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产品销售难,难道是农民的不对吗?

春风春雨311

有些农产品销售难,难道是农民的不对吗?



今年农产品几乎销售都难,价格普遍低,甚至低到无人问津,直接扔到沟里变成垃圾。比如今年的蒜苔价格,低到0.10元/斤,最后蒜农直接扔到地里,让人看着心疼,可城市里的价格蒜苔价格至少1元钱一斤。再比如黄瓜价格,目前正是黄瓜盛产期,商贩收购农民黄瓜价格是0.2元/斤,而到大城市农贸批发市场至少1.2元/斤,到了消费者餐桌上价格更要翻倍。再比如南方的荔枝,普通荔枝平均价格为0.8元/斤,优质品种荔枝也就是3元/斤左右,可到了北方消费者手里,至少10元钱一斤,甚至20块钱一斤。



从对比上看,有些农产品销售的确难,不全是农民的错!这是现实条件所限导致的。简单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残留超标,品质差。这是农民为了追求效益所致,结果是适得其反,不到没赚到钱,反而亏了本钱。

二是交通不便,比如偏远山区的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出。

三是水果的性质造成的,主要是水果的储存时间短,一时间大量上市,市场无法消化。

四是商贩欺行霸市,导致农民无市场销售农产品。

五是农民在大型农贸市场无立足之地,也就是农民受城市规定所限,不能随意把农产品卖给城市人。这是一个潜规则。



总之,有些农产品销售难,难销售,主要是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销售地域,只能在田间地头低价卖给商贩,然后商贩高价卖个城市人群消费。这一切谁之错?谁之过?不言自明!!!


宗元

看到你的问题我不禁想插几句话,不过在这里我想先给大家好好阐述一下农民的定义,那么农民是如何定义的呢?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是农民。大家都知道在解放前后,我们国家把农民分成:贫农、中农、富农,也就是说,同样是农民,拥有的田地、生产资料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了区分,而贫农相对来说生活更艰难。今天农民同样有类似的区别:普通农民、农场主

普通农民种地为生,挣钱不多,农场主则相对富裕很多,有更多的可耕土地,有大量的机械,有大量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卖粮挣钱,一方面农业补贴较多。

再回到你的问题上来,有些农产品销售难是农民的错吗?

可以这样说,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民家庭来说,他们的土地少,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就肯定不多,在加上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很难和那些大的农场主(包括农业土地承包者)竞争,他们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少,不具有竞争力,销售困难,到底是谁的错呢?只能这样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很多种:农业模式的缺陷、政策的偏向、粮食价格偏低、小农经济自身的缺点

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今天很多普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困难。错不在农民自身,也不能把这种现象完全归根于农民。

而对于那些农场主、土地承包者来说,他们的农产品如果销售存在问题,出现困难,那就不好说了,相信也不是大家所关心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就是为了商业销售,不能代表广大普通农民的利益,所以对于他们的农产品销售困难,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讨论。

就我来看,当前我们国家很多普通农民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国家统一收购除外),基本上就是有人要就卖,没人要就烂在地里或者喂养牲畜,这种现状真的让人担忧,一方面普通农民不能通过种地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农产品的浪费。所以未来在提高普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切实解决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民俗那些事

农产品滞销,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农业本就是靠天吃饭,怎么怪也不该怪到农民头上。我认为农产品滞销主要有以下原因:

农产品自身属性

很多农产品都是鲜活产品,与工业用品相比较,有很强的时效性,存储成本高,有点质量问题就很难卖出去。同时农业也受天气影响,风不调雨不顺农产品品质会较差,影响销售。我还记得家里水稻经常会有发霉的情况,在水稻成熟期下大雨导致倒伏、发霉,这种稻谷基本上没人要,有人买也是出很低的价格。

上市期高度重合

今年荔枝滞销很严重,就是供大于求导致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的荔枝集中上市,市场一时间很难消化。今年上海的荔枝就比往年便宜,也从侧面反应了滞销的窘境。

销售渠道不通畅

现在有了互联网渠道,有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还能卖出去,不过这毕竟只是少数,农产品主要还是走线下渠道,交通不便的地方农产品滞销严重。

农民自身局限

农民本身的知识面有限,在选择种植农产品时不以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实际需求为依据,更多的受当前市场价格引导,一窝蜂去干同一件事,很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还有一些农民习惯了过去的生产方式,不知变革。例如今年徐闻菠萝出现了严重滞销,可是种植新品种“台农17号”的农民每亩收益有好几千,农业需要改革!

