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侍中血”是怎么回事,说的是谁的故事?

聊聊关于宋朝的那些事

嵇侍中即稽绍,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子。十岁时父亲得罪司马氏集团被杀,于是静居家中,后来被竹林七贤的另一位山涛(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绝交的那位)举荐入朝为秘书丞。

嵇绍为官也很正直。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不可一世,很多大臣依附之。贾谧主动向嵇绍交好,嵇绍没理他。不久贾谧倒台,嵇绍因为不亲附恶人,升了官,任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在走马灯般乱转的西晋末年乱局中,嵇绍这样的人在西晋朝廷中确实是股另类的清流,但这样的清流大多结局悲惨,当然,这个大乱局中,其实是无人幸免,无论清流浊流泥石流,在这个华丽血时代中都免不了仆街的结局。

永宁二年(302年),八王之乱的走马灯轮到齐王司马冏,一入主中枢就大兴土木,骄纵放任,嵇绍多次劝谏,司马冏是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一次,嵇绍穿着朝服求见司马冏,在场的大臣董艾就对司马冏说:“嵇侍中善丝竹,您可以让他弹琴。”司马冏也正有此意,就命人抬琴进来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司马冏就说:“今天大家都挺高兴,您又何必如此扫兴呢?”

嵇绍庄重是回答:“您匡复社稷,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整齐的礼服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些乐工的事呢?如果,我身着便服,参回私人宴会,那倒不敢推辞了。”司马冏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后,都很惭愧。

没几天,走马灯又转了,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之前,双方交兵时,嵇绍前往宫中,有人持弩在东阁守卫,看到嵇绍,要拿箭射他,正好有一位殿中统兵的将领萧隆,看到嵇绍姿貌不凡,怀疑他不是一般人,于是上前夺下箭,嵇绍才得以幸免。于是返回荥阳旧宅。

304年,皇帝司马衷御驾亲征,去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嵇侍中奉诏前往皇帝行辕所在。恰逢朝廷军队在荡阴战败,晋惠帝脸部受伤,中了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晋惠帝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

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害嵇绍,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晋书原文:(《晋书·忠义传·嵇绍》:(嵇)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因为“何不食肉糜”被人耻笑千古的司马衷,其实也不是完全痴愚。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出屯许,路经荥阳,经过嵇绍墓时,哭得非常悲伤,为其刊石立碑,又上表请赠官爵。怀帝于是遣使赠嵇绍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进爵为弋阳侯,赐一顷墓田,以十户人家守护,以少牢礼仪祭祀。

后来“嵇侍中血”就成了忠义之血的代称。

南宋丞相文天祥在被俘后,为表达自己是不投降的决心,在囚室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其中一句就用到嵇侍中血的典故。“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不过,嵇绍之事也有争议,因为嵇绍之父死于司马氏之手。因此郭象、郗鉴等与嵇绍同时代或者相去不远的人,都不赞同嵇绍的行为,郭象认为嵇绍不孝于父、忠于昏君,贪图名位。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则把嵇绍和山涛一起指责,近代也有不少学者与顾炎武持相同意见。


毛剑杰

说起这个典故,真得要为西晋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正名,司马衷在历史上有“白痴皇帝”、“傻子皇帝”的恶名,其原因就是因为别人说老百姓没粮食吃,他来了一句“何不食肉糜?”还有就是听到青蛙叫,他问是官蛙私蛙。其实作为一个生长于深宫中的帝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并不奇怪,说他是白痴简直是污蔑。只是司马衷的确不适合做皇帝,为人柔弱且善良,缺乏治国安邦的才能和意志品质,八王之乱就是发生在他做皇帝时期。

嵇侍中血的典故,就是在八王之乱这一时期。当时的皇太弟司马颖进攻朝廷军队,在荡阴打败了官军,当时乱箭如雨,护卫晋惠帝司马衷那些侍从大臣作鸟兽散,据说皇帝脸上都中了箭。只有侍中嵇绍穿好朝服,大义凛然,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皇帝。司马颖的士兵冲上来抓住嵇绍举刀就砍,晋惠帝大叫:这是忠臣啊,别杀!可是那帮虎狼之兵哪管这一套,说:太弟交代了,除了皇帝,都可以杀!就在司马衷的面前杀害了嵇绍,嵇绍的血溅龙袍!

局势稍安后,左右的人过来要为皇帝浣洗龙袍,晋惠帝司马衷,这个所谓的“白痴”,说出了令那些聪明人都要汗颜的话,他伤心地说:“此嵇侍中血,勿浣也!”说实话,本人第一次读到这个典故是在《资治通鉴》,当时就对司马衷肃然起敬,觉得他不但不傻,还是个有情有义、能识忠奸善恶的好人,但是在那个虎狼当道的年代,好人无路可走啊!后来嵇侍中血就被必须为忠臣之血,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最后还要提一下,嵇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之子,嵇康被杀,死前把儿子托付给了另一位竹林之贤山涛,山涛还是很尽朋友义务的。


文综史组

《晋书·忠义传·嵇绍》:“(嵇)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晋惠帝一次大了败仗,文武百官和侍卫么们都溃散了,只有嵇绍以身护主,结果被箭射死。他的血溅到了惠帝的衣服上。之后侍从们要给惠帝洗掉,惠帝说,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