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

某天某月的某一天

大豆用途廣泛,據統計,大豆用途有400多種,它既是重要糧油作物,又是牲畜飼料、高效有機肥料及製造油漆、肥皂、潤滑油等輕工業原料。隨我國經濟發展、人民飲食結構的變化等,人民對對肉食蛋白和植物油的需求等不斷增加,刺激了對大豆的需求。據瞭解,我國從1995年大豆淨出口國變成進口國,由先前的年進口幾百萬噸到當前8000萬噸以上。既使我國大豆需求激增,但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卻呈萎縮態勢,種植效益差。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的大豆呢?個人分析主要為以下方面影響:

1 進口大豆價格低。美國、巴西等地是世界大豆種植主產國和出口國。受國外農業現代化水平高、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大等影響,大豆生產成本低,產量高,品質均一,既使到達我國港口離岸後的價格也遠遠低於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嚴重影響了對國內大豆需求。

2. 國產大豆使用成本高。我國大豆種植相對比較分散,收購要面對千家萬戶,不利快速大量集中收購,且大多用豆加工企業多位於沿海等發達地區,與進口大豆相比需要增加運輸、包裝和存儲費用等,進一步影響了對國內大豆需求。

3. 國家支持工業使用轉基因大豆。目前我國不僅對大豆蛋白和大豆油需求不斷增加,對主要用於飼料和工業原料的豆粕需求量也較高。為促進工業發展等,國家允許工業生產使用轉基因大豆,也進一步刺激了進口大豆需求。

4. 國際化影響。隨貿易全球化,中國大豆貿易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65%,中國在大豆的壓榨行業規模和技術裝備等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因此,國際上大型壓榨企業、糧油商等也紛至沓來,以投資參股等形式蠶食佔領中國市場,促使我國大豆壓榨行業逐漸國際化,企業對大豆的採購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進一步減弱了國內大豆需求。當然也不排除外資控股,控制了使用進口大豆的話語權。

雖然當前受供給側改革和種植結構調整影響,甚至部分大豆產區加大了種植補貼力度,但受產量低,價格低,效益差等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目前國家也意識到了大豆產業發展的嚴峻形勢,相信國家會從糧食戰略安全等方面考慮,加強大豆產業宏觀調控和規劃,出臺鼓勵使用國產大豆政策,提高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技術研究應用和保護政策,發揮國產大豆高蛋白優勢等,提高國內大豆需求,促進大豆產業發展。


玉米花生大講堂

我以前工作過的港口以及附近的港口(海港),就有國有的榨油廠(例如中糧),也有中外合資的榨油廠(益海嘉裡)。

為什麼這些榨油廠會建在港口?

原因顯而易見,就是降低進口大豆的運輸成本。

因為這些榨油廠所用的大豆全部都是國外進口的,主要來自於美國、阿根廷、巴西等國家。進口的大豆從國外海運過來,到達海港以後,榨油廠直接把貨輪上的大豆傳送到榨油廠,省掉了大豆陸路運送的成本。這對於榨油企業來說,節省了非常大的一部分費用。

我們所買到的大豆油,幾乎都是轉基因的

為什麼榨油企業不夠買國產大豆?因為成本和產量。

進口的大豆均為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的有一個特點,出油率特別的高,遠超東北黑土地長出來的大豆。而且轉基因大豆的成本低,遠低於國產大豆,所以,榨油企業首選的國外的進口轉基因大豆。

所以,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調和油裡面基本都含有轉基因大豆油;我們所買到的大豆油,基本也都是轉基因大豆油。

為什麼不收購我們國產的大豆,主要就是成本高,而且出油率低,榨油企業不會去幹虧本的買賣。

為什麼我們國家不種轉基因大豆

既然國外種植轉基因大豆那麼便宜,出油率又高,為什麼我們國內不種植呢?


因為轉基因到底對人類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現在沒有任何研究來支撐說明,國內還沒有放開種植轉基因大豆。

如果哪一天,國外的大豆不讓我們進口了!也許那一天,我們逼不得已,為了大家能夠吃到油,只能自己種植了!

