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这周,见怪不怪的中国电影圈出了一件非常魔幻现实的事儿:

一部国产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0!然而,很多人还嫌低。

一部国民笑星徐峥主演的电影,许多大老爷们在电影院里看得嚎啕大哭。

一部让人担心“苦大仇深”给岁月静好添堵的电影,点映场几乎场场爆满,点映票房过亿!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那些给《我不是药神》打一星的还真不是水军。大多数人泄愤的原因,除了抱怨影院的放映质量,就是——谁TM告诉我说这是一部喜剧?!

更有趣的是,有人在微博上质问那些只给出了四星半推荐的影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是的。痛,并骄傲着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电影里有个“清创”的情节。王传君的伤口已经让人不忍直视。镜头一转,画外音是他痛不欲生的叫喊,而妻子面无表情地麻木呆坐着,和身旁坐立不安的徐峥形成鲜明对比。

是的,这是一部让你不由自主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同时又感到坐立不安的电影。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你能保证永远不得病吗?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电影里三个小人物所说的三句简单台词,清晰地勾勒出徐峥扮演的程勇,从一个卖神油的小瘪三变成造福病友的超级英雄的行为动机和逻辑。

这不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生活在别处”,让观众同情并强烈共鸣的,就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教育与医疗,已是当下最大的痛点。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电影里的好多台词,都像这个时代发出的呐喊,戳心戳肺。

卡夫卡说:“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我不是药神》就是另一个时空语境下的“活着”,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戳中了今天全社会的痛点。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电影里有个镜头,徐峥从王传君家里灵堂出来,狭窄的走廊过道挤满了来悼念的病友。徐峥只能硬着头皮从人群中挤过。

病友都戴着口罩,看不出表情,眼神里流露出的既不是悲切也不是愤怒,但就是这种无言的、持续的逼视,让你透过银幕感受到徐峥默默忍受的目光的烧灼感。

以王传君为代表的演员们全都演技在线,但这个镜头里这些不知名的群演们更值得尊敬。他们的目光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对这个时代的逼视。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他才20岁。他只是想要活着,犯了什么罪?”

这是勇哥在黄毛去世后,对警察愤怒的诘问。“犯了什么罪?”这句台词重复了三遍。而代表权力的角色,始终无言以对。

这样的诘问,成为观众情绪的宣泄口。这样的诘问,电影里没有答案。但如果“沉默的大多数”对社会的逼视能够持续下去,我们也许会在生活里找到答案。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在追求爽点和嗨点的市场环境,让观众愿意为痛点买单,这对创作者而言,很值得骄傲了。

这样的“我骄傲”,不是春晚小品的喊口号,而是养成“躺着把钱赚了”习惯的人的自我救赎。

“药神”之后,那些骂“垃圾观众”的导演没有理由再拍垃圾电影——不是药不灵,而是你不行。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这些年,当我们谈论电影时,除了票房还有啥可谈?

“药神”是一部让电影创作者、宣发人员、所有和这个行业沾边的人都感到骄傲和尊严的电影——这让我想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里的一句台词——这种报道(电影),就是我们干这一行业的原因!

如果《我不是药神》能代表中国参加明年的奥斯卡外语片角逐,将是近20年来最得人心的选择。

这种骄傲,属于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中国观众。我们不用每次面对某些社会事件时,只能心情复杂地提及某些韩国电影。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公司团建”,徐峥砸钱让谭卓当了一回可以向钢管舞大声喊“脱”的客人;王传君请徐峥到家里吃饭,妻子倒满白酒举杯一饮而尽,一切都在不言中……这些生动的细节让电影与观众血肉相连。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力量,来自于让每个卑微地活着的人找回生活的尊严。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去年暑期档的爆款是《战狼2》,今年暑期档的爆款是“药神”,这样的更替更意味深长——我们不仅需要“大国崛起”,在银幕上展示国家的强盛,更需要关注的是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生存和幸福。

从国到家,从整体到个体,从面子到里子,电影最后病友为勇哥送行一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主角,而是勇敢摘下口罩,露出真实面孔的群众。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每一个普通人,他们的生老病死都该是这个国家的脸面。

从电影里看到了国片中消失已久的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这就是“药神”超越了票房,超越了电影本身,引发全社会关注热议的原因。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药神”值不值满分?

随着电影热映,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脱离了技术、电影本身。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有太多的加分项。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药神”重新定义了电影市场

曾经,专家们说,只有喜剧是市场的刚需;而今,“药神”证明现实才是市场的刚需。

中国人太需要现实主义作品了。因为大家越来越不容易找到讨论现实问题的载体。当传统媒体已经几乎没有生产新闻的空间,影视剧被赋予了看见生活、看见真相的大众媒体属性,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药神”重新定义了电影宣发

电影不需要复杂到做成一个金融创新产品,不需要用到各种普通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包装。

“山争大叔”重新C位出道,证明电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流量,都来自好故事本身。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药神”重新找到了让观众接受现实的路

中国电影不是没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传统怎么在商业化浪潮中中断了,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六代”是怎么被“地下”玩死了?艺术片怎么就成了“没票房”的代名词了?

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题材是不同的。“药神”不是一部风格化的作者电影,而是一部地地道道处处精心设计的商业电影!

命就是钱。赚钱不可耻,可耻的是拿观众的命(时间)骗钱。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徐峥如何完成从loser到英雄的转变,他的卖药小分队如何各司其职体现功能性,“卖假药”和“救人”之间的道德困境如何克服,电影如何从社会化议题切入又艺术化的安全抽离,观众情绪怎么从笑到哭从同情到共鸣……

从人物设置到叙事结构,“药神”都保留了典型的戏剧矛盾冲突结构,采用了成熟的类型片模式。

你甚至可以从片尾的字幕中,从片名《中国药神》变成《我不是药神》的肯定变否定中,窥见主创为影片过审上映付出的许多的看不见的努力。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为艺术献身,更是为时代请命。“药神”不仅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更有正视淋漓鲜血的技巧。

宁浩徐峥两位监制“老江湖”与新人导演文牧野怎么在“无人区”里寻找到安全地带,让中国商业电影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这观众乐于接受“苦大仇深”的现实主义题材故事,都值得后来的模仿者好好研究。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是的,“药神”作为一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商业类型化全新尝试,是开创性的,也是可以复制的。有了这种“药”,国产片不用一味回避现实,架空抽离,娱乐至死。

药不能停!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通过现实主义作品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例子在韩国发生过。这是韩国电影人的骄傲。我们会有吗?

电影里有一段不太电影感,更像纪实的镜头——500元的平价药有货了的消息在各个病友群里传播,整个银幕印满了无数病人的头像。

他们的聊天记录最后放大、定格在两个字——希望

在《药神》里看到了普通人的屈辱与尊严,想要活着有罪吗?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并未抛弃弱者。

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