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诞生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判决

杭州诞生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判决

资料图

区块链技术,这一炙手可热却令人倍感神秘的"黑科技",如今在司法领域有了新的实践。

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并明确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审查判断方法。

专家认为,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此次判决,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正面信号,说明了区块链在电子存证中的应用,具备能够被司法机关采信的证明力;同时,也说明了区块链作为一种数据库技术,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这将对区块链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区块链存证被法院确认效力

杭州互联网法院认为,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数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当前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认定标准,应根据电子数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其证据效力。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介绍,区块链由一个个区块数据结构组成,每个区块上都包含了数据、时间戳、关联到上一个区块的信息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被用于在陌生主体之间实现分布式的协同记账,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共享、共识信任、不可篡改等特点。

"这一判决表达了司法界在面对新技术时包容开放但又不失慎重的态度,在全国尚属首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较为领先的。未来,预计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将会在司法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杨东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表示,此次司法判决对区块链存证的认可,在全国法院系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对未来其他案件具有参照作用;未来也有可能在电子签名法或者诉讼法里有关证据认可的规定中,纳入区块链存证的作用。

区块链进入2.0时代

杨东谈道,区块链最早的应用始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但其潜力远不止于此,由于区块链的信任传递能力,除了电子存证以外,区块链能够用于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资产数字化、证券登记与交易、保险、供应链金融、网络借贷、征信、身份认证、隐私保护等丰富多样的领域。

邓建鹏介绍,学术界和产业界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是数字货币阶段,区块链应用和货币相关,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支持各类数字加密货币履行交易和支付功能;区块链2.0是智能合约阶段,将区块链技术用于金融资产的数字化,支持各类金融活动转移到区块链上进行;未来区块链3.0将是社会治理阶段,区块链技术延伸到金融市场以外的社会经济领域,主要在政府、科学等方面发挥作用。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区块链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