國產大豆也有國產大豆的優勢。轉基因大豆只是拿來榨油,不能流入到市場;國產大豆拿來做豆漿、做豆腐都很香。


南寧美食攻略

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9000多萬噸大豆,佔美國大豆總產量的60%以上。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大豆第一進口國,從美國進口的9000多萬噸大豆,也只佔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中國從外國進口的大豆總量將近3億噸。

除了美國外,中國的大豆主要進口國,還有巴西等南美國家。

而國內的大豆產量只有可憐的1000多萬噸。

如此巨大的進口量,如此“貧瘠”的國內大豆生產量,讓更多的國人認為大豆是國外引進中國的作物。可實際上,中國種植大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在5000多年前,軒轅黃帝時,中國就已經開始種植菽,也就是大豆。可見,大豆是中國原有的傳統種植作物。

那為什麼在現代化的農業下,中國大豆的生產量反而不夠了呢?必須靠著進口國外的大豆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其一,國內大豆的品種落後。

類似美國等大豆種植國,大豆的種植品種和國內是不同的。國內的大豆轉基因種植並未有放開限制,種植的大豆品種多為傳統品種。所謂的傳統品種和國外品種,最大的區別也就是是否是轉基因大豆了。國內普遍種植的是非轉基因大豆,而國外普遍是轉基因大豆。

撇開我們常常討論的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不談,只從大豆生產力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成本要比轉基因大豆高很多。

主要體現在大豆的抗除草劑能力。

在大豆田間生長時,雜草的清理是一個非常佔用勞動力的工作。非轉基因大豆不具有抗除草劑藥性,主要是草甘膦。如果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大豆也會受到影響。但轉基因大豆具有抗草甘膦的特性,除草時可以噴一遍草甘膦了事,簡單快捷。

也就是由於國內大豆品種不具有該特性,導致了國內大豆的生產成本較高。

傳統種植下,種一畝大豆的產量可能不及小麥、玉米的三分之一。更多的農民自然選擇種植小麥和玉米了。

其二,美國的大豆補貼和國內的糧補政策

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大豆出口國和第一大大豆種植國。美國農業相關部門,對於大豆產業的支持是非常瘋狂的。

2010年,美國的大豆播種面積是4.65億畝,2017年為5.43億畝,增幅達到了16.8%,產量也從9066萬噸增加到了11951.8萬噸。遠遠超過了美國國內大豆的需求。

在美國瘋狂的大豆補貼政策,美國大豆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從而以低價的生產成本擾亂了國際大豆市場,造成了大豆傾銷的不公平貿易。

在此前,實際上,中國在1995年前,還一直是大豆出口國。而十幾年來,由於國內對於小麥、水稻、玉米等主糧作物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保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第一大任務。

對於這時段來說,有足夠的糧食比大豆更重要。所以,國內的農業補貼除了東北一些大豆主產區外,其它的都以小麥、水稻等為主。這也從一方面造成了國內的大豆生產成本是比較高的,至少沒有種小麥、玉米合算。

兩相對比,國內的大豆加工企業,自然選擇價格更低的美國大豆來進行加工。

其三,國內大豆需求量巨幅增加

中國是大豆最大的消費國,沒有之一。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肉食類、蛋白類的消費量也大幅增加。十年來,中國的肉類消費量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增長,這是導致了中國必須從外國進口大豆的一大主因。

原因在於,幾乎90%以上的美國轉基因大豆,都用來了加工生豬等飼料,也就是我們常說得豆柏。

中國的養殖行業,對於進口大豆的依賴是巨大的。

而其它行業,比如豆類食品,絕大多數採用得還是國產大豆。國產大豆在這一方面也能滿足國內的需求量,畢竟吃豆腐之類的,消耗遠遠低於養殖要用的飼料。至於在豆油方面,消費目前也在升級。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都有和大豆油一較高下的實力。

