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你们当地有什么丧葬习俗?

老胡侃三农

自古以来,农村对于丧葬文化都看的非常重要,为此,农村葬礼的很多风俗习惯自然是不可少的,人们也一辈一辈的继承了下来并延用至今。关于农村的很多丧葬习俗,人们用俗语总结了下来,比如咱们今天说的“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句俗语,你们知道吗?

丧不报孝不吊:在农村一旦家里有老人去世,则家里必须要有人去给亲朋好友报信,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我们称这种行为叫做报丧,一般报丧的人都是与逝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儿子或者侄子之类的。如果接到了通知,则会去吊唁,可如果没有接到消息,只是从别人那里听到消息,则不必去吊唁!

不烧纸钱不谢孝:在农村有人去世的时候,农村会有停丧的习俗,再次期间,逝者的后代会在灵前跪拜,并对前来吊唁的人进行感谢。如果有人过来吊唁的时候没有烧纸钱的话,那表示来人与逝者的关系并不是非常的亲近,这时候并不需要行跪拜的谢孝礼。

农村的风俗讲究非常之多,除了咱们今天说的“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还有很多禁忌需要大家遵守,这些都是人们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切莫犯了忌讳!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 在农村,红白喜事有着诸多的讲究,但在这些讲究中唯独丧事的忌讳最多。从老人去世的入殓穿寿衣到亲邻前来吊唁,死者一般是坐南朝北的摆放,之后身体上还要蒙上一层白布。三天过后送去火化,一般在家里摆放7天就会入棺材下葬。正因为死者为大,所以在农村丧事的讲究最多。那么“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丧不报孝不吊

一般在老人死的当天就需要有人去给亲戚报信,告诉他们死者去世的消息。一般本村的话就是死者的儿子前来告知,而外乡的亲戚都是侄子前去告知。这时候亲戚就会留报信的人管上一顿饭或送上一包烟,表示自己已经接到通知。之后他们就会带着纸钱、花圈去吊唁,如果没有接到通知的亲戚,那就没有必要前去吊唁。



不烧纸不谢孝

在亲戚前来吊唁的时候,一般死者的儿子和孙子都会在灵前跪拜,而这时候亲戚通常都会带着纸钱过来祭拜。而带着纸钱的这些亲戚,死者的儿子和孙子都会进行跪拜,以表示自己的感恩。当然如果没有带着烧纸钱的话,证明他和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亲近,这时候不需要磕头跪谢。当然一般亲戚给死者磕头的话,那儿子和孙子都会进行磕头回礼。 当然在老人去世之后,一般儿子晚上不能睡觉,需要给父亲守灵。同时在老人去世的一百天里,不能理发表示对父母的尊重。之后就是春联的问题,三年内不能贴红色的春联。



在老人的下葬之时,棺材全程不能落地,只有到地方之后才能入土。大家还知道哪些禁忌呢?


农业补贴

问题(1):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



村郎认为,“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一语中的“报”一般是指主人家要是有人离世,就需要发讣(fu)告或者由逝者的子女去通知其他亲戚。关于讣告,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这表示对已经离世之人的尊重。



“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主人家里有人离世,那么主人家里就需要发讣告,或者由逝者的儿女去向其他亲戚通知。等到这些亲戚接到主人家里有人离世的消息后,就可以去吊丧。另外就是如果吊丧的时候不烧纸钱,那么众孝子是不会磕头谢孝的。



那么一些农村地区要强调“不少纸钱不谢孝呢”?按照村郎家乡这边的说法就是,烧纸钱代表着亲朋好友对于逝者的思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逝者去另外一个世界需要盘缠路费。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烧纸钱”已经成为很多农村地区举行丧葬事宜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

各地的丧葬习俗不一样,有些地区还讲究“红事要请人,白事自己来的”规矩。那么,既然题主问题是“你们当地有什么丧葬习俗”,那么村郎就说一些我们家乡的丧葬习俗。

  • 百日不能理发、刮胡子;
  • 主人家里有人离世后,需要“烧七”
  • 烧白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 如果村里人在外地逝去,那么如果要把棺材埋在本村的话,就需要绕开村内民屋;
  • 需要“祭门”;
  • 逝者逝去的前三天,需要请专门的丧乐班子奏乐;

不知道大家对于丧葬习俗是什么看法?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村郎三农馆

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你们当地有什么丧葬习俗?

