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燒錢難破壁壘,美團腹背受敵陷入泥潭

今年6月25日,美團點評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網約車業務作為美團新一年重頭戲,在招股書中只提到寥寥數筆,但已足以讓我們看清大體輪廓。

數據顯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美團在南京的司機成本為2.93億元,其中不包括招攬司機乘客所付出的營銷費用。對比來看,包括網約車、新零售、非餐飲外賣等多項業務在內的新業務單元,全年貢獻了2億收入。即僅司機成本,便讓美團整個新業務單元陷入了虧損。

上海開城後,情況正在惡化。據報道,美團打車在上海南京兩地,每月要燒掉5000萬美元,單個業務虧損已超過去年全公司的單月虧損額。(2017年美團全年虧損28億人民幣,平均單月虧損3500萬美元。)

鉅額虧損沒並有換來想象中的市場前景,比達諮詢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補貼停止後,美團打車在上海的市場份額正在持續下降。用金錢換空間的嘗試,似乎將美團推入了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

網約車燒錢難破壁壘,美團腹背受敵陷入泥潭

一、網約車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由於網約車發展過程中的補貼戰,導致很多人這個行業存在誤解。他們認為這個行業沒有壁壘,靠資本砸補貼便能做好,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比達諮詢的報告顯示,依靠鉅額補貼,美團在上海甫一上線便搶佔了僅兩成的市場,但隨著補貼戰停止,其口碑迅速下滑,市場份額也大幅降至12%。事實證明,靠資本無法擊穿網約車的壁壘。

原因很簡單,在經過幾輪戰爭與兼併後,網約車行業早已過了燒錢擴張的蠻荒時代。眾多活下來的參與者也發現燒錢並非良策,因為用戶不僅要求低價,更希望有更短的等待時間以及更好的服務體驗。

換句話說,能讓用戶等待時間更短、體驗更好,同時還能節省成本讓平臺有錢賺的解決方案,才是網約車真正的壁壘。

網約車燒錢難破壁壘,美團腹背受敵陷入泥潭

怎麼實現呢?

一是規模效應。車輛和乘客越多,乘客便越容易打到車,司機越容易接到單,平臺能促成的單量也越多。補貼是實現用戶規模上升最粗暴的手段,但耗費巨大。

二是運營經驗。車輛和乘客的密度不能失衡。舉例來說,某場館舉辦了張學友演唱會,網約車平臺沒針對這一事件做預判,散場時便會有大量乘客在場館附近聚集,導致等待時間過長。長期積累的經驗可以讓運營人員比較準確的預判某時間段某地的用戶規模,通過定點定時補貼司機的手段提高車輛密度,使司乘雙方的密度趨於均衡。但這需要長期的數據和經驗積累。

三是平臺技術。車輛調度算法,車輛路線規劃,預估費用的準確性,安全保障手段等,會明顯影響司乘雙方的效率和體驗。美團號稱在外賣積累的技術經驗可以複製到網約車業務中,是嚴重的常識性錯誤。比如說,上海有許多狹窄的弄堂,電動車可以進入,車輛卻不行。有上海司機抱怨,美團的導航讓司機在車輛無法進入的窄巷中轉向,便是將數據複製所導致的問題。

上面提到的三點,除了規模可以用鉅額資金衝擊一下,其他都是慢活。在用戶已經被其他網約車平臺養刁的前提下,體驗跟不上,補貼便只能引來用戶薅羊毛,如果連低價的優勢也沒了,用戶便會快速逃離。

二、美團網約車:做與不做都是問題

既然燒錢燒不出網約車的未來,同時美團的財務狀況又不佳,那為何還要搞網約車呢?

很簡單,為了IPO的估值。

2015-2017年度,美團的總營收分別是40億元、130億元,以及339億元。而美團的業務增長,本身就依賴於投放大量銷售及營銷活動,公司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產生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人民幣71億元,人民幣83億元及人民幣109億元。

就是說,美團營收的增長,幾乎全靠營銷的增長來支撐。

外賣仍然是美團的龍頭業務,2017年,外賣收入佔了總營收的62%。但隨著外賣業務增量市場的減小,未來的成長性是存疑的,大家一天只能吃三頓飯,即使美團佔領全部市場也不能讓人一天吃五頓,天花板很近了。

如果美團未來增長放緩,又遲遲不能盈利,那麼美團的投資價值在哪呢?

滴滴的高估值,讓王興認為網約車會是一個新的增長空間。不管虧損多慘,有這項業務,就可以給投資者講故事,說美團未來還有一個龐大的網約車市場可以開發,潛力還很大,增長還可以繼續,典型的資本換空間的套路。

但美團的預期要落空了,王興必然沒有預料到網約車的壁壘如此堅挺,否則也不會盲目的一腳踏進來。

如今,網約車的豪言放了出去,資本市場對此有所期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砸錢的效果不理想,虧損持續擴大卻換不來增長,會讓資本市場更加懷疑美團的增長預期。

網約車不管做還是不做,都是問題。

三、老對手捅一刀

美團的網約車業務更多是為了估值,難以真正與滴滴去競爭。而其核心業務也不是高枕無憂。

2018年,阿里又全資收購餓了麼,成為了餓了麼強大的靠山。對美團早已看不順眼的阿里,馬上通過餓了麼出手了。7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餓了麼CEO王磊宣佈,餓了麼將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商家賦能、即時配送和消費者福利。

如今,餓了麼已經成為美團擴張的強勁敵手。美團的核心業務份額和盈利模式都被有力狙擊。

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美團就無法通過提價來盈利,只要美團一提價,就會讓騎手、餐館和用戶轉投餓了麼,降低自己的市場份額。

競爭對手強大,外來資本虎視眈眈,美團的主業就只能繼續燒錢不盈利,敢盈利就丟份額,丟成長。而不盈利,投資人就不滿意。美團陷入兩難境地。

這種狀態下,美團多開一個虧損業務,就會讓現金流流失的更快一些,對IPO融資的需求也就更迫切一些。

為了給投資者講故事,美團是前方打虎,後方有狼,他的實際業務已經進入泥潭。投資者會相信美團的故事解救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