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帳,爲什麼?

縱觀中國消費者的購車觀念變化,從90年代起,轎車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那個年代能擁有一部三廂小轎車的都是非富即貴的車主。從而,在很多人腦中,對有頭有尾的轎車才情有獨鍾。

而進入到新世紀後,隨著哈弗H6等國產SUV開始把SUV的價格拉低,SUV的風潮在中國開始風起雲湧,因為SUV確實太適合中國國情了。而從始至終,旅行車從來就沒和主流車型沾過邊,甚至絕大多數人的購車選擇中,旅行車都不是考慮對象。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在英語中,旅行車稱為“wagon”, 是在人類崇尚自然、熱衷旅遊的風潮下衍生出來的一種轎車派生車型。因此,在歐美地區,旅行車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而其優點也讓外國人對其所散發的魅力欲罷不能。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優點一:裝載空間大

在空間方面,旅行車相較於空間著稱的SUV而言,只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平臺車型的旅行車和SUV,旅行車無論是軸距還是後備箱空間,都比SUV要更佔優勢,只有高度旅行車要略遜於SUV。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而後排座椅放倒後,旅行車的載物空間是要遠超於一般的轎車,甚至超過一些同級別SUV的。而就算滿員乘坐,不放倒後排座椅的情況下,旅行車的後備箱容積也和一般SUV不相上下。

優點二:出遊神器

而相較於三廂車型,旅行車的後備箱更實用,空間靈活性也更好。例如其掀背式後備箱門開口更大,而且後備箱離地高度低,因此放置拿取東西都更加省力便捷。而且旅行車車頂帶有行李架,可以裝頂箱上去,進一步提高儲物能力。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優點三:操控性、舒適性優於SUV

旅行車的駕駛感受和坐姿和轎車是一樣的,而SUV由於車身較高,在過彎時側傾較大,所帶來的乘坐舒適性和高速穩定性是不如旅行車的。也就是說旅行車有著媲美城市SUV的裝載能力,但是在操控性上依舊保留著三廂轎車的靈活。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除此之外,旅行車的賣點還有燃油經濟性,外觀個性等等。看完這些後,很多人會奇怪,這種看似非常適合中國的車型卻在國內受到冷落。其實原因也同樣十分現實,就是中國自有國情在此。

原因一:貴!

旅行車在國內行不通的一大原因就是貴,雖然旅行車比三廂車空間大不少,但價格卻比轎車版本貴很多。很多人就會考慮,花這麼貴的價格去買臺旅行車,還不如選擇一臺SUV,空間差不多,但看起來更加氣派、體面。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在中國銷售的旅行車大多是以進口車型為主。先不討論奧迪RS6 Avant這樣尖端的車型,就像奧迪A4旅行版,價格39.58萬起,比三廂奧迪A4L貴了10萬。而大眾蔚攬與帕薩特同平臺,價格則比帕薩特貴了6萬,對比之下選擇哪個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原因二:路況國情不適合

流行什麼車,與這個國家的當地的國情分不開。日本人車皆多,道路狹窄,停車位有限,非常適合小型車。美國汽油便宜,道路寬,停車位大,大皮卡能拉遊艇能拉房車,自然賣的就好。

歐洲城市老,道路對操控要求高,鍾愛轎車。即使要裝載東西,也是優先旅行車,因為對於操控的需求高。而中國或是城市龜速,或是高速路直線,操控的排序很靠後。而到了爛路時優勢又比不上SUV,自然流行不起來。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原因三:購車觀念的固化

中國人確實三廂情節很重,但脫開三廂情節後的人,往往最後也不會選旅行車。年輕有活力,想要靈活的入手高爾夫;想著詩和遠方的,或者有越野情節的搞了銳界;以家庭為中心,實用為主大空間的開走了奧德賽。要想扭轉這種觀念,“原因一”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原因四:保有量少,保值率低

銷量少即是原罪,確實,很多人購車都會選擇銷量大的街車。不管是在後期維護保養上,還是在二手車市場的保值率上,銷量好、保有量大的車型優勢都會更加明顯。

而保有量小的旅行車意味著,在賣車時,它在二手車市場上沒有參照的同類車型,賣二手車所報取的價格自然而然會比較低。

這種車空間和操控完美,但國人就是不買賬,為什麼?

目前,旅行車在中國已經逐漸被更多人所接受了,而一些平民旅行車也逐漸國產。旅行車優點固然很多,但都是建立在價格上。如大眾蔚領、斯柯達明銳旅行版、別克閱朗,甚至國產的寶駿310W等,價格都在15萬以內。可以說,隨著售價逐漸親民後,旅行車在中國市場的未來,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