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書法是寫中國字還是日本字?

蘭亭軒主人

一句話答案:和制漢字瞭解一下?

總有人把日本的漢字當成中國字,最近嗶哩嗶哩網站上的一個熱門視頻很說明問題,日本人用“(偽)漢語”和中國人交流結果如何——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日本語的文字與詞彙構成包括和語(平假名)、漢語、和片假名錶示的外來語。其中的漢語部分即是和制漢語。的確,和制漢語中有大量與漢語繁體字、詞極其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存在,據說今年N1難爆了,不過詞彙部分對中國考生來說始終是優勢,因為日語越難越書面的文字中,漢語出現越多。

但這其中也有許多陷阱,比如說文字的寫法不一樣,即使和繁體字的寫法也不一樣,典型的“日本製造”。還有字詞的意思問題,雖然漢字寫法是完全一樣的,但意思可能完全不同,20世紀之前日語對中國文獻、作品採取的都是訓讀,即找到日語中一樣的字,然後按日語的讀音和意思來理解中國作品,導致出現的誤讀鋪天蓋地,直到鹽谷溫留學中國回到東大執教,才極力主張才用音讀,學習中國語的讀音,按照中國語的解釋來解讀作品。

(和制漢字最簡單的例子“丈夫”是結實的意思,而“大丈夫”就成了“不要緊”)


日本的書道作品(前提如果不是臨中國作品的話),寫的漢字則是和制漢字。而且聽在日參加過書道學習的友人說過,日本的書道學習與中國書法學習有很大不同,中國至少還要講顏柳歐蘇的體,而日本的老師會引導你按照自己的心境去書寫,自己當下是什麼心情,如何用字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即是好字,比較少有字體、規範的要求。

(日本國寶書道家村上三島作品)

(福岡大濠公園裡的“萬葉詩碑”。即使寫假名,一樣也有書法在。)


歡迎大家關注“楊早講史”,不一樣的歷史文化圖景


楊早講史

日本的文字本身就是脫胎於中國的漢字,他們的文字在去漢化之前,漢字的比例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他們的文化本身屬於漢文化圈,以前寫字用毛筆、吃飯用筷子,現在中國書法在日本的普及率也是非常高的。

他們的書法一部分也寫日文,一部分是學習傳統的中國書法。

和中國人學習書法一樣,也是臨習古代的字帖。當然,學習傳統的中國書法,肯定是要學習漢語的,只不過是古代漢語。

和中國相比,日本書法專業化比較早,很早就在大學設立了書法專業。而且還有很成熟的展覽體系。非常的注重師承。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中國書法,目前也是繁榮發展時期,不僅建立的從國家到縣市的書協體系,每年定期舉辦展覽,有國家級的獎項“蘭亭獎”,還建立健全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科體系。

中國書法,生長於中國,來自於這片土地的滋養,離開了這片土地,離開了漢文化,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你覺得呢?


不二齋

題主這個提法,會把人帶到溝裡去。

我只能回答,日本的書法可以寫“漢字”,也可以寫假名。特別是,假名本來就源自漢字草書,或者楷書的省略形態,從構型特徵上看,漢字並沒有發生根本上的變化。不過,漢字東傳以後,很早就完成了語文功能上的在地化,即傳過去的漢字的身份已經發生了變化,是記錄日語的“漢字”。

但是從書法學習即實踐上看,他們的所有理論和技法,都亦步亦趨。他們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書法家,比如平安三筆,即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日本三跡,即小野道鳳、藤原佐理、藤原行成。以及近現代上條信山、中村不折等學者型書家。下面這本書收錄的書法幾乎都追慕晉唐人,不告訴你根本看不出來。

收入日本古書道名跡約300種,漢字五千餘個,單字數十萬個。封面“書法大字典”六個字,分別集自後朱雀天皇(書)、空海(法)、藤原賴通(大)、橘逸勢(字)、伏見天皇(典)的墨跡。


當然,後來也有“和樣”書道出現,試圖與上面的“唐樣”分庭抗禮,但骨子裡是沒有變化的。事實上,上面這部書在日本原本有個下冊,全是假名,但中國引進的時候捨棄了。

至於您提到的“中國字”和“中文”兩個詞,特別是後者,隱藏了了一個大坑。我一直不主張用“中文”這個詞,因為它很不精確。如果“中文”等同於漢字,那自然是要學習漢字,儘管是日化的漢字;如果等同於“漢語”,那就麻煩了。因為日語漢字的發音,歷史上借鑑過我國不同時代的語音,比如古音、吳音、漢音、新漢音、唐音、宋音等等。但是,這些發音只是從詞語的層面進入日語,並沒有影響日語的語法結構。那我是不是可以說,不必學習“中文”呢?

