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銷售有效解決 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安塞區沿河灣鎮推行五項制度助力「愛心超市」建設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村裡的‘愛心超市’真是太方便了。只要我們勤動手就能獲得積分,消耗積分不用現金就能兌換到所需的日常用品,真是太好了!”6月19日,安塞區沿河灣鎮高家峁村貧困戶曹生龍談起村裡的“愛心超市”高興地說,“我已經積了40分,再多積點分,就可以換一袋大米。”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今年以來,沿河灣鎮在全鎮範圍內推行“小超市+大超市”、意見徵求、貧困戶農產品代售、個性化商品、垃圾銀行+愛心超市的“愛心超市”五項制度,規範了“愛心超市”建設,吸引全民參與,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讓“愛心超市”更有愛心

沿河灣鎮新窯灣小區的“愛心超市”——紫宇百貨超市裡,貨架上各種貨物琳琅滿目。與其他超市不同的是,這裡各種生活生產用品都用積分標註,從90分的大米到5分的醬油,各種分值的商品應有盡有。 今年以來,沿河灣鎮政府和鎮上兩家超市合作,推行“大超市+小超市”制度,解決15個行政村現有“愛心超市”貨物種類較少的問題,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筆者在超市的“意見登記冊”裡看到,5月4日有群眾說想要做洋芋擦擦的工具,5月6日超市便購回來。沿河灣鎮黨委書記房錫林說:“如果‘愛心超市’裡沒有大家想要的商品,群眾可以給扶貧工作隊提出心願和意見,工作隊建立意見徵求臺賬,每週把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彙總,協調包扶部門和社會力量進行貨物補充,滿足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物質需求。”

“今年我沒有去集市上賣西瓜,而是直接拉到鎮上的‘小蘇生活超市’代賣,非常方便和省事!”沿河灣鎮方家河村貧困戶張愛軍說。今年以來,沿河灣鎮推行貧困戶農產品代售制度,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增加他們收入。同時,號召全體幫扶幹部主動認領,幫助貧困戶出售農產品,增加他們的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我們要讓‘愛心超市’真正有愛心!”房錫林說。

“愛心超市”激發內生動力

“愛心超市”的設立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戶的生活壓力,同時也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參加技術培訓、村民大會每次可以掙5至10個積分;家裡衛生環境好、具有示範作用可以掙2至5個積分;積極參加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可以掙5至20個積分;尊老愛幼、和諧鄰里可以掙2至10個積分;榮登光榮榜獎勵10分……”高家峁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振飛詳細地介紹著村民獲得積分的標準。

房錫林說,積分是獎勵,更是一種激勵,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群眾“坐地等幫”的心理,引導他們樹立、增強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的意識。“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以勞動換取積分。到‘愛心超市’以積分換取商品,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地斬斷‘窮根’。”

“愛心超市+垃圾兌換銀行”助力鄉風文明

臨近中午,沿河灣鎮茶坊村的貧困戶王喜娃帶著剛撿的“垃圾”再一次走進了村裡的“垃圾兌換銀行”。5個礦泉水瓶積1分,50個菸頭積1分……”在“垃圾兌換銀行”,王喜娃累計積分60分。加上他家室內整潔,積極參與村上集體活動,他在“愛心超市”又累計30個積分,目前共積90分。他用積分兌換了兩支牙刷、一盒牙膏。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為實現改善人居環境和脫貧攻堅工作的緊密結合,沿河灣鎮把“垃圾銀行+愛心超市”制度作為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群眾根據規定,把可回收的生產生活垃圾在“垃圾兌換銀行”進行兌換。同時,“愛心超市”再進行積分,鼓勵群眾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共建美麗鄉村。

據瞭解,沿河灣鎮根據各村的產業發展、村情實際,還推行“愛心超市”貨物配置個性化商品制度。一些蘋果專業村以果園管理的生產用具、蘋果套袋、肥料、農藥等為主,大棚專業村則圍繞大棚蔬菜的日常管理進行商品配置,鼓勵群眾發展產業脫貧。

“建立完善‘愛心超市’制度,就是想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同時,引導群眾樹立良好的村風、民風,讓大家共同參與到鄉村振興中。”房錫林說。(馬志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