人都是食五谷杂粮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现象,虽然现在对红白之事都不提倡大操大办,但有一些风俗还是得遵守的,今天山村梅花跟大家聊一聊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的理解,同时分享一下我们当地约的丧葬习惯。


"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意思就是说,谁家有人去世了,应该向去世者亲戚去报丧,然后亲戚会来吊孝,在过去丧主家不报丧是不能吊丧的,亲戚去吊丧时要烧纸钱的,人家丧主家给你磕头谢孝,你不烧纸人家不用磕头谢孝,当然这是老规矩,现代人一般不兴磕头谢孝了,只是握手或拥抱来表示安慰。


我们农村丧俗习惯应该和其它地方相差不大,在我们这农村,谁家老人去世,自己儿女一般就不出门去别人家了,只能在家守着老人,跑外办手续等都是本村一大家族的人去办,而且每个大家族都有一个岁数大点的且威望较高的人来主持丧事,安排报丧、选坟打坟、取消户口、迎接亲戚吊孝、出殡等事,只要老人一去世,一般都会在村里放上几个二踢脚,人们听到声音就会打听谁家去世人了,要是自己家族的,不用叫都会主动来上香烧纸,然后主动留下操办丧事,听从主事人安排,但也有些家生前为人太差,或儿女不孝,老人去世没人前来帮忙,这时对丧主来说也很尴尬,而有的人因为生前热心帮助过别人,去世后很多人都想为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主事人很生省心,做儿女也专心守护去世之人最后一程即可。



总之,丧事可以从简,但有些仪式必须走到,发丧之时不是一两人能办的,因此老话说:“生前多行好,死后有人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村梅花

除此之外,逝者的子女在本年的春节不能走亲访友,在我们这边的说法是,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去;三年内过年时也不能贴春联,不管风俗怎样,都是为了悼念逝者。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会持续解答农村的有关问题,请大家多多关注!


生活巷

关于报丧,西安东的长安,蓝田一带现时是怎做的?过去的报丧确实繁锁,社会进步到现在,不会复古!所以,我只说现在。

报丧是有重点的,根据古传民俗讲究,女姓人去世,女方的娘家(就是该女孩儿们的舅家)最重要,最权威,称之为“老谓家"。男姓去世,男方的舅家最重要,最权威。也称之为"老谓家"。报丧者应是去世者的儿子,穿孝衣,㧱丧棒,到舅家应哭诉老人去世之事,之后,略谈事因及入殓时间等大致安排事。

其余各亲属,主家可亲自去,也可托人,一般均用电话通知丧事,必须通报装殓日期。

入殓日各路亲戚到齐,丧事规模己定,各亲按规模大小及七数单之规定备礼,介时行丧礼。

关于通知乡党,即请知事事。虽说传统民俗,丧葬之事理应主动帮忙,但现今大部青壮都打工在外,不知情况。所以,当地有请知事这一重要丧事内容,即由主人托数人逐家逐户请知事。请知事有两大作用,一是报告丧情,二是敬请乡亲帮忙。

关于对吊孝者谢礼之事,基本是这样做。因为在人去世之后,灵堂设定,堂前日夜必须有守灵孝子,所以,有来亲友及乡党吊悼者上香叩拜者,堂前孝子也要跪拜行谢礼,

最重要的是司仪先生也最懂得,安席待宾,悼念的仪程,老谓家为首席,首位。安葬事了,主家即去世者的儿子还要专门到老谓家带四样礼专门答谢一次。

我以上所言主要是做点补充或是讲了些当地的情况。


琵琶嘴

中国农村的丧葬利益讲究很多,避讳也很多,比如“宁借人停丧,不借人成双”,“人尚在讨风水,后顾无忧是好事”等等,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丧不报孝不吊

家里老人去世需要家中的小辈一般是儿子去亲戚朋友家告知,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报丧”,如果前来报丧的人正好赶上饭点,亲朋好友还需要负责报丧者的饭食或者让口水以示安慰更是礼仪。而接到通知的人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需要带上花圈和礼金去吊唁,但是如果没有接到报丧则不用去吊唁。

不烧纸钱不谢孝

与死者关系亲密的人在吊唁时往往会带来纸片,在死者灵柩前的火盆中烧掉以寄哀思,这时出于对前来吊唁者的感谢,死者家的小辈一般是儿子和孙子就要跪谢。但如果吊唁者没有带纸钱前来也说明关系并不亲密,小辈们自然也不必回礼。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农村红白喜事中的这些讲究也是礼仪的一种体现,所以对这些农村俗语的传承也是礼仪的传承。知礼懂礼识礼,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甜糖不苦话三农

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你们当地有什么丧葬习俗?

