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的南天門戰鬥:朝鮮戰場五人硬懟數百倍敵人四日夜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一度快頂不住時,曾經有五位無名戰士天降神兵一般出現在敵人身後並擋住敵人的進攻四天,為志願軍隨後的反攻做出巨大貢獻。遺憾的是,到今天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唯一留下的,是用刺刀刻在牆上的五個字:“中國人在此!”

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爆發兩週年,“聯合國軍”方面,生力軍韓二師取代被四十五師打得氣息奄奄的美七師,大有一口吞掉上甘嶺之勢。

真實版的南天門戰鬥:朝鮮戰場五人硬懟數百倍敵人四日夜

這時候兩邊的形式對比是,聯合國軍換了新鮮血液,兵強馬壯氣勢如虹,而志願軍由於連續減員,兵力已經近乎到了極限,軍長秦基偉把軍部的警衛連都送了上去。勝負往那邊傾斜,不必多說了。

當天,前線陣地崔建功師長在指揮所看到,對面黑壓壓一片一片人頭就在炮火掩護下過來了。志願軍陣地上還活著的已經沒多少人了。形勢極度危險。突然之間,對方的攻擊隊伍一片大亂,戰鬥突然在敵人的背後打響。原來有一支奇兵,佔據了美國人後方留下的一座非常堅固的堡壘,冷不防在敵人背後打響。距離太近又猝不及防,敵人的進攻陣腳大亂,只好慌不擇路的撤出戰鬥。

真實版的南天門戰鬥:朝鮮戰場五人硬懟數百倍敵人四日夜

從視野較好的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時後對方糾集了一個連對這個堡壘發動進攻,力圖一舉拿下。

硝煙中,三個戰士從堡壘中悄悄潛出,兩個人繞道敵後,一個人埋伏在堡壘前面的炮彈坑裡。就在敵人以為志願軍將堅守堡壘的時候,還沒接近就被手雷給炸了個暈頭轉向。敵人派出一個班,慢慢摸到堡壘邊上偵察,發現沒什麼動靜,認為我軍都已犧牲,遂大喜過望,一連人直起腰來,大搖大擺走向堡壘。不料瞬間三名志願軍戰士呈三角陣形出現,手中的轉盤槍對著這一連人一通橫掃,爽!

敵人立刻又派了一個連企圖連續進攻,這時候,志願軍的迫擊炮發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關鍵的地方上。圍著這個堡壘,志願軍打出了一道火牆,敵人的連續攻擊就此破產。

真實版的南天門戰鬥:朝鮮戰場五人硬懟數百倍敵人四日夜

也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崔建功師長和前面的團指揮部與各陣地確認後發現,沒有一個陣地向敵方派出小分隊……

第二天,六架飛機掩護一個連的敵人攻了上來。六架飛機瘋狂肆虐,可是這個堡壘是美國人自己修的,很是堅固,狂轟濫炸沒什麼作用。而在炮火的縫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個志願軍戰士的身影在閃動,在同百倍於他們的敵軍在作戰。

志願軍的炮火也沒閒著,在堡壘的周圍也打出一道火牆,敵軍部隊照樣被鋼雨嚴重殺傷。炮火密度之大,以至於有一發炮彈竟然撞在了美國人的一架飛機上。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麼壯觀的景象。

隨後一天,槍聲仍然不斷,直到10月28日。在無名陣地上的戰士,就這樣孤軍戰鬥了四天四夜。這四天,成了十五軍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軍緩過來了。

10月28日,我某團四連排長田丙辛帶兩個班的部隊衝到了無名陣地。

出現在面前的首先是堡壘外面的三位烈士遺體。一位烈士的遺體保存較好,應該是犧牲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裡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邊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經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彈早已打穿了他的雙手;第三位烈士的遺體在稍遠的地方,手指上是手榴彈線圈。

走到堡壘的門口,第四位烈士的遺體在堡壘門口,身上傷痕累累但沒有致命傷,懷裡抱著一根爆破筒;滿懷希望的田排長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擊孔邊上,怒目圓睜,手指還扣在機槍的扳機上。走近才發現,這位烈士也犧牲了。

環顧後發現,這是一個美軍營級指揮所,沒有敵人進來的跡象。堡壘裡面的兩位烈士都沒有致命傷,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真實版的南天門戰鬥:朝鮮戰場五人硬懟數百倍敵人四日夜

根據情況分析,應該是五位烈士隨增援部隊到了陣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夜間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們沒能找到坑道,卻一路深入了敵軍陣地。正好趕上了美七師和韓二師換防,這個指揮所被放棄了,於是五位志願軍就潛入了這個堡壘。而且他們很沉的住氣,一直到敵人的第二梯隊集結完畢,才一通猛揍,在聯合國軍的嗓子眼深深地紮了一根刺。

從發現的遺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識文斷字,可是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隊的番號,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發現了“山西省”三個字。此外,他們在堡壘的石壁上刻了這句話:

中國人在此!

由於上甘嶺上的部隊編制多、變動大、傷亡重,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個永遠的謎團。

個人推測,他們也許是十五軍軍部警衛連的戰士。首先頭一天晚上,秦基偉把自己的警衛連派上了陣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識字,有的還能寫筆記,這個文化素質不低,一般的連隊比較難達到這個高度;第三,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成精了,看咱們前面的敘述,打得非常漂亮,軍事素質極為優秀,符合軍部警衛連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