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宅門裡七爺的奶奶,那麼不喜歡大爺呢?不吃他買的點心?

反噴戰士希

在《大宅門》開篇第一集,導演就通過大大小小的事情,把宅門裡的人際關係,重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大宅門與詹王府的恩怨起源一一展現出來,目的是交代一個背景,並且用比較吸引人的手法,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因為電視劇開頭的部分,對於整體的收視率來說特別重要,所以,我們在《大宅門》第一集,看到的是有些誇張化、戲劇化的場景,比如題主提到的:七爺的奶奶,尬拒大爺的點心,而獨愛小兒子的點心這一段。

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到底為什麼七爺的奶奶不喜歡大爺,不吃大爺買的點心?

大爺不會把握合適的溝通時機

這一段的背景是,白家二房剩下了劇中的男一號白景琦,這位小七爺從孃胎裡出來,只會笑不會哭,於是白老太太就請吳瞎子來算卦,看看白景琦只會笑不會哭這件事,到底有什麼說法。

正待吳瞎子說吉利話的時候,大爺拎著點心走了進來。老太太說“老大,我正叫吳先生給老二那小子批八字,你也聽聽”





在此之前,吳瞎子其實已經說了是吉兆,老太太聽了肯定是非常開心的,而當吳瞎子想進一步解釋,老太太也正準備聚精會神聽他細說的時候,老大走了進來。

結果,大爺卻說:“是,是,媽您先吃塊點心。我特意從蘭馨齋給您買的”




老太太心裡會怎麼想?


打斷了我的好事,讓你進來一起參與,你還敷衍?敷衍就算了,還拉著我非讓我吃那些吃膩了的點心?不僅如此,還非得告訴我你特意買的大品牌的?

可見,老大在人際溝通方面,缺少察言觀色的靈活能力。

老三先抑後揚,成功吸引了老太太的注意力

在外人面前被親媽拒絕了的老大,滿肚子委屈,而此時,老三拎著點心也顛了進來。

“媽,您嚐嚐。”





結果,老太太就乖乖地接過去了點心……





老三,見機行事,又開始推銷其他點心。






好,從這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老太太平時非常喜歡吃點心,而且對點心的成分特別有研究。而這一點老三很清楚。

於是,老三在拿出點心的時候,沒直接讓老太太品嚐,而是自己嚐了一口,做出了一些不專業的評價。

為什麼是不專業的評價?因為白家人有錢,不會買便宜的點心給老太太,而且從包裝上,老太太也能知道是哪個牌子的。所以,老三故意表演賣弄不專業評價,成功引起了一個專業人士的注意。

於是,老太太嘗過點心以後,進行了一番專業人士的點評。老三,就坡下驢地恭維老太太見得多,並順勢拿出了其他點心。

此刻的老大,臉都綠了。但是不死心,繼續拿出自己的點心向老太太推銷。但依然被拒。

這一次的被拒,其實是老太太仍然對老大進門時,第一次讓點心的不滿。





不得不說,這老太太也是夠了,自己嘗一口就能知道點心是拿什麼油做的,對點心研究到這個地步,嘴裡還嚼著點心,卻睜著眼睛說瞎話確實有點過分了。

老三回到屋裡,跟自己的媳婦聊起此事,還分析了老太太的性格,是一個越讓越不吃的主,得哄著吃才行。

可以看出,老三對老太太的性格是一清二楚的,而老大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也或許老大知道老太太的性格,但是不願意也不善於用計謀吧。





老大的愚孝害了他

從老三媳婦的講述中,我們還間接知道了老大的另一件事。





也不知道老大怎麼想的,竟然給老太太定製了一把夜壺,這對當時比較封建的晚清來說,確實有點過分了。

中國古代講究“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其實這一點放到今天也仍然適用。孩子大了之後,就是應該和異性父母保持一點距離,儘量不要涉及性別隱私方面的事情。

所以在封建社會,老大的那種行為,就好比今天的男孩子給媽媽買了個超長夜用的姨媽巾……讓本來就不怎麼喜歡他的媽媽,勃然大怒!簡直有悖綱常!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老大其實做過不少這樣的事情,老大的一片孝心可以理解,但是表達方式確實是存在問題,所以老太太不喜歡老大,也是事出有因的,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吧,本來老三就是老兒子,一般的父母也確實都會偏愛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老三的性格小時候肯定是那種鬼機靈的,所以也特別招父母喜歡。

而可憐的老大,一直對老太太不吃自己點心的事情耿耿於懷,知道老太太去世之前,才勉強塞進老太太嘴裡一塊,也算是滿足了自己的心願,表了孝心了吧。


或許老太太不吃大爺買的點心,還有其他的因素吧,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一定要在下方留言,分享出來哦!


