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清乾隆年間,徽州城裡有位書生叫周志松,讀書之餘酷愛畫畫。他有位畫友,叫崔家仲,小他兩歲,畫兒畫得小有名氣,兩人常在一起切磋畫技,相處得十分融洽,並以兄弟相稱。

這一年二月,崔家仲去杭州拜訪名師求藝,周志松把他送到十里長亭,依依惜別。兩個月後,崔家仲才回到了徽州城裡。

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這日,周志松去崔家探望,並聽崔家仲說起了在杭州城裡拜師求藝的經歷,一時間,他聽得十分地嚮往。而後,崔家仲拿出了一大卷畫,說是在求藝期間所作的,請周志松多多指點。周志松打開了那捲畫,數一數,竟有二十二幅之多,接著,他一幅接一幅地看了起來。

幾幅看罷,周志松便看出來了:經過此次拜師求藝,崔家仲的畫技大有長進。他不由得暗暗替好友高興。而接下來的一幅畫,則更讓周志松感到眼前一亮。

那是一幅山水畫,畫的是一座有山有水的村莊。只見畫面之上,山峻水柔,一幢幢房舍錯落有致。周志松一邊看,一邊不住地稱讚。忽然,他指著位於村尾的一幢房子,用一種頗為遺憾的口吻,道:“崔弟,這幢房子,與其他的房子風格頗不協調,若是畫成統一的格調,這幅畫兒就更完美了!”崔家仲點點頭,道:“周兄說得極是,不過,它是一幅寫實畫,完全是按照它本來的模樣畫下來的。”聽了這話,不知怎的,周志松忽然皺起眉頭,頓了頓,他開口向崔家仲詢問起詳情來。

原來,崔家仲拜師歸來時,剛出杭州城不久就迷了路,進入了一個十分偏僻名叫“湧泉村”的小山村。他見那裡的風景非常迷人,就在村頭的一戶人家借了宿,然後花了兩天的時間,一邊觀察,一邊將整個村莊給原樣畫了下來,取名為《湧泉春景》。兩天後,他問清了道路,然後離開湧泉村,趕回了徽州城。

聽崔家仲說完那幅畫的由來後,周志松又問:“崔弟,你可知道村尾的那戶人家姓啥,叫啥?”崔家仲答:“我沒有聽說過那家人的姓名,不過,我聽說過,那戶人家的戶主,原本並不是湧泉村人,七年前,他才來到湧泉村落了戶。”周志松沉默良久,忽然附在崔家仲的耳邊,說起了話,而這一說,竟說了足有半柱香的時間。崔家仲聽得先是一臉驚鄂,繼而連連點頭……最後,他紅著眼睛,衝周志松道:“周兄所託之事,小弟當盡全力,就是拼了性命,也不後悔……”

第二天,崔家仲又揹著行囊,上了路,而周志松又把他送到十里長亭……

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一個多月後,崔家仲風塵僕僕、滿臉倦容地回到了徽州城,並且,他連家門都沒進,就直接趕到了周家。日夜等待消息的周志松一見崔家仲,便連聲催問此行的結果。

崔家仲的臉色頓時沉重起來,只見他打開行囊,取出一卷畫,交給了周志松。周志松展開那捲畫,見有幾幅是從不同的角度畫了同一座大房子。他一眼便認出那座大房子正是崔家仲上回在畫中所畫的那座位於村尾的房子;另外有幾幅畫是就不同的姿勢畫了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而最後一幅畫,畫的則是一桌子菜。

周志松看著看著,雙手忍不住顫抖了起來,然後,兩行熱淚一滾而下,口中不住地喃喃道:“姨父,這回,也許您家的大仇可以得報了……”

周志松有位姨媽,嫁在徽州鄉下,他的姨父常年在外做生意,多年下來,積累下了大量的財產,其富裕程度,在當地可謂首屈一指。七年前的一天,他的姨父收了一大筆貨款後,回到了家中。不料,就在當天深夜,忽然有人潛入了他姨父的家中,將他的姨父一家全部殺死,只有他的姨媽,因領著他的小表弟,在孃家走親戚,才得以倖免。而他的姨父剛收回的那一大筆貨款和存放在家裡的銀兩都被洗劫一空。當時,徽州知府將此事立為大案進行查辦,誰知卻一無所獲。而半個月後,人們才發現,周志松姨父的鄰居馬大鐵不見了蹤影。那馬大鐵是個屠夫,也是個單身漢,無父母親眷,常常外出幫人殺豬,幾日不回家門那是常有的事,所以,剛開始時,他不在家中一事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半個月後,鄰居們發現他遲遲未歸,這才開始懷疑是他做下的案子,並將此事報告給了官府。徽州知府連忙安排人手進行搜捕,誰知搜捕了大半年,卻連影子都沒能見著,那馬大鐵如同從人間蒸發了一般……由於疑犯未能到案,徽州知府只好把此案掛了起來,並且一掛就是七年,成了一樁懸案。

周志松從小就經常去姨父玩,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天,和姨父一家相處得很有感情。他的姨父被害的那年,他才十六歲,當時哭得昏天暗地,並暗暗發誓一定要抓住兇手,為姨父一家報仇。七年來,周志松沒有放棄過一次尋找馬大鐵的機會,但卻一回也沒能達到目的,以至於他常常無奈地嘆息:“人海茫茫,我該去哪兒找那馬大鐵啊……”

