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中复读了很多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_她夏了夏天丶

高考复读很多年的人,最后的境遇都不一而同。有的人,通过多年的高考复读,最终进入了心仪的院校,走上人生的巅峰;有的人,屡战屡败,迫于生活的压力,最终归于平凡。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中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俞敏洪,他们两个都是复读两年,一共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虽然马云只达到了专科线,但是这种不抛弃的学习精神,却是影响他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样俞敏洪始终相信,“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最终考取北大,这段经历对他之后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关于失败的案例,相信大家的身边也有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选取了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复读故事”,供大家思考:


网友一:曾经的高中同学,因为高考失利,坚持复读三年,最终虽然考取了大学,但是之后的就业,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而是和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就职一份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



通过上述的案例,不难发现,关于“复读”这件事,真的因人而异。如果你的目标很坚定,并且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心态非常了解,建议您多次尝试,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有实力的人才能够走到最后。但是如果是盲目的攀比和不满,坚持复读,往往是浪费精力的一种方式,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扬长避短。


众所周知,中国最著名的复读人物估计是马云和俞敏洪,两个人都是复读两年,三次高考,不同的是,马云第三次高考还只是达到了专科线,最后因为本科没有招满被补录;而俞敏洪,则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个复读九次,参加十次高考,最终考上清华的大神。

这个复读之王叫吴善柳,1982年出生,在2001年,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复读,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211水平的学校,在当地也算不错了。但是在大学四年期间,吴善柳犯了很多小地方学霸的通病,就是见识不够,没有很好的在各方面提升自己,以至于毕业之后成了一个平庸无奇的重点大学大学生。

于是,在2007年,也就是吴善柳毕业两年之后,职场碰壁两年的吴善柳忽然萌生了复读的念头,回到了老家,并于当年考上了北师大,一所在北京排名前五的高校,比起之前的北京交大可谓更进了一步。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阻断吴善柳的复读之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接连进步,相继考取了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可他就是不走,年复一年地在老家中学的重点班教室最后一排座位上驻扎。原来,吴善柳的梦想就是考上北大清华,那些年的有一段经历给了他很大刺激:那些手握北大清华文凭的高材生一亮学校,总是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好工作,这让他觉得自己也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即将30岁的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一百名,这个成绩应该说非常不错了,复旦交大人大等学校的招生组老师都找到他,承诺报考即可进入金融等专业。

大家知道,像复旦金融这样的专业,也是很多考生的趋之若鹜之地,就业钱景也是一路光明,可此时走火入魔的吴善柳心理只有北大清华,于是报考了北大。然而,北大的分数线异常高,吴善柳最终被调剂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当地轰动了!那个复读好几年的青年终于考上了!当地的企业甚至闻风而动,请吴善柳吃饭。

但是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吴善柳再次选择了放弃——原因是:1.吴善柳怕血,不喜欢医学。2.他觉得北大医学部不是正宗的北大,因为北大医学部是以前的北京医科大学,后来被合并入了北大,上学都不在北大本部。

于是,在众人的不解和啧啧称奇的目光里,吴善柳再次回到学校。

不过这个时候,他在原来的学校已经呆不下去了,因为大家见到他,都说“那是个考上北大都不去的疯子”,他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

像吴善柳这样的考霸,学校虽然会奉劝他三思,但是肯定是求之不得,毕竟又多了一个名校的指标。于是,不仅提供他所有的学费,住宿费,还给他特殊优待,安排了一个单间,并且每个月给他几百块钱的象征性生活补助。

在之后的两年里,也就是2012和2013年高考,吴善柳的成绩有所反复,跌到了全省100名开外,但是老天有眼,在2014年高考,吴善柳终于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也就是稳进清华的水平,如愿被清华大学机械系录取,32岁的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抗战”的马拉松复读之路,而就在他去清华报道的那天,偶遇了比自己小13岁的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小叶子凭借游泳特长被保送到清华。

转眼4年过去了,现在是2018年的6月,正是2014级本科生毕业的日子,想必吴善柳一路顺利,正值毕业了吧。

其实吴善柳不算是历史上第一位“考霸复读生”,有一位比他小一岁,却出名很早的考霸在考试能力上比他更胜一筹,那就是1983年出生的张空谷。

此人起点比吴善柳更高,19岁时也就是2002年第一次高考,考上了复旦大学,不满意遂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北大的热门专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因为沉迷网游,第二年就被退学。张空谷回老家复读,于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状元云集之地)。没进去一年时间,又因为沉湎网游,学分没有修满,2006年再次被退学。回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沉寂在迷茫中,到2007年终于再次选择重考,花了3个月的时间,怒夺南充市理科状元,全省榜眼,再次被清华录取。至此,24岁的张空谷,完成了罕见的“三进三出”北大清华,还有一个打酱油的复旦,可谓是历史罕见。

如何评价这两位复读界的天王呢?

