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一個不被寵壞的獨立孩子,別做這件事

想有一個不被寵壞的獨立孩子,別做這件事

01

朋友麗向我吐槽,覺得自己家裡簡直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外婆慣孩子已經到了她看不下去的地步,再這樣下去,孩子無法無天怎麼辦?

原來物業今天給她打了電話,說小區裡的花被家裡老人摘了。

麗有點兒奇怪,平時都是老媽帶女兒在小區裡玩,老媽是一個退休醫生,平時還算是知書達理,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在自己家?

麗到小區的物業監控去看了一下,果然看到了攝像頭裡的女兒指花,老媽毫不猶豫就摘了一朵,遞給自己的女兒拿著玩。

物業還對麗說,我們一般都不願意打擾業主,如果是偶然一次,我們不會給你打這個電話。但這個事經常發生,我們也是調了監控才覺得有必要給業主說一下,畢竟小區的花是開給大家看的,共同的環境還是要共同維護。

麗簡直羞愧的無地自容。

回想起平時老媽的一舉一動,知道她是一個慣孩子的老人。

在家裡的時候,外婆總是強調養育的主要原則就是讓孩子高興,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這次發生的摘花事件,肯定又是為了讓孩子高興,外婆就全然不顧邊界和社會責任了。

在我看來,麗的媽媽的確是在養育中犯了大忌。

我記得親子專家邁克爾.湯普森博士曾在培養獨立的孩子中,給出了一個父母不能做的事的清單。

幾個重要原則中,第一條大忌就是總想方設法讓孩子快樂。

不只是麗的媽媽,現在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快不快樂,作為高質量養育的標準。

踐行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快樂的過程中,又很缺乏邊界意識。讓孩子保持快樂這件事本身沒錯,但是合理的邊界設定更為重要。

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侵犯其他人的邊界上,這點絕對是在生活裡的點滴教育中,需要長久踐行。

02

我建議麗把在物業那裡看到的真相,跟母親交流時實話實說。

可以告知小區裡有攝像,這件事還需要支付一定的賠償,同時把自己的感受告訴母親,覺得這樣很丟臉,自己不開心,不好意思再帶孩子去小區玩了。

與老媽溝通的重點:讓孩子保持快樂,這件事要有所收斂。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可以至始至終通過別人的無條件犧牲和給予,來保持自己的快樂。

這樣的付出,別人遲早也會厭倦。當自己感受到所謂快樂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也就失去了保持快樂的能力。

我們可以用更清晰的邊界感鼓勵孩子保持快樂,讓他們很小就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而另外一些事情堅決不能做。

不能只是自己快樂而讓別人不快樂,否則當別人表達這種不快樂的時候,自己更沒法快樂了。

03

無條件地讓孩子保持快樂,對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是最有殺傷力的。

要知道只有一個獨立的孩子,才會有為人處事的能力,會對自己的學業以及生活有責任心,真正會管理自己,這才是我們最想讓孩子擁有的寶貴品質吧。

擁有這樣品質的孩子,長大後的他們,才能有長久的幸福感。兒時太容易滿足的快樂,真的很容易讓人失去進取心,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我朋友的妹妹就是這樣。

她是家裡面兩代人唯一的女兒,從小就得到了家人特別多的關注。所有人都強調一個觀點,這個女兒就是要讓她快樂,女兒不要有那麼大的壓力,不用那麼嚴格要求。

過多的寵愛,讓長大後的妹妹很迷茫。因為總是讓她保持無條件的快樂,全家人會自動把她的缺點過濾掉,為她營造了一個過於和諧的外部環境,讓她覺得世界就是這麼簡單,自己就是這麼快樂。

結果自己的學業成績也一般,去了一所普通的二本學校。

後來才發現,自己和好朋友的差距越來越大,心裡面就再也快樂不起來了。

那兩個好朋友,一個讀了重點大學通過選調成為當地的公務員;另一個到法國去讀藝術類的碩士,而朋友妹妹最終因綜合能力平庸,只能在一家小公司工作。

並且總覺得公司氛圍不好,連續換了幾份類似小公司的工作,從頭到尾都不快樂。

前段時間朋友妹妹還抱怨家人,覺得現在自己和好朋友差距太大,造成這一切,都是因為家人對自己從小要求不高,這才導致現在自己根本沒法過上想要的生活。

這些抱怨的背後,還怎麼可能存有快樂?這種想法的背後,始終也沒有自己負責的態度。

這就是從小無條件堅持讓孩子快樂的最大危害,這很容易讓孩子失去了屬於自己的進取心。

習慣向外求快樂,最終,反而在成人時失去獲得快樂的能力。

04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快樂,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快樂,一定是需要一把尺子的。而這把尺子最好的界限,是讓孩子感受到愛,能更好的肯定自己的價值。

只有從內向外產生快樂,才會在挫折和困難時,依舊相信這個世界,總有人愛自己,也總有能力做到讓更好的自己,獲得更好的愛。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向內求,自己能夠給予自己。

而一個習慣了從別人那裡獲得快樂的人,長大後在婚戀關係中,很容易向外不斷索求愛與快樂,而忘記了快樂,本來就在自己手中。

一個人成年後,真正的成熟,是有能力擁有穩定的成熟的婚戀關係,同時內心的富足和快樂,才讓伴侶感覺到輕鬆自在。

兩個人在一起舒服的狀態,才是我們想要的長久的快樂吧。

如果一個孩子的快樂,只能通過外部的給予和刺激獲得,這對形成孩子自己內在的驅動力和責任心,簡直是最大的絆腳石。

誰都想擁有真正的愛與自由,那就請從現在開始,不要總是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快樂。

親愛的孩子,我想給你足夠的愛與安全感,讓你感受到快樂,而你內心生長出的快樂,一定只屬於自己,這個真的和別人沒啥關係。

@作者妮妮: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