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和睦王村戶戶都有家風牌

“村訓:愛集體、正德行、睦鄉鄰、重修養;家風:與人為善、明理處事。戶主:李明君。”6月25日,高唐縣梁村鎮和睦王村村民李明君的大門上多了一塊家風牌,李明君拿出毛巾,使勁地擦乾淨,像擦著一塊傳家寶。

就在這一天,和睦王村全部68戶都掛起了家風牌。家風牌內容有異,但正能量滿滿,成為村中一道風景。進誰家門先讀一遍家風牌正成為和睦王村村民串門的習慣。

提及村訓、家風建設的初衷,和睦王村黨支部書記殷慶波感慨頗多。同人有綽號一樣,和睦王之前也有個綽號——人命王,意思是歷史上村民矛盾較多,時有打架頭毆的事發生。村裡有這麼個綽號,誰都不光彩,後來村風稍好,就改成了和睦王,並定為村子的正名。但和睦王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軟弱渙散現象,村裡一共68戶260餘人,整體精神風貌需要進一步提升。

家風正,才能民風淳、政風清、黨風端。為了提升村子的精氣神,殷慶波開起“整風”運動,各戶上報家風內容,村裡統一製作牌子,貼在大門口。

家風牌是一種督促。“從前都不注意家風建設,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在門前貼上牌子了,跟其他戶也有一種競爭意識了,門前要是髒了一定會第一時間去打掃,遇人需要幫助時,一定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李明君說。

家風牌是一種褒揚。今年90多歲的婆婆常年癱瘓在床,無法行動,作為兒媳婦的徐丙霞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照顧婆婆的責任,冬天裡換洗床單,夏天裡涮洗衣服,她沒有一句怨言。現如今,徐丙霞也有了自己的孫子,受她的影響,兒媳婦對她也特別照顧,四代人和睦融洽、其樂融融。

一個家庭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一個村甚至一個鎮。在高唐縣某紙廠上班的王豔華從小就跟舅舅一起生活,自己非常渴望讀書,由於當時條件限制,沒有機會上學。當王豔華成為父親,延續了舅舅重視教育的家風,現在兒子已經博士畢業,在濱州醫學院當上了大學教師,兒媳婦碩士畢業後成了一名醫生。在王豔華一家的帶動下,和睦王村多了“書生氣息”,也成為整個鎮上家家戶戶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