我们先说吴善柳。

一位清华毕业的朋友跟我讲:他本人觉得吴善柳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用很多年的时间去追求清华北大,完全没有必要。虽然清华确实比其它学校在很多方面要强不少,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清华是太平洋,那么复旦好歹也是大西洋,同济就算是地中海,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又有什么差别呢?因为个体不过是一艘轮船罢了,无论是在太平洋还是地中海,真的能把这个学校给与你的资源全部利用到了,你也就很成功了——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杭州师范学院充其量也就是杭州西湖那么大吧,但是马云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学校的环境,如果马云这个小木船真的去了太平洋(清华北大),反而会被巨浪掀翻。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每个人的价值观里,都有一些必须达到的底线,而恰好在吴善柳的内心世界深处,他必须考上清华才能了却自己心中的一桩遗愿,就像他自己说的:没上清华的人生不够完整。也就是说,他考上清华,并不算是完全从实际利益考虑,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心理情节。他有这个梦想,敢于付出一般人不敢付出的代价,这本身也是值得敬畏的。

再说张空谷。

其实张空谷的复读完全是形势所迫,被逼的。

当年新闻爆出来,很多人说他复读是为了赚取高额奖金,是职业考生。因为张空谷在的地方,学校确实比较有钱,他几次复读,拿状元,先后赚了几十万奖金,那还是在10年前,非常大的一个数字。后来他们家上《鲁豫有约》,才在陈鲁豫面前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张空谷第一次高考,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考上了C7级别的学校(清北复交浙南肥),而选择复读,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胜算,如果你自己觉得没有发挥好的话。张空谷应该属于这种情况,花一年时间考个清华,自己学习基础也不错,倒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后面的情况就是有点收不住了。张空谷迷上了网游,这个是他初中开始就深陷的泥潭,其实每年北大清华的退学生中,有一大半都是网瘾患者,因为沉湎网络,彻底废掉了。

所以张空谷相比于吴善柳,他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普遍;吴善柳这样的人,其实周围也有,比较执念,但是未必是体现在考大学这上面,而吴善柳正是因为体现在了考大学这个大家关注的焦点上,才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

两人的前景,应该说吴善柳会更好一点,清华的执念一旦实现,也就像一个噩梦一样结束。而张空谷的三观,其实已经出现了极端的一面,于是后来第二次进入清华之后,网瘾再次有所反复,但还是毕业了,可是他这种人,终究很难融入社会。现在全家下落不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佩子临

复读在现在高中毕业生中说是不算太多的了,而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复读真的太普遍了。可以说能够应届考上大学的太少了,大部分同学会经历二次奋斗,也有三次、四次的。本人就是通过复读才上的大学,感觉真的是浪费了资源。每届复读生抢占了应届生的录取名额,年复一年,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复读生应该是复读了五年的。本来是我上一届的学长,复读是插班到我们班的,结果我们那一年全班没考上一个。然后由于他考的分数不够高,再复读时我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复读班,他只能进另一所普通中学的复读班。我复读那一年就考上了,而他还是没考上,之后联系比较少了。等到我大学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他,跟他打招呼,他都不好意思。后听别的同学说,他才考上一所专科学校。算下来他上大学时已经二十四了,等到大学毕业都二十六七岁了。

对农村孩子来说,那真的是压力山大。一方面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供复读也不容易。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高考考不上,那种心情真的可以体会的。我自己复读一年,在高考前一晚都睡不着觉,可见他是多么不易。经过多年复读,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离开了农村。

还有一个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复读二年后上的大专。因为大专学制二年,还比我们先毕业一年,并且在工作把握住了机会,得到领导赏识,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上来,现在都成了副厅级干部。比我们那些早一年考上本科的同学混得好得多。

