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會》:中國式母女關係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喜福會》是美國華裔女作家譚恩美著長篇小說。“喜福會”是移民美國的母親們為打麻將而取的聚會名。作者通過描寫四對母女間的代溝和隔閡衝突,反映了華裔母族文化和異質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與兼容以及兩種文化在碰撞中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艱難求索。

移民美國的華裔母親們,揹負著離根落葉的痛苦,艱難地掙扎於中西兩種截然不同文化的衝突中。華裔母親們竭力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她們的女兒們,以期守住她們的根。

在美國長大的女兒們苦苦地在白人主流社會的夾縫中尋覓著“我是誰”,經過痛苦的反抗和掙扎後,曾經迷失的她們最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她們終於明白,只有“母親”是自己的根。

母愛中值得讚美的東西還不是母親對嬰兒的愛,而是母親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愛。

——埃裡希·弗洛姆

文|鄭世彥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部關於家庭故事的影片《喜福會》,影片描寫了四位性格、命運各異的中國女性帶著期望和夢想移居美國,然而她們同出生在美國的女兒們的關係卻經歷了頗多曲折。

我雖不喜歡用“中國式”這樣的字樣來概括中國人整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因為人總是千差萬別的,但站在文化比較的角度,不得不說《喜福會》中描繪的四對母女的關係頗具“中國式”的特色。這樣中國式的母愛既有不合理的期望,又有超乎尋常的付出;母女間既有相互怨恨的隔膜,又有血濃於水的深情。在影片中,看到母女對峙,總是聯想到自己以及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而看到母女最後的融合,卻又為這種中國式母愛感動萬分。

我瞭解你:君和她的母親

電影的一開頭說道:

老婦人記得多年前於上海,曾花費不菲買下一隻天鵝。“這牲畜……”市場鵝販吹噓著,“本是隻鴨子,伸長脖子企盼成鵝。你瞧,它美得令人不忍下肚。”

然後,這婦人抱著鵝漂洋過海,滿懷期盼地前往美國。旅途中,她告訴天鵝說:“在美國我會有個像我的女兒。在那兒,沒人會以她丈夫飽嗝的聲響來衡量她的價值。沒人會看低她,因為她將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她將衣食無缺,不必忍辱負重。她會了解我的苦心,因為我會把這隻好命的天鵝送給她。”這隻鵝遠遠超出它被賦予的期望。

但當她抵達新國度,移民關員奪走了她的鵝。婦人驚惶地揮舞手臂,只搶得一根羽毛作紀念。很久以後的現在,這婦人想給她女兒這羽毛,並告訴她:“這羽毛雖不值錢,卻是來自遙遠的國度,一直載負著我的期盼。”

這位婦人就是君(June)的母親。

在母親去世後的一次喜福會上,君立在鋼琴邊,這樣回憶起她的母親:“在我九歲時,我媽對我信心十足,認為我前途無量,可以成為她希望中的天才、名滿中國海外的頂尖鋼琴家。”

母親為君請了鋼琴教師,可君卻從未私下練琴。君像是故意與母親作對,終於在演出時把自己的“鋼琴處女秀”搞砸了。這下,她以為媽媽再也不要她彈琴了,可是她錯了。在一個練琴的下午,噩夢又來臨了:

母親:四點了,關掉電視,練琴去!

君:(我無法置信,我又得再經歷相同的折磨,算了吧。)

母親:聽見沒?四點了!

君:我再也不彈琴了!我為何要彈?

母親:你說什麼?

君:我又不是你的奴隸,這兒不是中國!你逼不了我!

母親:起來!

君:不要……不要,不要。(君被母親強按到鋼琴前,流眼淚)你要我成為你希望中的女兒,但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母親:女兒只有二種,服從母命的和隨心所欲的,但這房子只容得下服從的!

君(哭):那麼我希望我不是你女兒!你不是我媽!

母親:沒辦法改變了!

君(突然間我想起某個禁忌):那麼我希望自己死掉,就像在中國被你弄死的娃娃!

這個禁忌就是母親曾經遭受的創傷。那是戰亂期間,母親帶著雙胞胎女兒逃命,途中自己卻身染赤痢,不得醫治。她把女兒們放在路邊大樹下,期望有好人心留她們。誰知在遺棄她們之後,母親卻獲救了。這是幸運,卻又是極大的不幸。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曾經的喪失,使母親傷痛不已,同時也使她對君抱以極高的期望。但是,這種期望如果變成一種不由分說的“愛”,那麼女兒的人生自然不會好過。比如,女兒可能會和母親唱反調,努力不去實現母親的期望。這樣的女兒,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破壞型女兒”。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中國父母對子女都有極高的期望。然而根據絕大多數子女的體驗,這種期望往往變成了一種具體的指令,對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選擇做出限定,由此對其成長帶來極壞的影響。

在與母親的鬥爭中,孩子往往會投降認輸。“因為一開始,當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獨立贏得一場又一場戰鬥時,我們每個人都是孩子,而不是老練的戰士,”《母親的羈絆》一書作者麥克布萊德解釋道,“我們誰也沒有能力滿足母親的期待。

那些沒有成為優秀小孩並以此證明媽媽錯了的人,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把憤怒發洩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壞了自己的努力。媽媽創造了一個只會失敗的環境,我們在其中永遠無法證明自己,於是我們很生氣,以某種方式對媽媽說,看到了吧?事實證明我沒法成為你期望中的那種人!”