不管怎么说,农民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保护。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农技专家


鲜农场

有些农产品销售难,难道是农民的不对吗?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一直走低,如粮谷,蔬菜,水果,价格低销售难,农民种植不挣钱。

一些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是农民跟风种植,说什么集中上市,供大于求所产生不良因果,本人分析专家说法是片面,不切合现实。

(1),首先得要说,粮谷不值钱也是农民跟风种值原因吗?难道是农民种植粮谷不对吗?

(2),农民种植粮谷不挣钱,改为种植经济作物,如各种蔬菜大棚高效经济作物等,及各种反季节水果农产品等等,尽管如此农民还是卖不上好价钱,反之城市居民还要吃高价格水果.和蔬菜。

(3),如果农民种植粮谷能挣到钱,种植蔬菜水果经济作物土地面积自然减少,也就不会出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发生。

(4),须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改变让农民蔬菜水果在城市內有站脚之地,让居民能吃上何理蔬菜和水果。


微笑117359766

这个问题不应归于农民过错!

第一,农民是最底层最直接的农副产品生产者,他们没有依靠,没有收入保障,所有的希望都归于对农副副产品的质量产量价格提升上,因此,投入大精力大成本去搞生产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多样化了农副产品,但很大程度上还是改变不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农民看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不会有大的改观。

第三,跟风生产是农民无法左右自己的选择,他们对市场的预测,对自然环境的预测几乎没有准确率,市场让他们贱,他们就贱,天气让他们亏,他们就亏!

第四,新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的无极限拉大,农民永远走不出不被重视的怪圈。居大厦者十指不沾泥,,身着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社会现象并不会因为农副产品的社会重要性而改变。歧视,不可避免的让农副产品廉价而无人问津。

第五,社会的怪现象是,农副产品因为自然的直接或者简单获取而不会被列入奢侈品范畴,一颗苹果怎么努力生长也抵不上一个不能吃也不能喝的名牌包包!上层的价值观是宁可给一个扭扭屁股唱唱歌的一掷千金,却在菜市场上为了一斤白菜和种地的老头讨价还价!

第六,市场的变化不能归于农民之错,农副产品的贵贱更不能责备农民没有眼光,那些吃着农副产品的肉食者都无法预测指导的问题怎么能归于百姓呢?君不闻手扶犁把鞭打牛,老子不种你吃求的牢骚永远只是一种牢骚么?



晓莲

农民要是真正的做农产品是对的,但学奸商一样骗人就不对了,好多农产品都是被农民自己做坏的,我就碰到过很多不地道的农民,在你收购他们水果时你一转头后面就会有人给你放差果进你选好的筐子里,还有带你去看果园,定好的果要是你人不在就会把别的果园里的差果摘给你,还有按标准定的水果很多农民都不会按标准给你,摘好的水果差的也要安好的给你,这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还有听农民自己说的就是在最后一次杨梅下面放石头,茶叶里面也放石头,导致后面没人要他们那边和茶叶,做生意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最后死的还是农民自己,收购商亏一次就不会亏你第二次,没有收购商农民的东西就
只能自己吃,这个是我去年收购的桔子


南坝桃花源

农民自己有一定的责任。当今社会,无论想干什么,都必须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然后再根据调查或考察的结果看看自己的想法可行不可行。可行,就要尽量做好,不可行,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不会出现滞销的问题了。但农民在这个问题上,只能负很少的责任。主要责任应该由当地政府承担。做为一级政府,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的农民服好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农民搞好市场的可行性调查,给农民出谋划策,种什么好,种什么能挣钱。农民一旦失误种了滞销农业産品,政府要及时的帮助推销,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


hushouc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