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文|夏木无言 十字财经

还款通道成本上升

然而,2017年,支付清算领域发生两件大事:一者是网联的横空出世,伴随网联横空出世的还有所谓的630‘断直连’大限;二者则是央行一纸110号文明确了集中代收付中心将严禁向公用事业类和公益类以外的其他机构提供代收付服务,对于已为其他机构提供代收付服务的集中代收付中心要求断开,并提出了2017年12月31日的大限之期。

接近财付通的人士解释称,信用卡还款业务的成本主要来自两大环节:用户将还款金额支付到财付通和财付通将相应的还款金额给到该信用卡所属银行、且银行给用户信用卡恢复额度。

社交助力财付通规模逆袭

上述报告显示,根据调查数据推算,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8.2亿和6.5亿。按通常的以交易金额计,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占比分别为47%和45%;以交易笔数计,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占比分别为40%和52%。

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发红包和转账两个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充分佐证了“社交”之于支付业务的催化效应。

使用移动支付来发红包,财付通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高达79%和81%,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转账层面,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财付通的占比为47%和50%,支付宝的占比46%和43%。

得益于这两个高用户使用率的场景,财付通在整个个人类交易场景的移动支付交易量已超过支付宝,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8%和57%,而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4%和35%。

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支付宝的发源地和优势盘则是网购。

得益于阿里系在电商领域的稳固领导者地位,支付宝在线上消费类交易(主要是网购支付)的领先优势依然保持。分别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支付宝占线上消费类交易的份额为49%和48%,而财付通占线上消费类交易的份额为40%和41%。支付宝在网购支付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59%和57%,而财付通占比分别为30%和32%。 在线上消费类交易中,财付通的优势支付场景主要是游戏充值,这与腾讯业务长期布局于此不无关系。

线下消费类交易的两巨头竞争态势已发生变化。

财付通和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占比分别为50%和44%,与2017年11月调查两者基本相当的竞争态势(46% vs. 47%)相比,财付通已经赢得领先优势;以交易笔数计,财付通对支付宝的领先优势与之前大致相同。在线下消费的诸多具体场景应用下,两巨头有各自的优势领域(以交易金额计),财付通占优的较多一些,包括商超零售、线下餐饮支付、日常出行订单、票务/娱乐场所内消费,支付宝占优的是团购/外卖订单、境外出差/旅游/购物。

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报告认为,线下消费类场景支付具有高可见度,从而会形成用户之间相互影响、用户倒逼商家的传导效应,在社交基因助推下,财付通在线下消费类交易的多个应用场景成功实现对支付宝的“超车”有继续扩大优势的可能。

而金融支付,作为支付宝的传统优势领域之一,支付宝仍保有绝对优势,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58%和51%,财付通分别为33%和40%;而且,与2017年11月调查相比,支付宝对财付通的金融支付领先优势似乎有所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高频发生的应用场景,笔均金额较低;而交易金额较大的应用场景,则发生频次较低。仅有约20%的用户将移动支付用于金融类交易,包括基金申购和保险购买。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金融类交易占移动支付总交易量的比例分别为10%和2%,其中,以基金申购为主,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交易金额和笔数。显然,目前金融支付在移动支付的比重还很小;不过,报告亦指出,不能排除在线上调查中难以接触到高净值客户而导致结果偏低的情形。

微信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背后:通道成本上升,用户规模逆袭支付宝

事实上,一直以来金融支付都是低频、高额的应用场景,然而金融支付领域对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未被场内玩家们所忽视,始终被视为是移动支付的未来赢利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双寡头”的竞争格局仍将长期主导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两者合计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约92%的份额,共同渗透率达到89.1%,几乎触达至整个移动支付市场92.4%的用户渗透率边界。但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移动支付的整体市场还是两巨头各自的用户规模增长已显趋缓态势。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新的增长势必发生在存量市场中,用户支付频率和金额的增加将成为场内玩家的主要发力方向,而对支付场景的纵向深耕决定了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