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殺了你,我就是第一」的殺人動機謠言,有那麼多人深信不疑

為啥“殺了你,我就是第一”的殺人動機謠言,有那麼多人深信不疑

01

前幾天在多個自媒體發文中看到了這個令人恐懼的事,我承認自己點進去也看了好幾篇,內心裡感慨在今天的教育下,考成第一竟然能帶來殺身之禍。真不明白這些孩子的好勝心,怎麼就強到這個地步?

教育如果只是培養了一批這樣子的孩子,那確實是用高分或者是孩子的好成績,來掩飾道德的缺陷。

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做家長後的想法,肯定是相似的。

結果昨天官方正式闢謠,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中,但殺人動機並不是網上流傳的樣子,以及兇手父母帶孩子去做精神鑑定這樣的傳聞,都與事實不符,希望大家不要傳謠信謠。

儘管這起悲劇,真實存在。但是不真實的殺人動機及案件進展的細節不屬實,這種謠言還是少傳播點好。

因為這會極大的影響警方的調查,也會使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回想起之前廣受關注的諸多的案件,的確也是各種謠言總是比真相傳播得快太多,闢謠總是比傳謠要困難,有句話很充分的表達這個意思:“真理剛穿上衣服,謊言已經繞地球一週了。”

謠言之所以不真實,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主觀意向,不需要調查,就在自己頭腦中浮現的各種“合理情節”,這種畫面感極強的“想象操作”,很容易說服自己,也更迷惑別人。

瞭解真正的殺人動機,調查一起案件,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漫長而艱難的,真相總是很難獲得。

02

“殺了你,我就是第一”這樣的邏輯能夠流行並被公眾相信,是有背後根源的。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很少有教育工作者,真正思考孩子做人的問題。

各種成績的綜合排位,逼迫著教育,只能一個勁兒的往應試教育奔,這種教育往往只具有短期效應。

單一的學業成績雖然只是一個短期的效應,但相對來說,這種評比對每所學校一樣,也從另一種意義上實現了公平競爭。

為了這份公平,也為了學生們有更好的前途,教育工作者只能在提升孩子們的知識、儲備方面毫無保留地下苦功夫,其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升學壓力,不僅考量著每一個孩子和家庭,還有學校。

可時間的總量是有限的。一旦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某一個部分,其他的地方註定會有缺失。

學習競爭就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線。

一般來說,孩子們在學校裡,好學生要是調皮,老師很多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對於成績較差的孩子,如果加上調皮,真會受到老師相對嚴厲的批評。

我有一個同學當了老師,她也曾經給我坦言:班上那麼多孩子總有幾個成績好還品學兼優,這種孩子的確會更招人喜歡,內心裡做到對所有孩子百分之百不偏心,幾乎不可能,畢竟人都是感情動物。

就像山東這個14歲動刀殺人的孩子,看起來平時個人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

為排除阻礙學習上的競爭,殺人這個動機。對他來說,肯定不是他的真實做案意圖。

恰好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自戀時代》,裡面也講過一個觀點,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尊水平,很多家長都會採取寬鬆的養育模式,容易讓孩子形成過度自戀。

一旦形成過度自戀,孩子就會急於創造自我價值,毫無徵兆的陷入傲慢與自我,這對孩子的長期成長,明顯是極為不利的。

一般來說,成績比較不錯的孩子,內心的自我驕傲相對也會優於普通同學。

這種驕傲相對來說又比較隱蔽,很容易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個認知盲區,必須讓自己不舒服的任何事、任何人,都應從這個區域裡走出去。

一旦走不出去,就會很難受。尤其發展為極端自戀後,有時就會伴隨反社會行為,甚至有暴力傾向。

03

這次事件也再一次給我們提了醒,真的應該用更長遠的目標,培養一個孩子。

短期的學習成績,肯定不能作為孩子不斷成長的考核指標。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學霸,取得的好成績,都是用犧牲了大量個人娛樂,甚至是休息的時間換來的。

在他們的心中,除了學習已經沒了其它的使命,這種唯一的優勢,一旦進入社會,尤其是畢業於名校,可以優先進入更大的平臺和大公司,有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

但這種大平臺和大公司,所挑選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在這樣大面積聚集“學習寵兒”的地方,就該比拼更多其他維度的價值。

如果脫離了單一的學習成績的競爭維度,自己又毫無其他的競爭優勢,這就像過度自戀的泡泡越吹越大、突然吹破,這種打擊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

我真心覺得在學校的學習階段,孩子經受一些挫折是非常有必要的。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地對自己進行評價,是有價值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於進化,人所攜帶的自戀更是一種原罪。因此適度的挫折和打擊,對成長是有正向意義的。當然,這與刻意過度打擊孩子是不同的,適度很重要。

04

盧璐姐曾經給我講過,她家法國先生boss家孩子的真實成長經歷,因為是在自己身邊發生的這一切,所以對她觸動很大。

在法國,並不是說名校畢業後就獲得了職場的通行證,拿工程師這類執業資格來說,會比名校畢業生本身更具權威,更受尊重。

當然好的大學畢業生們考取高水平執業資格的機會更大,相對來說,進入大公司的可能性會更高。

在法國,進入大公司是人生贏家,也是普遍社會認知。只不過法國文化的寬容度相對更高,職業分工沒那麼大的差距。就算是大公司的白領和普通的售貨員,在法國也同樣受尊重。

這個boss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對於三個孩子的學習,在法國基本上不會出現媽媽陪孩子寫作業陪成心梗這樣的事兒,因此孩子的學習更多是靠自己。

兩個兒子一直成績都很不錯,順利地升入名校,也進入了知名大公司。而女兒就比較厭惡學習,對學習這件事始終沒興趣。

他們尊重了女兒的意願,同意了她去學廚師。結果這個女孩做了自己有興趣的事,天賦展現的淋漓盡致,加上她的努力和用心,很快就成為了佼佼者。

所遇見的大廚們,也總喜歡把自己的手藝,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這個女孩。

很快這個女孩,在外面餐廳打工學習的東西就不夠了,她向父母提出需要專門去到高等院校學習廚師。

在法國學習廚師比上普通大學貴多了,但父母還是尊重她的願望。畢竟孩子願意繼續讀書就是好事,更何況孩子沉醉於自己心愛的事。

後來在一次廚藝比賽中這個女孩拿了獎,結果成了法國的美食網紅,經常受邀到電視、雜誌上做節目,還開了自己的博客教大家做菜,粉絲眾多。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限量供應的東西,天天都被一搶而光。

她還有很多時間去世界各地探尋美食,研究不同的廚藝。

和她兩個在大公司當螺絲釘的哥哥相比,她反而成了個人事業發展最好的那個人,遠遠地把兩個哥哥甩在後面。

05

人生絕不只有單一學習課本知識、比拼考試成績的維度。

每個孩子心中一定都有自己更喜歡、相對更擅長的部分,可大多數人總喜歡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從長期來看,會把孩子的未來,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如果從現在起,每個家庭都能在學習之外,多為孩子培養一個自己愛好的賽道,不僅可以緩解學習本身帶來的壓力,還能在未來,讓孩子用特長,打開自己的新世界。

未來孩子們的職業會更加多元化,絕不只有大平臺、大公司一條路可以選擇。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複雜多樣性的過程,僅用簡單的學習成績去評價和培養一個孩子,這種短期目標管理,真的會離人生的長期目標越來越遠。

願我們都能選擇做清醒的父母。

@作者妮妮: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