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学成语,几个比较生僻的文学典故

有句话说,“读史使人明智”,确实,成语典故就有这个作用,它让人们在小读历史故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启发。一起来看看这几个生僻又有意思的成语典故。


读故事学成语,几个比较生僻的文学典故​千金买壁

在长安天子忽来不上船,郁闷不得志的李白被唐玄宗“放归”。李白来到了洛阳,结识了小有诗名的杜甫,杜甫与李白结伴来到梁园(今商丘梁园)。在梁园与迁居到宋州(今商丘)的高适相识。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成为好友,一起郊游围猎、饮酒作诗,友情甚笃。三个诗人来到梁园。在梁园三个诗人好友,访古迹问友、狩猎,十分开心。李白在拜访老朋友张巡的时候,张巡留他们在梁园多玩些日子,李白说,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家,准备回兖州的家。三人准备道别,饯行的时候,三个诗人一时兴起,竟在墙壁上写起诗来。三个人一人写一首诗,遭到墙的主人的反对,强令其将墙上的诗文铲掉。不料,三位诗人写在墙上的诗,引起一个站在一边默默观看的宗煜的喜爱和珍重,她花千金将这面墙买下,保存了诗人的诗,成为千古佳话。这个大家闺秀就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宗煜早知李白诗名,十分羡慕李白,如今得见,更加倾心,遂生爱慕之意。弟弟宗璟得知姐姐的心事,遂告知李白的好友张巡并请他做媒人。经张巡、杜甫、高适撮合,李白同意和宗煜小姐结婚。经过张巡的推荐,高适得到朝廷的任用,允许他到塞外从军。高适遂告别李白、杜甫和张巡去边塞从军。后来,高适成为重要的边塞诗人和他在边塞的经历有关。李白和宗煜在梁园喜结百年之好后在梁园生活十年之久,安史之乱爆发携带妻子一家南奔,后李白入狱,妻子在崇山峻岭之间不吃辛苦奔波营救李白出狱。李白将宗煜比作蔡琰(蔡文姬),十分感恩与妻子。

堕甑不顾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堕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

反求诸己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hù]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形容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小眼薄皮

比喻眼界小,爱贪小便宜。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8回:“你娘与我些什么儿?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墙东窥宋

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东窥宋”形容美女多情。
读故事学成语,几个比较生僻的文学典故

屈谷巨瓠

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后以“屈谷巨瓠”、“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倾盖论交

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又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见《孔子杂训》)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

御批韩翃

唐代诗人韩翃,曾任员外郎,晚年颇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辞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韦姓巡官知他是名士,与他交好。一日夜半,韦巡官急叩韩翃家门,祝贺其任驾部郎中、知制诰。知制诰职掌草拟朝廷诏告文书,清贵之职。韩翃不信,韦巡官说:据京报,知制诰缺人,中书省选中两名呈德宗亲批,御笔不点出,后批曰:与韩翃。时有两人名韩翃,另一韩翃任江淮刺史。中书省又将两韩翃同时呈进请示。御笔录诗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在一旁批曰:与此韩翃。韦巡官曰:“此非员外诗耶?”韩翃方确信不误。

奉旨填词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给教坊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兰亭修禊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亲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阴(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的兰亭。按照古代风习,在此举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仪:各人依次分列兰渚曲水旁,将酒杯置于水上,任其随波而下。酒杯过时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王羲之手写此序的书法向被视为艺术瑰宝,与其事其文相得益彰。从此“兰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会的代词。

梁州梦契

元稹和白居易均为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两人友谊深厚,常以诗文互相酬和,世称“元白”。元稹任监察御史,于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时白居易在京于同月二十一日与弟白行简及知友李杓直等游慈恩寺后至李家饮洒。席间,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当已至梁州了。”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作诗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属陕西,即梁州境)旅次梦与白居易、李杓直同游曲江及慈恩寺,醒后作《梁州梦》诗云:“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曲江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两人遥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后人形容知友梦魂相交,常引此佳话。

东涂西抹

唐人薜逢晚年仕途失意,曾骑瘦马赴朝。正逢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见其形相落拓,就吆喝道:“回避新郎君!”薜逢派从者传言:“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年少时,也曾东涂西抹来!”东涂西抹,本指妇女装饰,薜逢以此做比,说自已少年时也曾凭文章取过功名,新科进士何足为奇。后以“涂抹”自谦诗文拙劣,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即用此典。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故: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扶持秦国王子异人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为了提升名望让众人服气,就写出一百六十篇文章,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读故事学成语,几个比较生僻的文学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