也就是說,國內大豆的需求量暴增和對外進口的依賴主要來自於國內的養殖業。若是減少對美大豆的進口,或許會導致國內的養殖行業成本加大。

最後,較好的消息是,近年來,隨著國內糧食生產水平的提高,國內的農業方向重點也已經關注到了大豆的生產上。或許,當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後,國內的大豆種植業能重回以往的榮光。

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加大對大豆種植的補貼、推進改良大豆品種等,應該是我們接下來要做得事情了。


新農民



我來回答一下吧。

第1,首先,國內產的大豆不是很夠吃。

我國消費的大豆大約為8000萬噸,其中國產豆約1000多萬噸,進口的大豆大概是6000多萬噸,明顯不夠。

第2,進口的大豆便宜很多。國產大豆期貨約4300,而進口的美國大豆期貨大約3300,進口的在價格上明顯佔優勢。


第3,進口大豆比國產大豆出油率要高很多(雖然蛋白質含量很低)。進口來的大豆主要用來榨豆油,豆粕拿來做飼料,人不吃,國內產的大豆蛋白含量很高,主要用來做直接食用的豆腐、豆皮、腐竹、豆奶粉等等大豆製品。

第 4,這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不管是美國的大豆或者阿根廷的大豆或者是巴西的大豆,價格都要以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俗稱的CBOT)為標準指數。這點美國大豆佔了很大的便宜。

第5,還有一點,美國盛產大豆,是全世界的主要大豆產國家。當然,現在巴西的產量好像已經超過美國了。

第6,我想這是最為關鍵的,就是為了平衡中美之間的貿易。可別忘了,我們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可是一筆很大的金額。


聽說最近幾天美國挑頭髮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大豆也是我們手中的一張好牌。我們通過進口美國的大豆,養活了多少美國農民,並且前提是好多國家還在求著我們進口他們的大豆,我們不缺進口源。另外,國人現在漸漸開始喜歡吃花生油了,從安全性和健康角度來說,也優於豆油。價格不是問題,畢竟國人的錢包可以接受。


令箭荷花感

我們自己的大豆由於經歷了上千年的栽培,且環境相對封閉,導致大豆遺傳基礎狹窄,品種退化加快。題主也知道我國的大豆根本不應該被稱為大豆,而應當被稱為“黃小豆”。而美國的大豆就要飽滿許多,他們的品種比我們的優異。而且相對而言我們的產量太低了,根本不足以滿足內需。

美國有專門種植大豆的農業區,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丟要超過我們,價格也比我們自己的低。如果我們完全自給自足,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都要種植大豆,這是不現實的。

為解決這一現狀,我們必須加大育種投入,拓寬種質基礎,引進優質外來品種。


看球人

“為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這句問話其實不夠嚴謹——中國目前不得不進口,進口量最大的不僅僅是美國。


為什麼?原因如下:


一、國內產量不足。


2017年我國國產大豆產量在1400多萬噸。我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在11200萬噸。國內產量遠遠不夠。


進口勢在必行,2017年我國共進口大豆9550萬噸,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5093萬噸來自巴西。


幾年前的進口量絕大部分來自美國,近年來拓展進口渠道,轉向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年進口量最多的國家已經是巴西了。

二、進口黃豆出油率高、價格便宜。


美國也好,南美也罷,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出油率高,價格低,經過海運的長途跋涉,到中國的成本價卻遠低於國產大豆。


目前,東北地區國產大豆收購價每噸3500-3600元,天津港、廣東港口進口大豆分銷價格3390元,進口大豆的優勢很明顯。


三、國產大豆的價值優勢並未得到體現。


我國是大豆之鄉,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出油率低1-2個百分點。但食用品質好,曾經也當過出口大國。


我國居民對豆芽豆皮豆粉等豆製品的消費量比較多,這1000多萬噸的國產大豆,更多的主要用於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必然面臨消耗慢、收購量小且收購常年化的特點,儘管我國大豆品質高,但成本也較高,收購價格相對比較低。事實上,國產大豆的價值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


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產國之一。


為何從美國進口,因為美國是農業大國,土地平坦適合機械化耕種,因此大豆產量較高。美國中部盛產大豆,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豆產國之一,產大於需,所以會進出口。

綜上所述,我很認同這樣一句話,“通商者,相仁之道也,兩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譚嗣同在《仁學》說得好,中外通商貿易是兩利之道。


“要使車子走得快,就得給輪子勤上油。”我國現在的重點是快速的提高生產力,提高大豆的產量,不僅是優質的,還是優產的,優價的。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關於大豆,國人需要“迅速的辦事”。


相信總有一天,吃大豆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yes,中國造!”