君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多年來,我讓她失望了好多次,為著我的執拗,我對自己權利的維護,我的分數達不到A,我當不上班長,我進不了斯坦福大學,我後來的輟學……”而現在,沒有讀完大學的君在一家小廣告公司做著文案策劃的工作。

另一次喜福聚會上,君和林多阿姨的女兒薇莉發生了爭執,因為薇莉認為君所寫的廣告文案不符合他們公司的風格。薇莉說:“我們是大公司,需要的是能瞭解公司風格的人。”這場爭執以君的母親出來打圓場而結束,她說:“沒錯,風格是教不來的,君不像薇莉,八成是天生的。”君自然心有不甘:“我真的是很羞愧,被薇莉佔盡便宜不算,還遭我媽落井下石。”

飯後,在廚房裡,母女之間有一場對話:

君(沒好氣地清理著盤子):你沒吃你做的蟹?

母親(面帶微笑):我方才說過了,我不餓。怎麼了?還在生薇莉的氣?

君(一股怒氣):我怎麼敢氣這麼有風格的人,只怪自己天生不長進!

母親:那你是在我氣了?

君:不是,只是遺憾你生了個廢物,我很替你失望!

母親:你說失望是什麼意思?鋼琴?

君:一切,我的成績、工作,也沒結婚。你的期許都落空了!

母親:我沒期許(expect)什麼,從未期許你什麼!只有期盼(hope),期盼你擁有最好的。這樣沒什麼不對!

君:沒有嗎?但卻傷害了我!每次我無法達到你的期盼,就是傷害!我深深受到傷害!不管你期盼什麼,我不可能超越現在的我,但你卻看不出我是什麼樣的人!

這是母女間一場關鍵的對話。母親似乎早有準備,此刻,她要“給”女兒一些東西。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她取下自己的項鍊,塞到君的手裡,君推辭著,母親則十分堅決:“你拿著,自你小時候我就佩戴著它,現在給你戴著,它有助於讓你知道。我瞭解你。我瞭解你。那隻爛蟹,只有你才會吃它。別人都要好的,你卻和別人不一樣。薇莉吃最好的蟹,你卻吃最糟的,因為你有顆善良的心,你有種獨特的風格,八成是天生的。我瞭解你。”

那麼,君的母親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了那份期望,開始瞭解這個人,知道她有顆善良的心?

我想,大概是自從那次因為練琴爭執之後。君提到了家中的禁忌,傷及了母親:“好像我念了什麼咒似的,頓時,她呆住了,她放開了手,一言不發地,蹣跚著回到自己房裡,就像秋天一片落葉,又薄又脆弱,沒有一點生命的活力。自從那次為了練琴爭執之後,她就此再也不叫我練過琴。再也沒有鋼琴課。琴蓋上了鎖,緊緊地合著,連帶我的災難,她的夢想!”大概也就是在此時,母親開始面對自己的創傷。只有母親瞭解了自己的期望由何而來,她才能將對女兒的期許(expect)改為期盼(hope)。

鏡頭再次回到君的母親去世後的那次喜福會,眾人散去,君的父親整理遺物,他拿出君的母親年輕時的相片,他說把這些好看的相片送給雙胞胎女兒,這樣她們或許就不會記得母親遺棄她們時的病容。這時,君才知道母親是因為感染赤痢而放棄了雙胞胎姐姐,也因此對君傾注了所有的希望。母親因曾放棄雙胞胎女兒,心懷愧疚,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教君抱持希望,因此,她沒有把從遙遠國度帶來的羽毛交到君的手裡。當父親把那根羽毛交到君的手裡,也象徵著君從此刻了解了母親的苦心。

母女間的相互瞭解,雖然來得有點晚,但遲到總比不到好,betterlate than never。

理想母愛是何樣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那麼理想母愛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母愛是對孩子生存和需要的無條件的肯定,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就其本質來說是兩個不平等的人之間的關係,其中一個人需要幫助,而另一個人給予幫助。基於這種特點,母愛一直被看作是愛的最高形式。但是弗洛姆強調:母愛中值得讚美的東西並不是母親對嬰兒的愛,而是母親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愛。

弗洛姆說道:“孩子必須長大,必須脫離母體和母親的乳房,必須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母親的真正本質在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也母親和孩子的分離。母愛不僅應該允許這一分離,而且還應該希望並促成這一分離。只有在這個階段,母愛才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恰恰在這點上許多母親都失敗了。”

弗洛姆指出,只有那些有能力愛的女性,那些熱愛丈夫、熱愛其他孩子、熱愛陌生人和人類的女性才能成為真正愛孩子的母親。在這個意義上,沒有能力愛的女性可能是一個嬌慣孩子的母親,但永遠成不了愛孩子的母親。在弗洛姆看來,檢驗一位母親是否真愛孩子的試金石,是看她願不願意忍受與孩子的分離,以及在分離後能不能繼續愛著孩子。

如果我們在一個家庭中既看到“遊子身上衣”,又看到“慈母手中線”;一位母親既能做到“意恐遲遲歸”,又能做到“臨行密密縫”。換句話說,她既願意放逐孩子,又心中飽含牽掛,那麼,這樣的母子關係應是一種理想關係吧。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看電影學心理學》

鄭世彥 著

廣西師範大學·新民說

豆瓣閱讀專欄重點作品,有著近1.5萬人次的關注,評分8.8。

以輕鬆的方式分享專業心理學知識,可讀性強,有乾貨。

《喜福会》:中国式母女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