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文 | 姜晓彤


导语

201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一度升值到了6.24,一季度升值达3.8%,但2季度贬值达5.3%,上半年累计贬值达1.7%,仅上半年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就问塑料人你怕不怕?

那么问题来了,汇率下跌对国内塑料行业的影响在哪里?

2018年6月下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速度前所未有,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分别跌破6.65和6.64,创下7个半月新低。在岸人民币6月累计大幅贬值3.38%,创汇率并轨以来(1994年)最大单月跌幅。

逻辑上讲,当人民币汇率下调,塑化原料外盘报价不变的情况下,国内进口原料的成本将会增加。比如一季度塑化原料的进口成本是10000元人民币/吨,那么二季度同类的进口原料的进口成本应该增加530元人民币/吨;另一方面,制成品出口时,汇率的下跌会使得出口成品的价格下降5.3%。所以从短期看,汇率下降对塑料出口型企业是有利的。从长期来看,因国内塑化原料进口依赖度非常高,汇率下跌会使得高价进口原料价格向下游制品传递,进而推高产品出口价格。

所以说人民币贬值是把双刃剑,在增加进口企业采购成本的同时也鼓励了下游制品的出口。

目前国内塑料行业原料进口依赖度高!

原油:众所周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我们在上文分析过,人民币汇率下跌会增加国内炼油厂进口成本,随之而来的就是汽油柴油的价格上涨,各类以原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提高,对国内化工行业而言,生产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下游塑化制成品的涨价。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树脂: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塑料原料树脂的进口总体依存度达到44%。以PE/PP/PC为例,国内聚乙烯进口占比约为41%;国内聚丙烯进口量占比约为16%,国产自给率接近84%,但是进口主要以高端料为主;改性塑料PC,目前国内PC七成需要进口,70%是外资企业生产,仅有10%是国内企业自产,与聚丙烯一样,进口主要以高端料为主。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其实不必惶恐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贬值会通过资金面、通胀、成本端、收入端等渠道对市场和行业产生影响。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通胀的走势,增加进口成本,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

同时,贬值会使得资本外流,导致市场资金面紧长,对整体市场产生利空效应,从而不利中国经济的投资和消费,不利中国经济发展,再传导至下游塑料行业,即市场不看好未来塑价。

但鸿网通过实际调研发现,虽然人民币汇率在6月底出现连续贬值,但其对国内塑料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鸿网认为,塑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不仅受汇率的影响,供需情况才是主要影响因素。

二季度为国内塑料市场传统需求淡季,终端市场订单减少,产销指数下降(鸿网塑化行业PMI指数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规律特征),所以这期间塑料价格易跌难涨。因此在需求没有放量的前提下,短期国内塑料市场的上行动力有限。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鸿网通过走访华东地区塑料贸易及终端企业发现,塑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强,众多进出口塑料贸易企业通过远期合同,或者外汇期货市场做了套期保值,所以短期的汇率波动基本对企业的进出口经营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冲击。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汇率的大幅贬值,但短期对国内塑料价格的影响有限。

从市场预期来说,人民币的持续性贬值,会影响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加剧资本外流的风险,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有干预汇率的动力(以往出现过多次)。因此鸿网认为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八连跌,塑料人的生意该怎么做?

鸿网认为,目前,国内塑化市场整体处于弱势盘整阶段,市场波动平缓。对大宗商品而言,美元走高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存在两个逻辑,一是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二是推高原材料成本从而提高商品价格,两种效应博弈下,最终决定大宗商品走势的还是国内需求的情况。

从价格来看,目前塑料行业处于需求淡季,价格相对弱势平稳,场内各方消息面力量较为均衡,近期应关注期货盘面的走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