有書課堂

為什麼中國要大量進口美國大豆呢?而且每年都要花132億美金!

中國一年大豆產量才1400多萬噸,而中國一年就要消耗大豆11200萬噸以上!不進口怎麼行?

當然了進口大豆買的最多的不是美國大豆,而是巴西大豆。2017年進口大豆9550萬噸,其中巴西大豆就佔了5093萬噸,美國大豆不過是總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每年花在進口大豆上的錢就有397億美元,買美國大豆的錢就有132億美元,是一筆巨大的訂單。

而且美國大豆在美國國內是供大於求,年產1.13億噸,而國內消耗量只有5711萬噸,一半需要出口,而中國就是大買主之一。

而最近中國20年來首次上調大豆關稅,於是……

今年七月初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應聲下跌1.2%,美國豆農頓時就有5600多萬噸大豆積壓在手裡賣不出去,不知川總將作何感想啊……

當然,不買美國大豆,中國還可以買巴西大豆啊,現在巴西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了。中國一點都不慌!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不太符合常理的現象,有些東西在國內很廉價而且產量還很高,還是國家卻還要從外國進口。比如說大豆在農民手中很多而且還很難賣出去但同時中國卻要從美國進口大豆,為什麼中國不能多從國內收購大豆這樣既保證農民不會積壓資金也不會外流呢?


1進口大豆的質量有保證。

美國屬於典型的大豆生產大國,有著廣闊的田野,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宜種植大豆,而且由於耕地以平原為主,採用機械化生產,同時又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和科學技術,生產的大豆一般質量都較國內生產的幹著,品質有保障。

2大豆產量低,我國耕地有限,無法大規模生產。

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我國2016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如果要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根據2016年的農業普查,我國共有耕地20.24億畝。我國2016年所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是剛好25億畝(部分地區部分農作物一年多次播種)。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用純國產大豆,那麼我們耕地的31.6%的播種面積都要拿來種大豆。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自己自足了,那口糧怎麼辦?飼料怎麼辦?蔬菜怎麼辦?水果怎麼辦?

3需求量大,無法滿足供給。

對油和肉的追求,讓大豆這種既能提供廉價食用油又能提供豆粕飼料的神器進口量大增。並不是我們的產量下降了,而是我們的需求暴增了。20年前的1998年,我國大豆產量1385萬噸,和現在水平差不多,進口量350萬噸,只有如今的1/20不到。我們歷史上大豆產量最高的時候,也不過是1800萬噸,離我們現在每年1億噸的需求相距甚遠。人均9000美元的GDP只是個開始,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的人均GDP達到2-3萬美元,對肉類的消費需求還會大增,而這是我國無法實現有效供給的,雖然國內有但無法滿足需要,所以必須通過進口來彌補。


人多地少的地區,自己承擔高單產、經濟型作物,而把低單產、改善型作物外包給外國,這是必然的、無法人為扭轉的客觀現實,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進口而不購買自己生產大豆的原因,你明白了嗎?


農業補貼

提問——為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

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有不少,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有一些主觀因素,整體來說比較複雜。如果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能夠給以講很多很多,但是礙於情況所限,我就簡要的說一說,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國產大豆種植劣勢太明顯!