总的来说,通过多年复读考上大学的,都是非常有毅力的,可能是智力并不出色,也有可能是运气不佳。但终于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上了一年平台,比在农村或者没上大学的过得好点吧。

复读不易,请善待复读生,为了理想承受很多的压力。你们觉得呢?如果没考上理想的高校,你会复读吗?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身边有一个高考复习两年的例子,结合他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为什么死磕

但是很多学生总认为只要复读就可以提高很多,只有有少数人复读提分特别高,自己就可能成为那种学生。

很多家长或者老师一直灌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要努力就能考上好学校”。

但是一个人在方法不改变,思想不转变的情况下是很难发生质变的,大多数学生提分在10-50分之内。

很多复习很多年的学生,某种程度反映出天资不够聪明或者说不太适合这条路。

一个案例

有一个高中同学,本身特别聪明,高中时也不明白学习为了什么。

复习了两年高中毕业考到了专科,复读第一年考到三本,第二年考到二本学校。

再后来考上了非211研究生,最后在国内一家知名公司上班。

虽然多次高考,但是从专科考到本科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多人考到专科以后就给自己心理安慰说“以后还可以专升本”,但是大多数学生真正读书的时候就“忘了初心”,受周围环境影响开始混日子。

但是多次高考才考到一个非211,某种程度上说明不是很聪明。

我的建议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或者应该复读。

在我看来在专科和本科线边缘,差二三十分,在211和非211边缘,差二三十考到211,而且自己有拼劲的情况下才适合复习。

因为本科和专科、211和非211找工作有很大差距。现在本科太普遍了,像样的工作都要求“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复读一年考上本科非常值。很多公司看重第一学历,差二三十分考到211,复读一年可以考上211也很值。

如果加上50分都无法实现“质变”,如果成绩和平时相差并不大,最好不要选择复读。

有很多人不服输,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承认,考到名校的大多数是聪明的学生。多次高考才考上本科的学生一般真的不太聪明。

如果自己不适合这条路,先读一个能考上的学校再努力吧。专科可以升本,本科可以考研,如果你真正有能力未来并不是一片黯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伸出您的小手点个赞呗!也欢迎评论补充和交流,也欢迎关注我,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明明如月学长

高三复读了一年,第一次高考时候,数学破天荒地考了个不及格(那年数学实在太难,做完填空题就只剩半个多小时了,整个人都懵了),虽然最后上了二本分数线,但还是打定主意去复读。

第二年高考异常顺利,整个人像穿了滑板鞋一样,数学考了前所未有的分数,其他各科也都很好,比第一年高了一百多分,考了班级第一全校第三,重新回到高一时候的巅峰(想想现在,高中真的是知识的巅峰了,现在什么也不会了😂😂😂)。但是报志愿太过保守,可以上top10的分数结果去了个普通211,不过相比第一年,已经很感激了。

但我的好友就没了那种好运,对,他就是那个复读三年的人。我们高一就是同桌,高三后一起复读,重新坐了一段时间的同桌。坦言说,他似乎有一种手高眼低的毛病,平时做题也不错,但一到考试不是这里忘写了就是那个答题卡忘涂了,成绩也不稳定。更可怕的是,他居然在高四谈了恋爱,我们一个班的,长得挺好,但完全不是谈恋爱的时间啊,劝他也不听,班级那时候管的很松很松,最后又考了个三本。

他不死心,又考,结果第二年春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女朋友跟他好朋友好上了~~,好狗血,好尴尬,结果当然又没考好,于是继续奋战,又花一年,考上了本省一个还不错二本院校。

我们高三时候别的班有一个女生复读,据说是复读第三年,她的在中专师范院校读书的同学已经回来教书了,她还在这里,所以成为大家的调侃对象。那年我们都考很差,但她发挥很好,走了一本,还算是不错的结局吧。

高三很多人说来就是炼狱,枯燥的题海淹没了一切,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快乐没有悲伤,每个人都只是行尸走肉般的上分机器,为了那一天不眠不休。

