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曾几何时,在一座不起眼的山上,一个未知名的小山村逐渐成型、拓展并一步步延伸至山腰处。

这儿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头墙的碎石头皆就地取材,经石匠那匠心独运的双手叠得板板整整;山村内房屋的房顶是清一色的茅草,据家中的老人说,那些茅草都是在山上割下后一点点搬运回家的,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但也不乏古村落所应有的气息,山上的茅草屋虽说是就地取材所建,却也可夏天遮雨,冬天阻风。只可惜如今的小山村,早已不复从前那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剩下那残垣断壁和略显悲凉的石屋,依旧凝聚着这个小山村的历史……这个依山傍水的石头村,是费县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自然古村落——利山涧。

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利山涧是费县费城街道的一个自然古村落,在温凉河的东岸。据1982版《费县地名志》记载:“利山涧,位于费城西南5公里,属南坡大队,131人,112亩土地。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因位于利尖崮北侧的山湾里,故名利山涧。”这个小山村,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所在,只通过一条参差不齐的杂乱石桥,连接着山外的世界。

回首儿时的我,最爱的便是这山村行。记忆中的那个古村落,依山傍水,进入山村只一条道路,那便是连接山与河的石头桥。相传,元朝建村时并没有这所谓的石头桥,村中的人们外出皆趟水而行,然而每当天降暴雨,河水便会上涨,利山涧中的人们便无法外出,为此,村中人便提议合力搭建一座桥,此后村中人外出便不必脱掉鞋袜蹚水过河了,为此才有了如今的利山涧石头桥的存在。

石头桥至今仍保留着原貌,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的石头被叠放在一起,连接着河两岸,联系着利山涧与外面的大千世界。走过古韵十足的石头桥,一路沿着那颇具岁月感的山间小道(山间本没有路,只因走的人多了,便渐渐成了路)向上走,利山涧的面貌便逐渐在眼前呈现,

山腰处耸立着一座座石头屋,墙壁上爬满了苍翠欲滴的藤叶,些许树木甚至从墙垣中伸出来,并顽强地长成参天大树;不知名的各色野果点缀在墙头,山涧中不时会传来各种鸟儿的叫声,婉转悠长,颇有“山光悦鸟性”之感。身临其境,绝不失为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那时的我和朋友们最喜欢夏天去探访这个村落,远远地望去利山涧中一片勃勃生机的绿意,映入眼帘的除了庄稼就是绿树,植被覆盖率极高加之人口少,山上的林木近年来保留还算完好。溪水在石头桥间缓缓地流淌着,偶尔会有些响声,伴着山涧中的鸟叫声,就好比一曲若有若无的山歌,着实毫无违和感。

夏日的河水更是清澈见底,水底的小石块小砂子清晰可见;有些鱼儿在水中徜徉,还有些停在水底的沙石上休养生息,它们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很是自由随意,如同来自神仙世界一般。利山涧山腰处有一口天然形成的泉眼,供山涧中的人们饮水。

泉水自山顶顺流而下,进过层层过滤,流到山腰的泉水不仅没有丝毫杂质,游人到此若是抿一口还会有淡淡的清香在齿间环绕。山村里有些许残存的旧屋,地面上还存有依稀可见的茅草。每每到达山顶时,我都会随便找一块大而净的石头就地而坐,听着潺潺的水流声,吹着悠然的山涧风,甚是惬意。

随处可见的樱桃树也正值怒放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都是那点点红花绿叶,喜鹊停在枝头,极具诗意之感。

自泉眼向上走去,便是那回环曲折的羊肠小道,如同那蜿蜒起伏的山脉,总也望不到尽头。山中只剩下老两口居住,山间小路未曾经过改动,仍保持着原貌,坑坑洼洼但其间留存着岁月冲刷过的痕迹,两位老人的房屋外有颜色各异的鸡四处游逛着,小山羊则被主人拴在路旁的杨树上安静地吃着草,我们从它身边走过,它却半点都不惊慌,俨然像是这山村的主人一般。