一個多月前,周志松在欣賞崔家仲所畫的那幅《湧泉春景》圖時,腦子裡忽然升起一個大問號:從畫面上看,湧泉村的房屋都屬典型的杭式建築,唯獨村尾的那戶人家,在屋頂之上砌著矮牆。開始時,周志松還曾為此替崔家仲感到惋惜。而當他聽說那是按房屋的原樣畫的之後,他的心中忽然升起一種預感,忙問那戶人家姓啥叫啥。當他聽說那家的戶主是在七年前才來到湧泉村落戶之時,他的預感就越來越強烈了。

馬頭牆一向只在徽州一帶的建築上才能看到,而那家的戶主又恰好是在七年前才落戶湧泉村的,這就不能不讓周志松聯想到馬大鐵,聯想到姨父家那樁未破的案子。

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周志松沉思一番後,將自己的疑問告訴了崔家仲,並懇請崔家仲再去湧泉村一趟,設法接近村尾的那戶人家,特別是那家的戶主,並把那戶主的模樣和有疑點之物給畫下來,帶回徽州城,他周志松要憑藉畫進一步判斷那戶主到底是不是馬大鐵。周志松為啥不親自趕去湧泉村呢?那是因為以前他常去姨父家玩,認得馬大鐵,馬大鐵也認得他,所以,一旦他去了湧泉村,並且那位戶主真的就是馬大鐵的話,那麼,勢必會打草驚蛇,促使馬大鐵再次遠走高飛。

在周志松懇請後的第二天,崔家仲便動身趕往湧泉村。到達湧泉村後,他以畫畫為名再次借宿。然後,他有意接近村尾的那戶人家和那家的戶主,進行仔細的觀察,並在晚上偷偷地畫在畫紙上。他甚至還找了一個藉口在那戶人家的家裡吃了一頓飯。那張畫了一桌子菜的畫就是他在飯後畫的……當然,在湧泉村時,他說的都是在拜師期學會的杭州話。

那幾張畫房子的畫再次清晰地將馬頭牆呈現在了周志松的面前;那被畫的戶主,雖然穿著當地的服裝,並且臉上佈滿了麻點,但周志松還是看出他的身材和記憶中的馬大鐵很相像,而一張畫著那戶主手提長衫、急步而行的畫,更讓周志松看出,他與記憶中的馬大鐵一樣有著一雙羅圈腿;那幅畫了一桌子菜的畫,則充分顯示出那位戶主是徽州人,因為在滿桌的杭式菜餚當中,鶴立雞群般地擺著幾盤徽式菜。

至此,周志松判斷出那位麻臉戶主極有可能是馬大鐵。

當天晚上,周志松伏案疾書,將七年前姨父家被害、被劫一事,和崔家仲兩次在湧泉村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懷疑,一一寫在了紙上。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徽州府衙門前擊鼓鳴冤。知府接過周志松呈上的狀紙和崔家仲在湧泉村所畫的那些畫,仔細翻閱了一番後,認為案情重大,當即派出捕頭帶著文書趕赴杭州府,請杭州府協助詳查那位戶主到底是不是馬大鐵。

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半個月後,在家等待消息的周志松忽被衙役傳到了徽州府衙門。原來,捕頭帶領一幫捕快去杭州府,暗暗查訪一番後,也認為那位戶主極有可能是馬大鐵,於是將其抓獲,並押回了徽州府。

周志松來到衙門之後,發現崔家仲早已等在了那裡。等了一會兒後,知府開始升堂問案。

只用了半天的時間,案子就被審了個一清二楚:那位戶主的確是馬大鐵。七年前的一天,馬大鐵看見周志松的姨父揹著鼓鼓囊囊的褡褳從外地歸來,便猜測那褡褳中裝著大量的銀兩。於是,整天做著發財夢的他,於當天深夜手持殺豬刀潛入周志松的姨父家,做下了那傷天害理之事,然後,他一路奔逃,並於數月之後,於無意之中,逃到了湧泉村悄悄落下腳來,用劫來的銀子在當地娶了老婆,蓋了房子。他原本以為湧泉村離徽州府有千里之遙,加上自己早已用荊棘毀了面容,落下了一臉的麻子,並改名換姓,官府是不會發現他的,沒想到,在七年之後還是被抓回了原籍。

馬大鐵被判了個斬刑。而審完案子後,知府忍不住好奇地問馬大鐵,既然刻意躲避官府的追捕,為何還在自家的房屋上砌徽州特有的馬頭牆,而且還吃特徵明顯的徽州菜,從而最終露出了馬腳?馬大鐵則垂頭喪氣地回答:“砌馬頭牆那是作防火之用的,我可不想我的財產哪一天被毀於一場火災;另外,我吃不慣我老婆做的杭州菜,所以每天必親自下廚,做幾個地地道道的徽州菜好好地享用,沒想到……”

民間故事:男子外出帶畫回家,舊友一看,破大案

馬大鐵說完這句話後,便被押進了大牢。這時,就見周志松轉過身來,淚流滿面地向崔家仲深施了一禮:“崔弟,多虧了你的畫。請受我一拜……”

對於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