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2P平台借的钱,平台倒闭了,借的钱要不要还?

从P2P平台借的钱,平台倒闭了,借的钱要不要还?

只要是真实存在的借款项目(借款人),不论平台出现什么问题,借款人都有义务继续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按时、足额偿还投资人人的出借本金和利息。否则投资人有权依据借款合同的约定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追究借款人的法律责任。

网络借贷法律风险:

1、资金的来源缺少监管

现存的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如拍拍贷)只要求在网站注册后便有了出借资格,并不需要实名认证,非实名制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充值,这样只需要一个虚拟的网名,就可以往网络借贷平台的账号汇款,平台完全不审查资金来源,有可能造成被犯罪团伙利用,进而进行洗钱、转贷等非法活动。

2、违约责任追究困难

即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在P2P网络借贷过程中,平台仅仅是在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为借贷双方提供融资信息配对服务,协助双方顺利完成

借款活动,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交易中去。相对于线下的民间金融而言,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导致很难认证借款人的真实信息,如果缺乏抵押和担保,使其信用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线下金融机构。如:2011年7月21日宣布关闭的哈哈贷,是国内P2P首次公开折戟,还引发央行发布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但当时哈哈贷的倒闭正是由于要做“中国最严谨的网络借贷平台”,以至于业务量不够而导致的;而目前处于圈地运动阶段的P2P们则正好相反,虽然对外声称的坏账率都只有1%左右,如人人贷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的坏账率仅为0.6%,拍拍贷在1.52%,但是实际逾期率要高很多。2013年以前的问题平台,多以跑路和诈骗居多,2013年主要因资金链问题造成的提现困难居多,今年以来,诈骗平台又卷土重来。

目前,一些P2P平台采取了诸如手机绑定、身份验证、收入证明、视频面谈等手段降低信用风险,但更为关键的借款人征信记录、财务状况、借款用途等资料都十分缺乏。有可能出现冒用他人信息、一人注册多个账户骗取借款的情况,并且P2P平台对借款资金的用途难以实现有效的审核和贷后管理,极易出现借款人将资金挪用于股票、彩票等高风险投资项目而无法收回的情况。尽管P2P平台可以协助借入者进行追讨,并公布黑名单,但由于追讨成本太高导致难以取得实效。同时,由于各家P2P平台之间的信息并没有进行共享,极有可能导致同一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借款,最终出现无力偿还的情况。

3、沉淀资金安全性低,有可能中途被网站等其它人员挪用

P2P 网络借贷在资金流转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借贷资金必须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周转,而不是从投资人账户直接转到借款人账户。很多网络借贷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完成交付,此时网络信贷平台借贷双方发生的是借贷关系,是套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担保信用额度;还有一些网络借贷平台选择通过个人账户划转款项,此时网络借贷平台充当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色,借贷平台的账户作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中间账户使得大笔借贷资金可能停留在中间账户内,这时借贷平台的经营者便控制了沉淀资金的流转,如果其将这些沉淀资金用于较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因此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只要是真实存在的借款项目,不论平台出现什么问题,借款人都有义务继续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按时、足额偿还投资人人的出借本金和利息。否则投资人有权依据借款合同的约定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追究借款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