看到这个话题,雨季进来回答一下,雨季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于农村的这句俗语我们当地是这样做的。家里有人故去。村大队有一帮固定的主丧人会来家里帮忙打点一切事宜。



首先:主丧人会统计你家的亲戚住址都是哪里的,比如姻亲、姑舅亲、姨表亲、或是远房亲戚等。统计好之后会派出村里帮忙的人去报丧,报丧人每到一家不能进亲戚门,只在门外告诉故去的人何时去世的,何时要发丧,请亲戚务必前去送上一程,这样接到报丧信息的亲戚就会来吊孝,如果没有接到报丧信息的亲戚是不会来吊孝的。这就是我们这的“丧不报孝不吊”的说法。


不烧纸钱不谢孝”我们这是这样的,院子里正房门口前摆一张灵前桌,桌子上供奉着去世人的照片和贡品,亲戚、朋友来吊孝都会止步在灵前桌前祭拜。晚辈或平辈人必须磕头,长一辈的会给逝者鞠躬(毕竟逝者为大),这时候逝者的儿孙会按照长幼有序的顺序跪在两旁磕头回礼。只来送纸钱不来灵前桌祭拜的,儿孙们就不用回礼,但也要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表达对人家送纸钱的心意。


我们这逝者要在家停留三天才出殡。这三天中儿女重孝在身是不准随意出门,不送客更不能去别人家里。家里有儿子的女儿不出去答谢客人,女儿媳妇要在逝者身边守灵陪伴。三天后出殡骨灰入土才算真个丧葬仪式圆满。


雨季8918

农村办丧事,各地习俗不太一样,但小异大同。我的故乡的规矩一是报丧,就是告诉亲朋好友逝者的故去时间与殡葬时间。远路亲朋,报丧人也可由下辈子侄或近族下辈担当,街坊邻居,则是必须由逝者的儿子担当的。报丧人上门,先下跪磕三个头,街邻亲朋也就大体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二是吊丧,亲朋好友接到报丧,一定依规矩按时前来吊丧祭奠,吊丧祭奠除了供品之外,鞭炮纸钱是必须有的,吊丧的人进门,首先要办的就是到逝者棺木灵位前焚纸,焚纸完毕逝者的儿子要给吊丧人磕三个头,这叫“谢孝”。农村风俗,亲朋邻里即使是平时有点什么过节,在丧葬大事上也得按规矩来,该报丧的,必须上门报丧,该来祭奠的必须来祭奠,不报不来就是失理无礼。但也有例外:一,因为疏漏或者纠纷,该来吊丧的人没接到报丧,也就不能前来吊丧,责任在对方,不来吊丧也理直气壮。二,亲朋好友或因为信仰,或因为忌讳的原因也可以只吊丧随份子不烧纸钱,例如信仰基督教的人就不烧纸,逝者的儿子们对不烧纸钱的亲朋就不行谢孝礼。这就是“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我说无名

农村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如何理解这句话?你们当地有什么丧葬习俗?

“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句话目前在我们这里也不是太看重了。农村人对于红白喜事很讲究的,但也要分时期和分地区的。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当年诸葛亮吊孝也没有人通知他啊,结果也是不请自来,因为诸葛亮心生疑惑的,他不会相信周公瑾会如此轻易的嗝屁。

“丧不报孝不吊”。这个估计是有忌讳的,农村人家庭有人去世,是很悲痛很看重的大事。如果在老人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位的人,可能有这个家庭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的关系,不属于三亲六眷的,也就没有必要去通知的。再说白事是很多人忌讳的,没有通知肯定不会主动出现的。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死者的个人的好朋友。由于农村人家庭的其他人并不知道死者和的好朋友的关系,也有可能会纠结该不该通知。但是这样的人来吊唁的话,只要说明情况,主家也会很感激涕零的道谢的。情字,是很多农村人看重的。

就算是死者生前和某个亲友有误会有仇恨,在死者办丧事的时候,也是会去主家吊唁的,不是说人死为大么?人不在了,再大的恩怨也是可以放下的了。所以这种亲友也要通知到位的。

至于“不烧纸钱不谢孝”。我们这里的规矩是,吊孝的人在进主家门之前,会先点燃鞭炮,这是在提醒主家,我是来吊孝的,然后就会有主家的亲属出来迎接,吊孝的亲友把随身携带的礼物安放好之后,就会去灵堂吊唁。先在灵堂之前的火盆燃纸钱,然后要么是鞠躬,要么是跪拜,都是可以被接受的。然后就会有孝子孝孙跪在吊孝人面前答礼谢孝,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