泰迪抱枕

關於電視劇《大宅門》裡白家老太太不吃大爺送的點心,反被三爺哄得很開心的這段劇情,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印象,並且看劇時感受到了大爺當時的尷尬和憤怒。



那老太太為什麼不待見孝順敦厚的大爺,反而對只會動嘴的三爺偏愛有加?老話說的有些道理,比如“遠的香,近的臭”,比如“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大爺一直尊敬孝順老太太,她已經習慣了,或者說是被“慣出毛病了”,所以,她並不珍惜大爺源源不斷的孝順和愛。



相比之下,心眼多的三爺對老太太則是撿好聽的說,撿她愛聽的說,十足的“馬屁精兒子”。但架不住老太太就好“這一口”,所以她對三爺特別偏愛。



我個人覺得老太太對大爺即便不喜歡,也不該當場表現出十足的厭惡感,不吃就不吃,就像要餵你慢性毒藥一樣。說一句“老大,你放那吧,我現在不想吃,回頭會吃的”能怎麼樣?依我看,這老太太根本配不上老爺子白萌堂,更配不上大爺的孝心。

其實,導演郭寶昌是想通過這段細膩的戲份,剖析出大爺和三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家族地位,同時,也對大爺接下來的“悲劇人生”做好了一定鋪墊……


南瓜報告

大爺“求”著老太太吃,但其實是在替她作主。但老太太此時並不想吃。於是這種“求”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命令。世上哪有晚輩命令長輩,向長輩施壓的?老太太是不是心想著:你讓我吃,我就吃?多沒面子!

而老三就懂得轉彎,嘗完了說這點心做得不地道,從而引起了老太太的好奇心,也就順理成章地吃了。而且吃完了還告訴你這點心是拿什麼什麼做的,你小子沒見識過吧?這一下子,老太太多有面兒!

大爺二爺都是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過往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學習和思考中了,因此待人接物方面訓練得就少一些。自然不如一向吃喝玩樂的三爺那麼懂得看人眼色,會來事了。


ERIC109039831

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啊,一般老人都喜歡小的,好像從古時就是如此,多少因為家裡長輩喜歡小的而惹出事的。當人的年紀越大越喜歡孩子,但是老大已經長大了而小的剛剛可以逗人開心,所以都喜歡逗小的,別看孩子小可是他們也很精,他們也懂得察言觀色,他們懂得哪句話大人喜歡聽,哪句話不該說,而且一般都是越小的情商越高,因為前面有榜樣啊

電視劇中的老三就是油嘴滑舌,會哄人的,雖然大家不承認,但是想想現實生活中是喜歡會說的還是喜歡光會悶頭幹活的?悶頭幹活的不會說,說的太生硬不行,太直不行,不說也不行,大爺就是這樣的,不會說不會道,好話從他嘴裡說出來也成了另一種意思

說起來可能老太太不是不喜歡他,大概就是恨鐵不成鋼吧,可能覺得都是一個媽養的,為什麼你就不能嘴甜著點呢😂😂😂


佐流殺20381

在白家,老太爺是說一不二的,二爺窩囊,什麼都聽二奶奶的,三爺混,只要有好處撈就行,那大爺呢?人稱傻大爺!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要以大局為重,這是有擔當;醫術精湛、治病救人,這是講醫德。在外面所有人都得為大爺樹大母手指,可是在家裡,大奶奶的苦誰人知道?

總得來說,都是偏心小的,越作的老人越喜歡,覺得聰明,越老實實在的,老人越不喜歡


小雪小雪慢慢舞

其實這部電視劇演得挺真實的!咱們中國不就是這樣麼,越是百依百順的兒子,在父母跟前時間長了,反而不討好!經常見不著面的子女,一來是新鮮感,再加上會說點話,一下就成了得寵角兒了!老在身邊的兒子,當然氣不順啦!都要問一句憑什麼?這種情感很微妙的!所以說嘛家家有本難唸經,不是這得寵了,就是那個不公平,不公道了!個人認為,無論父母做的對,還是錯,做子女的都應該善待,至於孝與不孝,虛名而已!是讓外人評說的,不提也罷!只要做到上對的起天,下對的起地,中間對得起父母,足矣!無愧於心就ok了!不過有時候確實挺奇怪的,會用心伺候父母的吧!一般擅長言表!一般不幹活,好吃懶做的!很會油嘴滑舌……!哈哈!跑題了!


賣萌小鯊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啊,會偏愛小的,而且三爺油嘴滑舌的,會哄老太太高興。

大爺作為老大,管理家中大小事,成熟穩重,呆板木訥,不苟言笑,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三爺就愛闖禍,打打鬧鬧的,所以老太太比較關心三爺。

家中孩子多的,最好惹事生非的孩子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人老了都比較孤獨,最喜歡有人說說笑笑解悶了。

三爺會來事,嘴甜會哄老太太開心,所以老太太會更喜歡他。


小的博君一樂

有時候,一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某個孩子簡直就沒有道理可言。歷史上、現實中隨便找。春秋時期的鄭伯公因為出生時“寤生”,所以被自己的母親討厭。雍正因為出生就被比自己地位高的嬪妃抱去撫養了,所以母子一生有隔閡。現實中,前兩天不是還有報道說,一個母親因為女兒從跟著奶奶生活,從自從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就百般虐待嗎?我的一個同學,從小就跟著自己的姥姥生活,一直到上高中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可是,她在這個原生家庭裡永遠被當做一個客人對待。她的爸爸、媽媽和心機妹妹對她說永遠是客客氣氣的。


加油辣媽

自古不就是“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

不疼愛的人,就是孝順,因為成熟的早,也渴望父母的愛。但是無論怎麼孝順,到父母百天時也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可。

么兒不用做什麼,父母都是滿滿的寵愛。拿把刀把他們的心挖出來,父母也會願意的。沒有辦法。


向日葵的花語

人性太複雜,有個字叫做賤。你對他越好,他覺得理所應當,覺得你囉嗦。你平時不搭理他,偶爾送點東西,他馬上喜笑顏開。就比如男人追女人,天天追,他不理你,等哪天你累了,休息了,她忽然後悔了,說你怎麼不追了,好難過。對人不要太好,七分愛別人,三分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