突厥、回纥、铁勒等部的首领和使者就达到了数千人之多,甚至有人不远万里而来。各部族的首领看到唐太宗对待他们如同对大唐的子民一样宽厚,都非常激动,纷纷归附大唐,要求唐太宗像管辖内地郡县一样,派官吏去各部落设置州府都县。唐太宗看到大家如此诚意,本应该同意才是,可是又却明确回绝了各部落的提议。他下诏说:“诸部虽有归唐之意,然习俗与华夏不同,大唐攻灭突厥、薛延陀,并不是贪图他们的财产和土地,设置羁州府是可以的,但你们各族可以自由管理本族的事务,大唐并不干涉。”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这些部落首领听了唐太宗的话后,纷纷表示:“陛下是我们所有草原部落共同的大汗,陛下像天一样广阔无边。我们愿意尊您为天可汗!”唐太宗实行包容、怀柔、安抚的民族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也得到了各部落的由衷爱戴。灵州民族团结大会召开后,被发左衽之乡,狼望龙堆之境,再也没有跟唐朝对抗的部落政权存在。唐朝国威远扬,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可汗是北方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可汗即是伟大、崇高的可汗。这个称号意味着唐太宗不仅是中原的皇帝,而且也是北方各族各部的共主。在多民族的大国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融合不断发展,全国需要进一步统一,更需要有个共主,天可汗的出现就适应了这一要求。从此以后,各部落的首领去世后,都要重新接受朝廷的册封,否则就是非法的。边疆各民族开始接受唐朝节制,唐朝管辖权开始深入到边远地区。

太宗灵州会百王 民族团结一家亲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