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黨建+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羣衆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青海新聞網訊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東村第一書記楊源鴻針對村裡賬務混亂、群眾意見較大的問題,打了一套“查賬務、出公示、談心事、建制度、重管理”的組合拳,引導“兩委”班子和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得到了群眾認可。

湟源縣巴燕鄉上浪灣村整村搬遷項目中,由於群眾對新村選址意見不統一,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村黨支部及時將這一問題列入“問題清單”限時整改,確保扶貧工作穩步推進。

……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西寧市廣大貧困村第一書記著眼於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將黨建工作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堅持扶志與扶智並重,努力使貧困群眾走上一條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穩定脫貧之路。

黨建促扶貧,激活造血“幹細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西寧市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將建強村黨組織作為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為第一書記建立黨建責任清單,推進“話、看、評”機制等方式,督促廣大第一書記抓班子、帶隊伍,想辦法,謀實招,帶動農村黨員自覺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擔在肩上、抓在手上。

“一開始駐村的時候,面對髒、亂、差、窮,自己心裡真是忐忑不安。”大通縣向化藏族鄉將軍溝村第一書記劉建新經過深入思考,決定從加強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入手,開始他的扶貧之路。兩年多來,他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按照市委“十條措施”,指導黨員認真開展“兩重溫一續寫”“三亮三比”,制定“三張清單”等工作,不斷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名黨員在修改完自己的問題清單後,很有感觸地說: “以前從來沒這樣‘檢查’過自己,總覺得不違法亂紀就夠了,甚至一開始還存在搶當貧困戶的想法,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啊,今後真得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場了。”

扶貧先扶志,提振群眾“精氣神”

隨著夏季的到來,集“農業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湟中縣土門關鄉上山莊村的“花海”旅遊景區又火了,無論是果蔬採摘園、垂釣園還是帳房營地、篝火廣場,在數萬遊客的“衝擊”下,總是有一種略顯“擁擠”的感覺。然而,誰能想到在當初引入這個項目時,卻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對和質疑,“第一書記是城裡派來的,幹不了啥實事!”“還說搞鄉村旅遊,山坡坡種花是能喝啊,還是能吃啊?”……面對種種質疑,第一書記種延寧深刻感受到,只有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解開疙瘩,才能把項目真正落實下去。

於是,他帶領駐村幹部和村“兩委”成員走家串戶,耐心細緻地跟村民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分析村情實際,統一思想認識,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在,村民除了土地出租帶來穩定的收入以外,有近150戶以合作社形式得到分紅,近200人在景區實現就業,貧困群眾收入大幅增加。

面對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致富信心不足等問題,西寧市堅持把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廣大第一書記既送溫暖、更扶精神、扶觀念、扶信心,不斷幫助群眾樹立起戰勝貧困的鬥志和勇氣。

大通縣向化藏族鄉立樹爾村第一書記方明帶領村黨支部嚴格按照“三議一表決”程序,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擁有4個方面16條內容的《立樹爾村村規民約—脫貧攻堅篇》,製作了《立樹爾村精神文明建設村民行為臺賬》,引導全村上下形成了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優則獎、惡必懲的約定俗成。湟中縣攔隆口鎮下紅村第一書記張宇到村後,針對農閒時間群眾無事可做,賭博酗酒現象時有發生等現象。牽頭完善村規民約,要求所有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組織專門人員查處村裡賭博酗酒行為,及時剎住了村裡的歪風邪氣。

扶貧必扶智,打造致富“永動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西寧市瞄準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需求和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需要,積極發動廣大第一書記組織開展了實用技能培訓、產業技能培訓等工作,努力使貧困戶具備“造血”能力,激發了各族群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感激之情,增強了群眾推動鄉風文明,主動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