但是,不,不是这样的,至今怀念那样的日子,那些真正为了未来拼搏的,为了同一个目标向前的日子。还记得上课时风吹过,墙上连片累赘贴的各种知识点哗哗作响,午休睡醒时写个小纸条,提醒前排的女生“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注意休息哦”(她现在已经顺利保博),下午倒垃圾时,明亮的路灯与路上周杰伦的歌声,晚上回寝时没戴眼镜,天边西沉的血色的巨月,像极了某个可怕的窗台。还记得冬天那个晚上我们没有睡觉,穿得巨厚呆在教室,看着清凌凌的月亮吸着鼻涕为某人吟破诗,还偷偷跑操场躺草地里打滚儿。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三已经是人生里学识的巅峰,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我们可以轻松地用左手定理右手定则做巨难的物理题,我们会背元素周期表,面不改色地讨论生殖与遗传,我们知道各类洋流的流向,我们对着圆锥曲线,轻松算出各个点线的位置,我们看着复杂的线条,脑子里是一个个特异的立方体·····,在如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脑子里各种想入非非的是房子车子票子女子,再也无法专心致力于单纯的学习与情感,唉,昨日之日不可留。

复读并不可怕,要有平定的心态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一年的时间很快,但这一年可以改变很多,而且改变的绝不只是你未来在哪里打英雄联盟(暴露年龄了),它会改变你的一生,所以如果你平时成绩很好这次发挥不好,或者觉得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请勇敢地上吧,相信这是值得的。











乃儿不花大王

关于这个话题,我真的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上高三的时候和他同班,听说他已经复读两次了,看样子就比一般同学要老练很多。胡子拉碴的,虎背熊腰,特别健谈,嘴巴能忽悠,很快就和前排的一个女生谈起了恋爱。当时他交往的男同学也都是那些复读生,他们经常一起玩,他有个外号叫“大圣”,意思就是他和孙悟空一样,什么都会,超级能忽悠。

口才确实是他的优势,文章写得也好,文科他确实不错。可是理科,数理化这些就不行了,偏科严重。所以他的成绩总分排名,只是中间,一点也不突出。所以他虽然复读了两次,那一年高考的时候,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我高三复读了,没想到开学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他。难道他又回来复读?还真是这样。

听他说,他去了西安一个民办大学,因为高考成绩不咋样,只能上这样的学校。可是实在是太烂了,垃圾的大学校风实在不行,都是谈恋爱的,根本没有人学习。他待了一段时间实在失望,于是又回来复读了。又回到了原来班主任的班级,于是我们又同班了。

当时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开他玩笑,老师也经常讲:大圣,你这是要八年抗战啊?因为他看起来实在比同班同学大太多了。他也不急不恼,继续他的。这一年他倒是不谈恋爱了,做起了生意,帮大学里联系招生。那些民办大学想要多招生一些学员,他在高中上课,有同学资源。听说赚了一些钱。

那一年高考的时候,他成绩还是不咋样,没有挂住二本线。我也没有,不过我是不能复读了。复读一年,已经领略了复读的压力。他已经复读这么几年,能理解他的不容易。我们班的刘军旗,说起他,都有点佩服了!

我去海南上大学了,第二年我接到一个去年我们同班的同学,他复读比我晚了一届来这边上大学。听他说“大圣”又复读了,而且和他同班。说起来我们都哈哈大笑,真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高三那么不容易,复读压力那么大,他据我所知,就已经复读四年了,真的有八年抗战到底的姿态。不过到最后他也没有上多好的大学,因为高考成绩真的不是你复读一下就上来的!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他倒是锻炼出了坚强的毅力。后来他去西安上大学,虽然大学很垃圾,但做起了招生的生意。嘴巴能忽悠,爆发得确实快,几年时间就在西安市买车买房了,在老家也建了别墅,娶了一个小学妹做老婆,挺漂亮的!

过去高考成绩失败的典型,可现在是人生的成功者。当我们这些同学都还在迷茫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阶级逆袭,从屌丝兑变出了城市中产。是我们同学中混得最好的!

所以说,做一件事情结果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真心努力,用心付出,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做到全心全意地无悔付出。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即使你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因为你的顽强坚毅的性格,早晚你做另外一个事情会成功的!

我有他的QQ,他的QQ签名我还记得:只有埋头苦干,才会有奇迹出现!共勉之!

