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事跡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白求恩的事蹟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文/鄭學富

毛澤東讓黃薇到晉察冀邊區參觀訪問

1938年7月,黃薇來到延安採訪,一個多月的參觀訪問,她深深地被延安清明的政治環境和融洽的軍民關係所吸引。她曾四次見到毛澤東。

白求恩的事蹟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正在為八路軍傷病員做手術的白求恩(右一)

黃薇向毛澤東彙報了海外僑胞心繫祖國,節衣縮食積極捐款捐物,支持祖國抗戰,很多人對抗戰的前途也都非常關切,請求主席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毛澤東高度讚揚了華僑的愛國精神,他說,華僑同胞身在異國,但他們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請你們告訴華僑同胞們,我們的抗日戰爭最後會勝利的,對這一點要有充分的信心。此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剛剛問世,便給他們闡述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的抗戰形勢,分析了中日雙方力量對比,批駁了“速勝論”和“亡國論”,指出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但抗日戰爭必須是持久戰。會談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黃薇等人告辭時已是凌晨。

幾天後,黃薇又一次聆聽了毛澤東作的抗戰形勢的報告。

毛澤東知道黃薇的老家是福建龍巖,很感興趣。因為1929年,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4軍從井岡山誓師出發,進軍贛南閩西,在龍巖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並召開了紅4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在那裡指導閩西各縣開展武裝鬥爭和土地革命。毛澤東問黃薇家住龍巖什麼地方?黃薇說:“在龍門鎮赤水橋村,是一座兩層樓房,大門前豎立著三根石刻的大旗杆。”毛澤東興奮地說:“我曾經去過那裡,還住過幾天,圍牆內還有一個不小的池塘。”黃薇連忙點頭稱是,不禁讚歎毛澤東的記憶力。毛澤東說:“因為你家是個書香世家,在當地很有名望,所以印象比較深。”黃薇說:“主席到我老家時,我已經去廈門集美中學讀書,如果當時在家,一定跟您去幹革命。”毛澤東看著黃薇讚賞地點點頭說:“很有可能。”

黃薇經聶榮臻介紹第一次見到白求恩

8月中旬,黃薇隨同慰問團40餘人離開延安,奔赴硝煙瀰漫的華北敵後戰場。她歷時三個多月,行程數千裡,走訪了三個地區四十多個縣,採訪對象既有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如賀龍、聶榮臻、左權、蕭克、周士第、甘泗淇、陳錫聯等,又有普通士兵;既有地方行政官員,又有普通群眾;既有我軍傷病員,又有日軍戰俘。黃薇撰寫了一百多篇華北敵後抗戰的戰地通訊,先後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和《星洲晚報》連載半年多的時間。很多海外華僑通過這些報道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敵後抗戰,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踴躍回國參加抗戰,支持抗戰。蕭克將軍曾為其題詞:“以筆為劍,當得三千毛瑟槍。”

白求恩的事蹟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1938年9月下旬,黃薇來到了晉察冀邊區所在地,受到邊區軍民的熱情歡迎,軍區司令部送給他們每人一套新棉軍服。第二天,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參謀長唐延傑、政治部主任舒同為他們舉行宴會和歡迎大會。在宴會上,聶榮臻將白求恩大夫隆重地介紹給黃薇,從此二人相識。黃薇這樣描述白求恩:“他高大的個子、身穿八路軍的棉軍服,戴著軍帽,顯得格外精神。他喜愛中國菜,能夠自如地使用筷子。他努力學習中國話,見到我們就用中國話叫‘同志!’雖然發音不很準確,但聽起來很親切。”在宴席上,黃薇初步瞭解了白求恩的事蹟,並作了簡單交談,並與他約定改日前往訪問。

黃薇寫道:“白求恩大夫作為一個國際友人,為了支援我們中國的抗日戰爭而離開他的家園,拋棄他那優越的生活環境而來到烽火瀰漫的中國,同我們一起戰鬥,為我前方戰士救死扶傷做出巨大貢獻,而且還熱切希望我國上下團結抗戰到底。這種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使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深受感動。”

白求恩請求黃薇呼籲後方捐獻醫療設備

就在黃薇到達的當天,形勢驟然緊張起來,日軍兵分數路,氣勢洶洶,圍攻晉察冀邊區。邊區軍民迎戰日寇,堅壁清野,組織疏散轉移。因此黃薇採訪白求恩的計劃暫時擱淺。

黃薇在手術室外等了好長時間,想找個機會採訪白求恩,可是白求恩一直在忙。這邊黃薇所在的隊伍還要趕路,需要馬上出發,來不及採訪和打招呼了,黃薇只好遺憾地離開這裡。

白求恩的事蹟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不久,在一個軍分區的司令部裡,黃薇竟意外地碰到了白求恩,二人同時住在一個院子裡。黃薇看到“雖然是在寒風凜冽的天氣裡,白大夫卻像小孩子一般地揹著一個照相機,東奔西走,攝取各種有意義的鏡頭。”黃薇真是喜出望外,這次可得“抓住他”,於是與他約定,晚飯後去訪問他。

晚上,黃薇如約而至,在一盞搖曳的煤油燈下,黃薇開始了採訪。白求恩向黃薇講述他的童年、經歷,講述如何來到中國。白求恩風趣地說:“我乘飛機,坐火車、汽車,騎馬、騎毛驢子,還走了不少的路,好容易才來到這裡。中國實在是太大了。”白求恩十分讚賞八路軍的勇敢,他說:“八路軍戰士是我所見到的最英勇、最堅強的人!”白求恩還十分焦慮地向黃薇談缺醫少藥的問題:“做手術,缺少麻醉劑、止疼藥,也缺少酒精和碘酒,甚至棉花、繃帶都是把用過了的加以消毒後再用。醫療器械尤其短缺,遇到傷勢太重,必須對傷員進行截肢時,使用的都是木工鋸子和屠刀。”二人談了很長時間,在即將結束時,白求恩再三叮囑黃薇要向後方人士和海外僑胞呼籲,趕快向抗戰前線捐助醫療用品。黃薇聽了非常感動,她寫道:“一個外國人,如此關懷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其誠摯的感情,殷切的希望,深深打動了我的心,也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

回到重慶後,黃薇寫了一篇戰地通訊《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發表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上,讓更多的海外僑胞知道了白求恩、認識了白求恩。

白求恩的事蹟是如何傳播到海外的

◆黃薇1990年留影。

1939年春,宋美齡主持召開重慶各界婦女領袖座談會,黃薇應邀參加,並在會上介紹了白求恩大夫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蹟,用自己的所見所聞,重點談了華北敵後戰場缺醫少藥的嚴重程度,呼籲在座的姐妹們和全國同胞們趕快動員起來,捐獻醫藥用品,早日輸送到前方去。黃薇的呼籲在重慶引起強烈反響,國民黨元老張繼的夫人請黃薇到家裡,詳細詢問有關情況,表示馬上組織大家捐獻醫藥用品,儘快送到華北前線。

令黃薇沒想到的是在她離開華北不到一年的時間,白求恩因手術時不慎割破中指,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於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噩耗傳來,在重慶的黃薇悲痛欲絕,含淚寫了《悼念白求恩大夫》,發表在1939年12月4日的重慶《新華日報》上。她寫道:“為了紀念這位可敬的國際朋友,我們必須加強團結,抗戰到底,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將日本強盜的頭顱和鮮血,祭獻於我們偉大國際友人的靈前!”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