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老板回村当第一书记,做了什么事让全体村民强烈要求留任

此文原发纸媒,标题为——李艳军:这副重担我愿意挑

题记:人生路漫漫,哪里会有一帆风顺?生活的担子,或轻或重,可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须知千里无轻载。只有负重前行、有所担当,才能成就一番辉煌。今年38岁的李艳军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荣誉与信任

李艳军是襄垣县夏店镇赵家岭村人,现任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会长。他身上的荣誉有很多:省优秀党员、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襄垣县十六届人大代表、“襄垣手工挂面”非遗传承人。他还多次荣获山西省优秀企业家、长治市农村拔尖实用人才、品牌山西年度人物·社会责任奖、襄垣县优秀第一书记、五四青年奖、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私企老板回村当第一书记,做了什么事让全体村民强烈要求留任

李艳军(左二)在修建村广场现场。

李艳军口中的信任,指的是2014年11月,他作为襄垣县非公企业的杰出带头人,被组织上选派回家乡夏店镇赵家岭村当第一书记。赵家岭村位于襄垣县城西10公里,全村168户, 548口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支村两委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是典型的穷村乱村。这些情况,李艳军清楚。而作为一名私企老板,面对组织上这样一个任命,李艳军的内心其实是想拒绝的。他说:“我父亲就曾当过赵家岭村的村支书,却在4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当时我只有16岁时,正是该念书的年龄,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我父亲工作得到了村里群众的认可,他是怎么吃苦受累的,我最清楚,况且我自己的企业还有一大摊子事情管不完。当时的村子那么乱,想想都头疼。”

最终,党员的身份让李艳军警醒。非公企业杰出带头人的荣誉帮他克服了畏难情绪,乡亲亲情使李艳军动了真情。他动情地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非公企业党支部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民企想要做大做强有多么不容易。襄垣手工挂面能取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哪能申报成功呢?党组织就好比企业发展的贵人。党和政府给我了这份荣誉,我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私企老板回村当第一书记,做了什么事让全体村民强烈要求留任

李艳军(左二)查看修路现场。

破局与变化

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很简单,但是开展工作非常难。面对一个有名的穷村乱村,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治理?上级的眼睛看着她,村民的目光盯着他,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怎么办?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艳军经过认真走访,详细了解村情民心,最终定下了先从整顿班子软散懒的问题入手,促进村子稳定和谐发展的思路。

打铁先得自身硬。李艳军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严格践行共产党员“三严三实”的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他向全体村民承诺:不拿集体一分钱报酬、不向群众摊派一分钱资金、五年内为群众走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当时的村里百废待兴,机井失修群众吃水困难、道路坑洼进出不便、村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李艳军从整顿组建新两委班子入手,打造了一个和谐的团队。他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开始了破局之后大刀阔斧的大干实干。短短几年时间,投资20余万元,维修了村里唯一一口年久失修的机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困难;投资48万元,建设了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投资36万元,改造了村委办公场所;投资25万元,高标准硬化了村里的主干道;加上对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经过多方协调筹措,投资400余万元,解决全村的集中供暖难题。

短短三年时间,在李艳军的真情真心真干的付出下,曾经的穷村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的新赵家岭村让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2017年11月的换届中,全体村民自发强烈要求李艳军继续留任第一书记,这是全体村民的心声。

私企老板回村当第一书记,做了什么事让全体村民强烈要求留任

李艳军(左二)现场查勘村集中供暖工程

责任与重担

农村第一书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李艳军深知这一责任的分量,他围绕“强化村党组织建设、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着力为民办事服务、着力提升治理水平”的职责要求,逐条对照自己工作,时刻铭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家乡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他,他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村子两副担子他一肩挑起,在别人眼里是重担,在李艳军眼里,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非公党建开展得红红火火,村子支村两委班子团结和谐,大家的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四年来,李艳军将赵家岭村的每一户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谁家有什么困难他了如指掌。找乡亲们谈心“摸家底”,然后“对症下药”,解决百姓“燃眉之急”,作担保、晒账务、亮考核,将权利晾在阳光下运行,为班子成员做榜样,这一切举动,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支持与爱戴。

村子变美了,班子团结了,村民心齐了,李艳军并没有感觉肩上的担子有所减轻,他又开始谋划村子的未来发展。村里的煤矿早几年前就已经关闭,没有什么集体产业,他就积极引进专业种养殖技术,鼓励带头人发展特色农业。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解除百姓的担忧,他耐心地为村民算账,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在他的努力下,一部分村民开始步入了增收致富路。

李艳军的事迹感动了村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7年,他被市文明委授予首届长治市“当代乡贤”的荣誉称号。他肩挑企业、村子两副担子不畏难,而且成绩斐然的故事也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他却没有止步。他说,新的一届第一书记任期开始了,他要做的不仅是壮大自己的企业,更要好好谋划如何更好地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这副担子很重,他斩钉截铁地说:“担子虽然重,我愿意挑,否则对不起党组织、对不起全村人。”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