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爸爸选择离开,还好妈妈选择坚持,脑瘫儿遇到一群小天使


中午十二点,小学午休的铃声照常响起,三年级班的同学们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叽叽喳喳的他们不再玩闹,回到各自座位上,收起文具,掏出枕头、小被子,一个个小身影,安安静静趴在课桌上开始午休。

不过有一个身穿黄色球服的小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显得有点无措,坐在他后面的小女孩站起来看了一眼,悄声和黄衣服男孩的同桌说,“格豪桌子上有书的话他就没有办法睡了,你帮他拿掉吧。”

厚厚的一摞课本、练习册被挪到了窗台上,那个被叫做格豪的小男孩把脑袋抵上了课桌。他的午休也开始了。

不过睡姿和同学们略微有些不一样,贴着他脸颊的,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是双臂,而是被暖心小同桌擦干净的桌面,他的双臂则很自然地垂在了身体两侧。

他叫楼格豪,是一名痉挛型脑瘫患者,有语言障碍只能很缓慢地说简单的词语,不能行走,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他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是同学们心中的小“英雄”。

为什么是小英雄?同学们回答,三年来,格豪虽然不能走路,但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我们走近了这个孩子和这个班。

十年前的格豪和每一个小朋友一样,被爸爸妈妈期待着来到这个世界,长到十四个月。可惜,美好被打破得猝不及防。

格豪十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家人慢慢发现了他的异常,他走路的姿势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更加容易摔倒,而且经常是后脑着地,最严重的一次,后脑鼓起了一个大包,格豪的妈妈赶紧带着他看医生。

在杭州、北京、上海各大医院求诊过程中,医生们给出了各种说法:摔得次数多,压迫神经导致小脑萎缩;缺氧;神经缺少营养;脑白质发育缓慢…… 最后格豪经过脑部磁共振检查之后被确诊为脑白质发育缓慢,也就是痉挛型脑瘫。“接受不了。”这是格豪妈妈叶萍听到“脑瘫”一词的第一反应。


精神、物质上的压力没有摧垮叶萍,就算是格豪四岁的时候,爸爸不堪重负选择离开之后,叶萍也没有放弃。 叶萍和格豪外婆一起照顾这个孩子,在杭州做康复治疗的那几年尤其难熬。

2015年,格豪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考虑再三,叶萍决定给儿子创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她不安地隐瞒了部分病情,把格豪送到了杭州临安区衣锦小学。

假如有一天,格豪真的坚持不下来了,“我们会编排党员老师队伍,固定时间送教上门,定期为他辅导。前阵子有个孩子受伤了,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可能做不到每天上门辅导,但是会给每一个在籍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