筆者一直認為,之所以國產大豆產業發展一直萎靡不振,和國產大豆的種植劣勢有很大的關係,而這個種植劣質體現在價格、畝產和收益這三個方面。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和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些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國來比,我國大豆的平均畝產,市場價格和種植效益上可謂是全面劣勢。

具體來說,我們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平均畝產只有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7成左右。

而在價格上,美國大豆漂洋過海來到我國港口,各項費用扣除之後的進廠價還要比國產大豆的市場收購價格便宜不少。

在種植效益上美國大豆更是“完爆”國產大豆,因為美國的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種植成本較低,而且美國給予農場主高額的補貼,讓他們的大豆種植效益遠超我國。

據筆者瞭解,我國很多地區的大豆種植戶,如果沒有大豆生產者補貼的話,種大豆是要虧本的,很多人直接坦言,就是由每畝100多元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才支撐著自己繼續種植大豆,要不然早就改種玉米或者稻穀了。

振興國產大豆,從自我做起。

這就是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目前遭遇的困境,全方位受到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吊打”,企業不願意採購,農民不願意種植,而消費者出於價格考慮購買意願也不明顯。

就這樣,國產大豆只能在進口大豆麵前毫無招架之力,早已經沒有了和它扳手腕的實力。

什麼時候大家都願意去超市購買過程非轉基因大豆油的時候,再說振興國產大豆吧。

大家作為消費者都不去購買,企業怎麼情願去採購?農民怎麼指望大豆價格上去?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29


糧油市場報

無論世人對轉基因作物怎麼看,就目前國際形勢看,轉基因大豆幾乎霸佔全球大豆的主要市場。大豆主產出口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也是世界三大轉基因大豆生產國。美國大豆轉基因高達90%,巴西75%,阿根廷基本上全是轉基因大豆。供給如此,要解決需求也就別無選擇。

轉基因大豆為何而來

轉基因大豆1994年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准,是較早成為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生產轉基因作物之一。

轉基因大豆中的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黃酮和酚酸的含量,明顯高於非轉基因大豆。並且,這些物質具有提高植物對物理環境的適應性,增強植物抵禦天敵侵襲及抵抗病害的能力。因此轉基因大豆成本相對較低,被廣泛種植。

由於轉基因大豆,培育目的是抗蟲、抗藥,所以較好分辨,一般轉基因大豆呈扁緣或橢圓,色澤暗黃,無蟲蛀痕跡。



國產大豆話語權的失去

中國擁有悠久大豆種植歷史,曾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1995年還擁有全球大豆90%生產能力。但近年來,中國大豆產量連年下滑,2016年產量僅有1294萬噸,不及進口量的七分之一。

東北大豆品質優良,受近年美國大豆、南美大豆的衝擊,導致東北大豆這最後的堡壘也面臨全面“淪陷”。這兩年,國家調減玉米鼓勵種植大豆,從2017年的種植面積看,大豆麵積提高了978萬畝。但後市豆價不佳、玉米高企,種植大豆費時費力,收益不升反降,可以預見今年一些農戶又會轉種玉米。既要滿足國內需求降低成本,又要避免影響其他作物生產,只能依賴於進口大豆。況且四大國際糧商當年借大豆危機時藉機收購、控股了一大批中國大豆壓榨企業,佈局大豆市場。目前,從原料到加工再到食用油市場,中國大豆產業已被外資或跨國公司控制。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導致國內大豆產業鏈其實從原料開始便受制於外資,失去了話語權。



車之鑑,後車之覆。一些專家建議,明確國產大豆產業發展國家戰略,以避免大豆的今天成為玉米、油菜等其他農產品的明天。

轉基因到底好不好

“轉基因食品”是世界上消費層面的中心議題,無論贊成者多少高呼科技進步,質疑聲卻從未消停過。



就目前來看,現有的檢測手段尚未發現轉基因大豆油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也尚未發現因此導致人健康問題的實例。但質疑者還是始終擔憂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像一位消費者所言:目前雖然我們無法預測這項技術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但我們清楚這種毀壞將是不可逆的。

為了保險起見,進口大豆用途目前只做豆粕和榨油。且做食用油時,在產品說明上要求必須標註“轉基因”相關字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