老人的房屋外有一圈用整齐的石块搭建的院墙,院子里有几棵樱桃树和杏树,树和花也很随意,有的枝叶伸到小草屋内,毫无违和感,其间夹杂的淡淡的花香让人顿感清爽无比;鸟儿叽叽喳喳地在枝头飞来飞去,自由惬意,这儿的一切都如出水芙蓉般,未经雕饰,向世人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之美。院内是三间茅草屋,还有些基本的生活和农业用具。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墙边的鏊子,所谓的山东煎饼就是在那上面摊出来的。

两位老人十分好客,一定要留我们在他家吃饭,我和朋友们不好推辞,便随两位老人进屋去。屋内倒也整齐干净,一尘不染。屋内正中央挂着年岁已久的相框,上面有两位老人和孩子们的合影,因为年复一年,照片颜色明显已经褪色,照片灰里透着淡淡的黄色,但这正也见证了山村历史的悠久。

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因为周围环境古风之韵味,只欣赏院内的风景便是一种沁人心脾的享受了。老人们居住的仍是之前的石屋,

零星的花草从石缝中伸展出来,如同绣在墙面上一般,鲜艳动人。两位老人热情好客,不一会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他们还向我们介绍,如今生活质量高了,但他们不愿随着孩子们下山,城市里饭店的那些花样虽多,却不如这些自己在菜园里种下的蔬菜水果吃起来放心。做饭所用的食材一律是自给自足,蔬菜是从菜园里采摘的,在树下支起桌子,我们便在树荫的遮蔽下开启了愉快的午餐之旅,不得不说山间的食物的确别有一番风味,加之身边的美景,简直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茶余饭后,老人们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山中的一些趣闻,这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鸟儿们也终于可以有机会吃到地上的残留的“美味”。我们与老人坐在清凉避暑的树荫下闲聊了一阵,伴着鸟鸣与各种花香,好似一次心灵上的洗涤。

从老人那我们得知,这里离山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一行人便一致想去深山里看看,老大爷给我们指了一条近道,还不忘叮嘱我们要注意脚下的荆棘,我们辞别老人后,便一路向山顶走去。一行人对山涧的景象饶有兴致,蜿蜒的小路旁绿树成荫,一眼望不到边际,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越往深处走,便越有种“鸟鸣山更幽”之感,寂静山林处不乏鸟儿的叫声,空谷传响却给人带来一种怡然自得的享受。

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探访古村落之行,收获颇丰。每次去连山涧都会有别样的风韵,四季变换,唯山村的风土人情未曾变化,秋季的利山涧,山前的河水水势明显减小,不过溪水依旧沿着河道左拐右弯地缓缓流向下游,轻柔舒缓,河边的树木虽不似先前那般生机勃勃,却也颇有些曲径流觞的意味。

初秋时节还算凉爽,浅处的河水从岩石边流过,石块经长年累月河水的洗刷早已覆满了厚厚的一层青苔,初秋时有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游玩,许多人脱了鞋子踩着河水中的石头走来走去,也有人选择踩水,感受山间河水的清凉。随意找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感受山涧中吹来的清凉之风,十分的惬意与舒适,那种感觉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利山涧风景独好,不失为旅行的绝佳之地。石屋也是利山涧的一大建筑,此外,山村内还保留着烤烟房、石碾、山涧等村庄意境。据传,进入21世纪以后,利山涧曾有过三十多户人家,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无法供用水电,大多数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了温凉河西岸的大村子里。利山涧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点点失去往日的生机与活力,留下的唯有那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的石屋了。

现如今,已七百多岁的古村落里也就只剩下一户人家。山涧中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杂草丛生,乱木成林。利山涧中剩下的这两位老人想必早已习惯了这宁静的生活,

他们不愿下山接受儿女们的照顾,因为在那里他们知足常乐、生活安逸、无烦无忧,小山村仿佛丝毫不受外界文明冲击的世外桃源,那才是他们心中的归宿之所。

百年古村行,往昔利山涧

往昔的利山涧早已长满了不知名的山花野草,却也有几十年前当地人们栽种的满山的樱桃、香椿、杏树、桃树等,每年的第一季度,满山的樱花、杏花、桃花开放之时,将这原始的小山村装点的生机盎然。

不论何时何地,利山涧这一百年古村落,终究是我心底找寻记忆的地方。

  • 朱瑶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2班
  • 校园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