總結一下,日本人學書法,可以寫漢字,也可以寫假名。他們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已經學習了大量古代漢語,但不必學習現代漢語普通話。


八磚學士

日本書法包括中文書法和假名書法兩種。

漢字對日本影響深遠,中國書法傳入日本歷史悠久。著名的《喪亂帖》就是唐代時,日本遣唐使帶回去的,此帖國內反而不見記載,直到清末才被國內學者在日本發現。

中國書法深受日本人喜歡,日本也出了些有名的書法家,空海就是其傑出代表,下面這件就是其作品。

日本也有用其文字平假名、片假名進行書法創作的,但屬非主流。此外也有日本學者進行現代書法探索,代表作有《崩壞》。國內現代書法多少受其影響。

近代書家林散之先生在日本有較大影響。現代日本書法已大大落後。

日本書法


千年蘭亭

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身養性的方式之一。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中國的書法也隨之在日本展開。聖德太子抄錄的"法華經義疏",就是受中國六朝時代書法風格影響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從中國返國時,帶回了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並將之推廣。

日本也用漢字,日本文字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兩種字體:平假名和片假名。前者假借漢字的草書造成,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後者假借漢字楷書的偏旁冠蓋造成,用於標記外來詞、象聲詞以及特殊的詞語。就最近的安倍晉三寫的"臺灣加油"4個簡體漢字.所以,漢字對日本人來說沒有壓力.

最後說一點,日本也有走火入魔的樣子,哈哈,像下圖這種的:


搞垮鬱悶界

1980年日本人均GDP是中國的60倍,2016年是中國的4倍。八十年代以前日本創造了大量的日製漢字如革命、法庭、化學、組織、公司、共產黨等等,作為二維的漢字具有同時開發左右腦的功能,這也是東亞人腦容量比西方人多20立方厘米和智商平均高20%的原因。九十年代以來日本大量去漢化,世界上發生的新生事物都用假名去表述而放棄動腦筋用漢字來創造一個新的名詞,日本從此走上了三十年停滯不前的道路。


老梁伏驥

日本早期是學中國字,唐朝時期來中國的使者,不僅學了書法,還將大量的法帖帶回日本,這就使日本出現了著名的“三筆三跡”。

後來日本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發明了屬於自己的文字。但那些平假名和片假名根本無法用於表現書法的美感。包括韓國也試著用他們的文字寫書法作品,但那種窗戶式文字,也沒法標準書法中特有的一些趣味,顯得呆板。

平心而論,日本奈良時期出了一些書法高手,作品很有古韻,後來就漸趨衰落了。到了上實際80年代出了一個井上有一,開創了新書風,中國現下書法仍然有受其影響。其他的就不值一提了。

中國上世紀斷了文化傳承,導致現在“美盲”遍地都是,更不用說這些臨邊國家了。來中國展覽時,看他們的作品,連基本都線條質量都沒有。如果要學書法,必須從中國字帖入手,學中文也是相當必要的。


書學一脈

日本的書法是寫日本字沒錯,但日本文字是漢字文化圈之內的,所以日本書法無所謂中國字和日本字之說,應該是日本書法寫的是漢字。

日本人的現代書法,
還是以漢字為主。

日本連郵戳都是漢字,何況書法了,因為日本的片假名文字是從中文的草書引進改變而成,因此許多中國人看日本人寫字,感覺是在寫中國的草書。


以上是日本1905年從滿洲寄往京都府的明信片,當時日本文字跟中文字幾乎無異,上面的字我們都能認識。現在的日本文字在去中文化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寫的字中國人都不認識了。但日本書法還是以漢字為主。


湘平古珍郵館



日本人,本來就存在照抄中國文化的習慣。書法自然不例外,他們寫書法注重模仿中國書法,字體基本要用中國漢字,如果沒有漢字代替的,就用日本字了。但是能提到書法的,只有漢字能體現,你問問其他國家行嘛,地球上還有哪個國家把寫字演繹成書法的?別說日本了,他國也盡然。

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書法這個真正概念,而且能把書法藝術演繹的這麼風生水起,也沒誰了。

所以提到書法,第一個就想到毛筆,紙硯了。所以日本寫書法,當然第一個就考慮怎麼用漢字寫了。

所以寫書法,第一個就要考慮寫漢字了,除了漢字,你叫哪個是書法,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嗎?


詩詞尚品

日本的書法寫的應該是日本字,不用先學習中國字。因為日本字裡本身就有很多成型的和中國字一樣的字,只是發音,意思不一樣,例如:株式會社(中文意思:有限公司),和中國字一樣但讀音和意思與中國字一點都不一樣。並且日本字很多也是直接和中國漢字的偏旁部首一樣。所以日本書法和中國字關係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