关注我,探索理想生活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杨文华61

读大学的时候,我到公安专科学校去找我的同桌,正好碰到他们开老乡会,其中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我以为是他们的老师,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开老乡会还要请老师,最后问了我同学,他说那个是他们的同学,人家高考就考了八年,才考上公安专科学校。

不仅他考了八年,他兄弟也考了好多年,现在人家兄弟两个都是警察,一个月工资七八千,终于跳出农门了,从此整个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我想这也是人家长期坚持应该得到的回报。

除了这个极端案例,其他复读两三年的人我也认识一两个,但是大多数复读一年考不上也就放弃了,考上大学的现在日子过得都挺不错,没考上的也能把日子过下去,只是艰辛程度不一样而已。

对于女生来说,复读更重要,因为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回去一两年就结婚了,从此命运就定格,很多女生也清楚这一点,同样也不甘于这样的命运,所以都很努力的想要越过这个门槛。

前两天和一个大学老师在一起吃饭,他们是属于那种高职高专,也就是职业技术院校,问了一下他们今年的招生情况。不分文理科,只要能考300分就能报他们学校,有时候还会降一百多分录取,也就是说高考750分的满分,只要考200分差不多就能读正规大学。

所以复读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我想再差的高考生考个两百多分也不是什么问题,即便考不到复读一下考个两百多分,应该也不是很难。所以只要愿意选择,并且选对方向,读大学不是什么困难。

很多人认为读大学一定要读名牌才会有前途,其实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也很高,我刚才说的这所职业院校,他有一个采矿班,以前煤矿火爆的时候,这个班的人到大二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被煤矿招聘完了,出去以后的工资都很高。

其实这两年生产企业更愿意招聘这种学校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学的东西和工厂是高度结合的,招来就能用,继续培养也有智力基础。

对于很多家庭条件一般自己学习成绩也一般的人,选择职业技术类院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可能是一个更务实的选择,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每年的奖学金基本上就够维持生活了,国家对这块的支持和补助是非常大的。


凡铁铸兵堂

我认识的人中有大概4个人是高三读了3年的。

1、某高一同学.

这位高一班上的女生,长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而且据其宿舍的女生说其性格很怪异,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是感觉这我女生的性格很怪异,让人感觉是有股妖狸妖气的样子,很做作,还很容易和身边的人闹矛盾。后来这位同学补习了两年考上了市上的一所二本院校。

2、本村的一位姐姐.

一位本村的姐姐,其高三的时候也是复读了两年,最终是考入青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其本来在青海西宁市上班,后来回到老家的县城上班,并结婚安家。

3、大学同学A.

大学时候一位女生,她皮肤很差,身高一般,而且身上有股莫名的狐臭,据说她也是复读了两年考入本省的一所211工程大学,她高考英语考了130+的好成绩,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我们需要上两年她仅仅需要学一年。在大学期间他成绩算是中等上游,编程学的还好,毕业后在本市一家软件公司上班。

不过最近的消息是,她偶尔在网上抱怨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很辛苦,而且好像其还没嫁人,她已经是31岁的年龄了。

4、大学同学B.

本省的另外一个班上的同学,其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本地方言,他的本地朋友很多。后来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其本地当了一名初中老师。


1927年的古董先生

连续读了六年高中,真服了他的耐力。这是我家乡一位学子的真实经历,他是上世纪60年代初(属虎的生肖)出生,农村人,家庭贫困,唐姓,但天赋聪颖,头脑敏锐,吃得苦,耐得烦。第一次高考,已上了专科分数线,毕业后将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跳出“农″门。这位唐姓学生却志存高远,他向贫穷的父母要求复读,得到了支持,复读一年后高考达到二本分数线,他不愿意去,又去复读了一年,再次高考,可读一本大学,但距离全国著名重点本科,尚有差距,家人都劝他接受这个现实。然而,唐姓同学执意不从,耐心说服父母及亲属们,支持他再复读一年。他第三次复读参加高考后,终于被人民大学录取,四年本科毕业,又考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三年,获得硕士学位。这一年,他已快三十岁,接近于而立之年。农村的父母愈显苍老,家更穷。

好在那时国家给予大学生统一安排工作,他比较幸运,作为高材生,被分配到国家某部委工作。由副处级至正处级(职),副司级至正司职等岗位转换,他终于彻底完成了身份转换,由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当上了真正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并成为了名人。这是与其不懈努力,通过学习(读书)走出寒门的典型,也与其坚毅的个性,韧劲与倔强的脾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秉性有关,更与其人生信念上的坚定分不开,人活着就务须努力奋斗!!


东山云谷

其实复读主要看自己,如果有梦想,有实力多读两年没关系,说不定你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